中美貿易戰仍在僵持,中國會成第二個日本?

80年代日元貶值開啟了日本經濟“得到的20年”

如今,中美貿易戰還看不到緊張的跡象,單方仍然在隔空喊話。

最新停頓是,美方揚言對從中國出口的1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中方回應稱:“肯定採取新的綜合應對措施”。

由於中美貿易戰和上個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有類似之處,很多人擔憂,假如貿易戰不可防止,中國也將遭遇“得到的20年”。

就連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都稱,“中國應該汲取日本的慘痛經驗,進步警覺,慎重行事。”

他在昨天宣佈於的文章中稱:“中國在很多範疇提高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已經閱歷過的情形十分類似。”

外表上看,中國目後面臨的狀況和日本事先有些相似:

1、中國臨時對美國大幅順差,日本當年也是。

2、中國的製造業出口曾經要挾到美國的製造業(至多美方是這麼說的),日本事先的汽車、半導體、電子商品衝擊美國市場。

3、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曾經很大(也有人說沒有泡沫),日本事先東京的房子也很貴。

4、中國如今是美國國債第一大投資者,日本事先絕大少數外匯都夠買了美國國債。

5、當年美國總統里根強調“讓美國偉大“,特朗普如今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都強調“美國利益優先”。

……

因而,很多人擔憂,中國會重蹈日本覆轍,中國能夠在本次中美貿易戰中妥協,但我們以為,如今下結論還為時髦早。

我們先來回想一下上個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那段歷史。

在很多人看來,1985年美日簽署的《廣場協議》是日本衰退的開端,爾後,日元大幅貶值,日本的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製造業萎縮,居民支出下降,房地產泡沫決裂……

其實,《廣場協議》只是中美貿易戰的後果,單方的貿易戰在這個協議簽署前就曾經開端醞釀了。

里根是在1981年正式成為美國總統的,他上任後在經濟範疇面臨的最大應戰就是卡特總統遺留的高通脹。

為了打壓通脹,里根採取了強硬的金融緊縮措施,詳細做法就是將利率進步到2位數,讓資金回到金融機構。

里根事先的做法有點相似於中國目前的“去槓桿”,市場下流通的貨幣少了,東西就廉價了,通脹的成績也能處理。

利率進步的間接後果是,少量資金流入銀行,官方資本的投機行為少量增加。同時,海內熱錢少量湧入美國市場,將美元越推越高。

1981年年終,1美元兌210日元,1982年10月竟到達了270日元。這就間接招致了美國出口額的下降和出口額的上升,發生了少量貿易逆差。

1982年,美國失業率超越10%(創下1940年來的最高程度),同年,有6.6萬家公司請求破產維護,從1981年到1983年,美國經濟損失達 5700億美元,墮入了深深的衰退。

事先,里根的執政才能備受質疑,為了緩解言論壓力,里根首先做的就是將美國的貿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轉為順差,和特朗普如今的做法有點像。

中美貿易戰仍在僵持,中國會成第二個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