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個稅起征點操心的人們,已經在被社會拋棄中……


網上關於個稅起徵點提高——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的新聞牽動了不少上班族的神經。但在階層日益分化的背景下,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無論是月薪過萬(數萬)的白領,還是年薪百萬的金領,都不會為個稅起徵點的提高歡欣鼓舞。個稅起徵點提高,誰最高興?低收入人群。所以,與其關注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能減多少稅的媒體虛假狂歡,不如嚴肅討論一下如何讓我們的薪酬從3500元上漲到35000元,前者屬於存量的分配,後者才是增量的擴張,顯然後一個話題更有意義與價值。

為個稅起徵點操心的人們,已經在被社會拋棄中……

前不久,80後女孩,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的新聞製造了一篇爭議極大的網絡爆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不去討論這篇文章觀點是否有益身心健康,但它同樣揭示了本文開篇提及的社會現實——當不少年輕人還在為柴米油鹽、房貸、車貸煩心的時候,你的同齡人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篇鼓吹快速致富的文章,那就要讓你失望了!我最喜歡的一句雞湯文是,世上肯定有捷徑可走,但只屬於勤奮的人。當然在現代這個非線性、非對稱的“烏卡時代”,要取得成功,光靠勤奮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你一定要有一個成功方程式才肯罷休,我會果斷的把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方程式”送給你——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稻盛和夫先生先後創辦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京都陶瓷和KDDI,並且成功挽救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日本航空,作為日本經營哲學的傳承者與締造者,他本人最為反對急功近利的雞湯成功學。

為個稅起徵點操心的人們,已經在被社會拋棄中……

無獨有偶,網上流傳過李嘉誠說過的一段話:

付出就想馬上有回報,適合做鐘點工;

期望能按月得到報酬,適合做打工族;

耐心按年度領取收入,是職業經理人;

能耐心等待三到五年,適合當投資家;

用一生的眼光去權衡,你才是人生贏家。

大道理聽了很多,關鍵問題是,究竟什麼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優路徑。又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這個時代“工作只決定你的身份,投資才決定你的收益”。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投資下一代;改革開放初期,投資五花八門各種生意的個體戶已然成了土豪;90年代以來,抓住互聯網浪潮的“外星人們”更是成為掌控整個社會的“底層運營商”;最近十幾年來,投資房地產的人在舉國叫罵聲中,賺了盆滿缽滿……

為個稅起徵點操心的人們,已經在被社會拋棄中……

投資領域最正確的一句話就是“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即便是股神巴菲特,這麼多年來總體年化收益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幾。所以只有騙子才會傳授你“只贏不輸”的四字心法,今天我們要談得投資四字心法是——“折現”與“複利”。

——“折現”,說白了就是把未來的收益拿到今天來用。及時行樂是人性使然,可以歸結為我們的基因遺傳,大多數人沒成功就是因為抵抗不了當下的誘惑。試想,原始人每天朝不保夕,隨時面對自然災害與蛇蟲猛獸,壽命短得可憐,他怎麼會考慮未來的長遠規劃呢?當然是過好每一天最實際。就算有一個整天盤算著如何投資未來的原始人,也不會有基因能傳下來,早早就餓死了。

——“複利”,本身沒什麼複雜的,關鍵一點是要和時間做朋友,依靠時間的力量完成人生的成功。當下細微的差距一旦放在時間的長河裡,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洛克菲勒就是靠使用複利的計算方式,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商業的邏輯。

陳春花說過這麼一段話,“有一段時間有很多人問我能不能給年輕人一些建議,我說「我不敢給」。因為現在年輕人擁有的東西比我們多,無論他們的視野、知識,他們對很多東西的掌握速度,他們對世事的看法,都比我們強。我現在給自己的要求是向年輕人學習。……如果一定要給,我會給年輕人一個建議,就是要「耐得住」。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時間的付出,請給自己一點時間,給企業一點時間,甚至給你所在的周邊一點時間,這是我唯一給的建議,其他我只能向年輕人學習。”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