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的軍制及軍隊組成

一.三國時,各國軍隊的基本編成

漢末三國的部隊編成基本是沿襲東漢的部隊編制,是以二五循環為編制形勢,其基礎構成是部,曲,屯,隊,什,伍。也就是常說的部曲制。

一部 :為一千人,下轄2個曲,指揮官為“都尉”;

一曲 :為五百人,下轄5個屯,指揮官為“軍侯”;

一屯 :為一百人,下轄2個隊,指揮官為“百人長”;

一隊 :為五十人,下轄5個什,指揮官為“督伯”;

一什 :為 十人,下轄2個伍,指揮官為“什長”;

一伍 :為 五人,是最基本的戰術單位,指揮官為伍長;

至於軍一級的編制稱謂則是由若干個“部”組成的臨時作戰單位,有時是2-3個部,有時是5個部,有時是10個部,這個要看作戰的需求進行臨時調配,軍一級的作戰單位不是常設單位。

二. 三國鼎立時,各國的軍隊組成

魏國

魏,蜀,吳三國的軍制及軍隊組成

據《歷代兵制》,《補三國兵志》記載,魏共分為中央軍,和地方軍(州郡兵)。中央軍又分為都軍,中軍,和外軍(邊軍)。

都軍:

也稱禁衛軍,是中央戍衛兵團,人數不多,主要負責衛戍京畿,有時也隨中軍征伐。

據《歷代兵制》記載:“初,曹公自置武衛營於相府,以領軍主之,及文帝增置中壘營,於是有武衛、中壘二營,以領軍將軍並五校統之”。武衛營和中壘營就是曹魏政權禁軍的雛形。後又置“中堅”、“驍騎”、“遊擊”三營,及前“中壘”,“武衛”二營共五營,皆歸中領軍統帥。自此形成了五營禁軍的都軍體系。

中軍:

中央機動作戰兵團,主要任務是負責國家的征伐。

《補三國兵志》記載,魏“置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則是以大將軍統帥全國中央軍,大將軍成為曹魏最高軍事統帥。曹魏政權是取代東漢王朝而建立的,開始仍以太尉為最高軍政長官,置大將軍後,太尉最重要的權力被分割。

外軍:

中央軍外派機動戍邊部隊,主要任務是防禦邊境。

《歷代兵制》記載:“黃初三年,特置都督諸州軍事,尋加四徵四鎮將軍之號,又置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位太尉上。”曹魏的都督諸州軍事,是代表中央分駐各地的軍事長官,所領是不同於州郡兵的中央軍隊。

地方軍:

是地方常備軍,由地方太守或州刺史兼領,主要職責是增加縱深防禦,守備本郡,必要時也可應調出徵。也可作為制衡中,外兩軍的手段。司馬朗提出組建州郡兵的思路是:“外備四夷,內威不軌”。

《歷代兵制》:“自納司馬朗之言,復令州郡典兵,然未置尉,蓋太守或刺史兼帥。”州郡兵以守備本州郡為職,必要時也應調出徵。州郡兵地位比中軍、外軍低,“州郡都督不與中外軍同……苟在中軍之例,雖下功必侯;如在州郡,雖功高不封”(《晉書.段灼傳》)。

蜀國

魏,蜀,吳三國的軍制及軍隊組成

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點。蜀漢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後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等於曹魏的外軍。蜀漢中央軍置軍師將軍一至二人,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五軍的組織系統不完全一樣,中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都護、領軍、典軍各一人;前、後軍有護軍、監軍、軍師、領軍、典軍各一人;左、右軍有護軍、監軍、都護各一人。史書記載,前、後、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只有中軍統帥是護軍。而據王平、劉敏、姜維等傳,前、後、左、右四軍又常以護軍或監軍為各自的統帥。

蜀漢的基層軍隊,有許多不同的稱號。《歷代兵制》:“兵有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之別,蓋不全用蜀人也。”

“劉璋時,三輔流人數萬,收以為兵,號東州兵。”這裡所舉的尚不完全,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蜀漢有以下稱號的基層軍隊:曲長則蜀漢往往有專門的前鋒隊。無前、無當,二者可能同為一支精勇的隊伍。飛軍,以羌族的一支——青羌為主,分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隊伍。虎騎,精勇的騎兵隊伍,此外還有散騎、武騎等騎兵隊。白毦,由以白羽毛為飾的少數民族組成。賨叟,由賨人(湘、川一帶的少數民族)組成。此外還有夷兵,由荊州一帶少數民族組成。從這些稱號可以看出,蜀漢政權不僅讓蜀中漢人當兵,而且大量以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軍隊。從東州兵的情況還可看出,蜀漢還把外來流民組建成軍隊。

吳國

魏,蜀,吳三國的軍制及軍隊組成

東吳兵制比較雜亂,大體也與魏無異。其軍隊特點,如《歷代兵制》所說:“吳多舟師,營校略異於漢。”東國江南,北有長江天險,東南有東海、南海,內地多湖泊水澤,多水域的自然條件,尤其是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經濟,決定其水軍強於魏、蜀,以致數次以舟師挫敗來進攻的曹魏大軍。東吳的船隻體積大、數量多,並且有艨艟、鬥艦、樓船、飛雲、蓋海、赤龍、馳馬、長安、大舶、大艑、青龍戰艦、晨鳧等眾多名號。根據《吳書》的記載,當時能載馬八十匹的還算小船。又根據《晉陽秋》,西晉滅吳時,接收其船隻五千餘艘,其中包括運輸船和戰船,運輸船中,相當大一部分屬於水軍作運輸軍需用。這樣,雖不能得知東吳水軍船隻的具體數字,但其規模之大則是可以想見的。當時東吳水軍舟師不僅時刻巡守長江天險,而且遊弋於遼闊海域。東吳水軍統帥為水軍都督。


東吳的中央軍與曹魏、蜀漢相同,有前、後、左、右、中五軍,軍中將領亦有護軍、領軍、典軍、軍司馬等。一旦進行戰爭置大都督總領五軍,各軍置部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