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力:電信業的未來,憑什麼如此樂觀?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噹響,倒過去響叮噹,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下降一次。”

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的主題演講舞臺上,中國電信總裁劉愛力的一席話惟妙惟肖地描繪出電信運營商的當前現狀,在博得滿堂喝彩的同時,劉愛力的講話更引起了國內甚至全球運營商和電信業者的強烈共鳴。

但是,危機並不是劉愛力對當前全球電信業的全部判斷。“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如今全球基本形成的共識是,傳統工業經濟正在向數字經濟轉型,“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這是個美好的未來。”劉愛力表示,在這場以數字技術為標誌和驅動力的轉型浪潮中,“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已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戰略選擇。”

電信運營商,正在幫助全人類遇見美好未來,同時,也在預見自己的美好未來。

01

邊際效益“歸零”的警示

為了適應全球通信用戶對流量的爆炸性需求,“不限流量套餐”在全球主流運營商中流行開來,這使得運營商業務收入天花板越來越清晰可見;與此同時,打開全球運營商的套餐列表,除了流量、通話時長,視頻、智慧家庭、智能硬件、網絡家電等越來越多的業務和產品被不停地疊加和捆綁進來,“捆捆捆、送送送”,雪球般增加的運營成本就像一個永遠無法被餵飽的黑洞。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劉愛力向全球電信運營商發出驚呼和思考:“Where is our marginal revenue?(我們的邊際效益在哪裡?)”在一個用戶數過剩、流量過剩、收入滯漲、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激烈等多因素影響、看似非常惡劣的大環境下,“每家電信運營商都在捆手機、捆電視、捆流量,套餐包含寬帶200M、電視免費看、全國流量不限、三人甚至更多人共享免費等等,每月資費從(人均)59元、58元降至49元、38元不等,甚至低至19元、18元”,如此下去,電信運營商的邊際效益正在逐漸歸零。

難道全球電信運營商真的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尼采在《權利意志》說,只有尊敬自己,才擁有改變的力量。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只有正視自己的現狀,才能拿出足夠的勇氣擁抱轉型。

02

運營商該扮演何種“角色”?

儘管危機當前,但劉愛力傳遞出的恰恰是樂觀和希望,劉愛力引用毛澤東《清平樂•會昌》中的名句“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表達了自己對數字經濟必將為電信業帶來美好未來的信心,“電信業風景獨好!”

從“效益歸零”到“風景獨好”,劉愛力給電信運營商開出的這劑藥方正是“數字經濟”

劉愛力認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恢復性增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主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從2008年至2012年的年均20%躍升到2013年至2016年的年均30%,2017年更是達到了34%,呈現逐年加大的趨勢。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正是得益於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其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5.2%提升至2017年的32.9%,信息化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所形成的產業數字化正成為數字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毫無疑問,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日益凸顯,然而,當前新的形勢下,運營商應該在數字經濟大環境中扮演怎樣角色呢?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新形勢下,電信業是創新最為活躍、對國民經濟滲透最為廣泛的領域,電信運營商作為過去和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最重要提供者,將繼續扮演數字經濟基石的角色。

新形勢下,電信運營商要做最新信息技術的“翻譯器”和“解讀者”,持續推動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各行各業的結合,縮短新技術改變社會經濟的時間週期,成為新技術落地的最可靠載體。

新形勢下,電信運營商要“向供給側要效益”,充分發揮自己在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助力智慧城市、交通、能源、教育、醫療、製造、旅遊等全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做全行業、全產業的信息化轉型“中間層”,與合作伙伴一起,為數字經濟普及貢獻力量。

“從經濟社會發展看,電信業已經成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行業,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催化劑、粘合劑、推進劑,未來必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劉愛力堅信,數字經濟將為信息通信業帶來美好前景,“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03

轉型是“必選項”

遠眺前路的美麗風景之後,是如何抓住機遇,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劉愛力說:“面對新形勢,運營商需要開啟數字化轉型之旅。”他認為,顯然這已經成為全球電信運營商的共識,“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已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戰略選擇。”

在美國,AT&T將自身定位成“優質的移動娛樂公司”,成為HBO、Cinemax、CNN、TNT、DC娛樂等知名有線電視臺、娛樂公司,以及DirecTV、時代華納等媒體公司背後的主人,這家美國運營商正逐漸與Netflix、亞馬遜、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走到一條內容融合的道路上,並展開直面競爭。

而對西班牙運營商Telefonica和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來說,平臺化、生態化成為他們的共同選擇。Telefonica將自己定位於一個“平臺公司”,依託物理網絡、運營支撐、產品服務和用戶行為知識4個平臺,為通信用戶提供數字安全、雲服務、視頻、IoT等服務;NTT docomo的“價值共同創造”戰略異曲同工,NTT docomo向交通、物流、旅遊、災害預防等合作伙伴開放其支付、積分、用戶數據庫等平臺,允許合作伙伴使用其財務與營銷渠道,目前合作伙伴數量已達數百個。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劉愛力認為,“運營商已經走到了需要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但這道選擇題的答案卻並不難。對全球電信運營商來說,越是變革的時代,就越充滿了機會。伴隨數字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成長和成熟,電信運營商掌握著網絡、資源、客戶、技術等大量核心價值,依然是數字經濟使能者的最重要候選人之一。

04

中國電信綻放“智慧經濟”

在轉型的浪潮中,全球運營商百舸爭流,在這其中,中國電信這艘巨輪又將乘風破浪駛向何方?

“中國電信今後一段時間的目標任務是推動‘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三化轉型,完成‘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四個融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三大任務,實現‘建設網絡強國、打造一流企業、共築美好生活’三大目標。”在劉愛力口中,中國電信的戰略非常清晰。

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的主題演講中,劉愛力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中國電信“三化轉型”的階段性成果,中國電信的智慧政務、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城市服務、智慧工業、智慧信息化、智慧家庭7朵“智慧經濟之花”已經在城市、工業、家庭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綻放。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在杭州,中國電信承建的杭州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及政務雲平臺為杭州的“城市大腦”貢獻了不少的智慧,使近萬種政府事務“最多跑一次”;在福州市,為了應對當地常見的颱風和洪澇災害,中國電信協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應急指揮和聯排聯調系統,5分鐘內快速響應洩洪、排澇,使12級風力和大暴雨“雙颱風”下都未出現“災情告急”現象;在深圳,中國電信聯合深圳水務集團打造了全球第一個基於NB-IoT的商用項目,該項目實施後,漏損率從20%降低至10%,數據上報成功率從86%提升至99%,每年減少壞賬損失300萬元。

中國電信正式提出“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三化轉型兩年以來,正通過網絡演進、平臺開放、深度合作、供給升級,攜手合作夥伴共建更加智慧的業務、網絡和生態,而中國電信在政務、工業、家庭等場景下越來越豐富的智慧應用案例將為中國電信的“智慧經濟”產業鏈注入更多的生動內涵。

往期回顧

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刘爱力:电信业的未来,凭什么如此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