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氣,是最貴的奢侈品

少年氣,是最貴的奢侈品

1

魏晉時,有個名士叫王敦。

一次,晉武帝司馬炎召集了一幫文士,

想談一些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話題。

別人侃侃而談,

唯獨王敦大老粗一個,什麼話都插不上,

因此臉色很難看,坐那生悶氣。

別人問他,你都會些什麼呀。

他卻振振有詞地說,我會打鼓!

晉武帝於是讓人取鼓來。

就有了下面這動人心魄的一幕。

只見王敦“於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

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

他慷慨激昂、旁若無人的神采,

徹底征服了在場的人。

事後,人們給了他兩個字的評價:雄爽

所謂少年氣,往往是真性情。

這種真性情,不但指旺盛的生命力,

還指的是奔放、進取的生命態度。

2

因為參與王叔文改革,劉禹錫被政敵貶至外地。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之所以會被貶謫長達23年的時間,除了站隊問題,

還因為劉禹錫無比倔強的個性。

他實在是太不服輸了。

815年,劉禹錫奉詔回京。

這時,他已經44歲了,

10年的貶謫生涯,有人想他應該會學乖了。

可是劉禹錫轉眼就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別看你們很神氣,不過是我老劉走後上位的而已。

政敵們看了之後咬牙切齒,於是老劉接著被貶。

從廣東到四川到安徽,劉禹錫差不多走遍了南方。

他寫出了《竹枝詞》,寫出了《陋室銘》,

他把他的對手奚落了個遍,自己卻依然活蹦亂跳。

又一個10年過去。

57歲時,他終於結束了被貶,回到了京城。

他又回到了玄都觀。

當初盛極一時的玄都觀,如今卻成了斷壁殘垣。

當初那些咬牙切齒的政敵,如今也了無蹤影。

半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老劉意氣奮發,今天我又來了,

還能大戰五百回合嗎?

所謂少年氣,是笑對人生的豪情。

哪怕飽受苦難和歲月的侵蝕,依然豪氣沖天,不改初心。

3

金嶽霖喜歡養雞。

一天,趙元任的妻子楊步偉接到金嶽霖的電話,

請她無論如何都要過去一趟。

楊步偉問什麼事,金嶽霖死活不說,

只是讓她趕快過去,越快越好。

彼時,金嶽霖正和女友秦麗蓮同居,

而楊步偉是婦產科醫生,她還以為秦麗蓮懷孕了,

便說,犯法的事我可不做。

金嶽霖說,大約不犯法吧。

到了金家後,楊步偉一個勁地看著秦麗蓮的肚子,

見了金嶽霖,才知道是他養的雞出事了。

原來,金嶽霖養的一隻母雞,三天了雞蛋一直下不來,

這事把他急得團團轉。

楊步偉聽了之後,哭笑不得,抓過雞一看,

卻是因為金嶽霖經常給雞吃魚肝油,以至雞太肥重,

雞蛋因此卡住了下不來。

結果,楊步偉一掏就下來了。

金嶽霖看見,在一旁讚歎不已。

事後,為表慶祝,他們還一起去烤鴨店吃了烤鴨。

金嶽霖的赤子心,可見一斑。

他喜歡站在院中看著雞活蹦亂跳,

有時彎腰去餵食,有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他還養過一隻大斗雞,

這隻雞膽子奇大,竟能抻著脖子吃桌上的菜餚,

而金嶽霖毫不加怪,與雞平等進食。

所謂少年氣,往往是有一癖。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交。”

人有一癖,故能生機勃勃,趣味滿懷。

4

第一次單獨跟李銀河見面時,

王小波就突然問她:“你有男朋友嗎?”

李銀河說沒有,

王小波直接說:“你看我怎麼樣?”

二人從此確立戀愛關係。

但李銀河隨即反悔,提出分手,

原因是覺得王小波實在太醜了。

王小波就寫信給她:

“你從這信紙上一定能聞到二鍋頭、

五糧液、竹葉青的味道,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你應該去動物園的爬蟲館裡看看,

是不是我比它們還難看。”

在信的結尾,王小波調皮地還加了一句:

“你也不是就那麼好看呀。”

李銀河被逗樂了,從此不再分開。

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王小波還會給李銀河寫情書:

“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愛你就像愛生命。”

“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

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

所謂少年氣,是不可抑制的浪漫。

愛情之所以美妙,往往在於這種少年氣。

5

胡適在人們的心目中,向來是一個謙謙君子。

他有一句名言:寬容比自由重要。

但殊不知,他還說過另一句名言: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1958年,胡適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蔣介石到場祝賀並發表講話。

在講話中,蔣介石明確要求“中央研究院”應該“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的大任……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蔣介石講完後,輪到胡適發言,他一開口就說:

“總統,你錯了。”

接下來,胡適對蔣介石的發言一一反駁,

指出“中央研究院”應該“為學術而學術”。

胡適說:“我所謂的打倒孔家店,是指打倒其權威性、神秘性,世界上任何思想、學說,凡是不允許人家懷疑的、批評的,我都要打倒!”

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憤然寫道:

“今天實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橫逆之來。”

當時的臺灣是一個威權社會,言論並不自由。

而胡適也已67歲,早非懵懂少年。

但為了學術自由,他依然挺身而出,

一腔熱血,不是少年勝似少年。

所謂少年氣,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逆流而上,

是用一生來踐行自己所持的理念。

一個人的人格之所以偉大,正是有這種少年氣。

6

少年氣是進取的,是“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

如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如王昌齡詩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少年氣是自尊的,是哪怕身處困境,依然相信自己,

是殷浩說的“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的膽氣。

……

可是,我們最缺的,就是少年氣。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油膩中年”、“中年少女”、“佛系青年”,

卻唯獨少見有少年氣的青年、有少年氣的中年。

無論是油膩,還是佛系,

都讓人看起來有點“暮氣”、“小氣”,

就是少了那麼一點“生氣”、“豪氣”。

一個人無論生活、工作、戀愛,

若是少了這種“生氣”、“豪氣”,

人生恐怕要失色不少。

而古今中外,凡有大事業大成就者,

都莫不有此“生氣”、“豪氣”。

惟其如此,才能開拓進取,

才能風流自適,

才能堅守於萬難忍受的困境,

才能笑傲殘酷無常的人生。

少年氣之可貴,便可貴在這裡。

7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曾將少年人和老年人進行了比較: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

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

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

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瀦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

梁啟超所說的少年人,不如說是有少年氣的人。

有少年氣的人,才能如朝陽、如乳虎、如俠、如戲文。

一個暮氣沉沉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一個暮氣沉沉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若要使一個人有精彩的人生、

一個民族有輝煌的未來,

則非有少年氣不可。

唯有少年氣,最奢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