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在作怪

現實往往經過了多層的包裹,如同一個人穿上了各式各樣的衣服,把缺陷和羞處統統遮蔽起來,用虛假的胸和屁股來欺騙世人。於是我開始扒開擋在真相前面的底褲,去探究後面的東西,我突然發現真實的東西既不醜陋,也不那麼美好,它只是真實存在。本文來扒下星座、算命、占卜一類現象背後的本質,歡迎來辯。

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在作怪

朋友一次問我世界上什麼事最難。我說掙錢最難,他搖頭。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搖頭。我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說是認識你自己。的確,那些富於思想的哲學家們也都這麼說。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哪些人受暗示性強呢?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檢查出來。

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告訴他現在他的左手上繫了一個氫氣球,並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以後,看他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則暗示性越強。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瞭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

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於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緻入微、準確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人交往有些困難,儘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於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有位心理學家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檢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為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於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於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在作怪

“巴納姆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至於能夠適用到很多人身上。若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就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

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作為銘文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不能不遺憾地說,"認識自己"的目標距離我們仍然還很遙遠。探索其原因,我們不能不提到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心理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這個效應是以一位廣受歡迎的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來命名的,他曾經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針對這種一效應做過一個實驗,他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打多相人格檢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以前看到算命,占星術,星座啊覺得挺神奇的,它怎麼就讀懂人呢?能看到未來,看到過去呢?直到看到某本書裡的,才恍然大悟。書名已經忘記,下面是以前機,記錄下來的文章。

這臺機器生成的報告簡直太棒了……我得說這簡直太超乎想象了。"另外一個人則寫道:"一臺電子設備竟然能夠算出人的性格和未來,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還有一些人被這份報告的精準性深深地折服了,他們竟然願意付錢給高奎林,以便得到更為詳盡的分析報告。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被這種類型的描述騙得暈頭轉向呢?人們之所以認同這些描述,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描述都是正確的。畢竟,誰不會強烈質疑自己做出的重要決定呢?誰能否認希望別人欣賞和欽佩自己呢?誰不會對安全感有迫切的渴求呢?

即便是一些聽起來很個性化的描述,對於很多人來說也可能是正確的。幾年前,我的同事心理學家蘇珊·布萊克摩爾對6000多人進行了一次調查。她向這些人陳述了一些占星學常用的描述,這些描述看起來很個性化,比如"你家裡有人叫傑克"等。調查結果顯示,大約1/3的人在左側的膝蓋上有一個疤,1/3的人擁有亨德爾水上音樂的磁帶或CD,1/5的人家裡有人叫"傑克",1/10的人在前一晚的夢中見到了已經多年未謀面的人。許多巴納姆式的描述看起來似乎都是正確的,這是因為大部分人的想法和行為都是很容易被猜中的。

此外,還有所謂的"諂媚效應"。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

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這種效應解釋了為什麼會有大約50%的人對占星術深信不疑。從傳統上來說,十二星座可以分為六個"正向"星座(白羊座、雙子座、獅子座、天秤座、射手座和水瓶座)和六個"負向"星座(金牛座、巨蟹座、處女座、天蠍座、摩羯座和雙魚座)。通常來說,正向星座的相關特質聽起來要比負向星座的相關特質更討人喜歡。一般認為天秤座的人傾向於追求和平和美感,而金牛座的人更注重物質,也更容易不滿。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瑪格麗特·漢密爾頓曾讓人們提供他們的出生日期,並依據自己相信占星術的程度從0~7分中選一個分數。正如"諂媚效應"所預測的那樣,很明顯,相對於負向星座的人而言,正向星座的人更有可能相信占星術。

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在作怪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任何一流的馬戲團都應該有能力讓每個人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多年來的研究顯示,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是否相信占星術,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巴納姆效應的影響,學生如此,人事經理們甚至也不能例外。

很多研究人員以弗瑞爾的實驗為基礎進行後續研究,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項研究來自於法國人米歇爾·高奎林。有一家公司號稱能夠藉助高科技的電腦得出非常精準的星座分析報告,於是高奎林把臭名昭著的法國殺人狂魔馬塞爾·貝帝德的詳細生日資料寄給了這家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貝帝德欺騙受害者說他能夠幫助他們逃離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法國,事實上他卻給這些人注射致命的毒藥,然後看著他們慢慢死去。後來貝帝德被判犯下了19宗命案,並於1946年被斬首處決。對於貝帝德人生中陰森可怖的一面,電腦得出的星座分析報告完全沒有提到。這份報告和弗瑞爾在實驗中使用的語言類似,讀起來也就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巴納姆式描述罷了。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他的適應性很好,可塑性也很強,這些個性通過技巧和效率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在生活中充滿活力,但這種活力會朝著秩序、控制和平衡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在社交、物質還是智慧上,他都非常講求條理。他看起來可能是一個樂於遵循社會規範、舉止得體、頗有道德感的人,是生活富足、思想健全的中產階級中的一員。

雖然貝帝德在1946年就被依法處決了,但星座分析報告還預測說他很可能會在1970年到1972年期間"考慮對感情生活做出承諾"。

高奎林由此受到啟發,於是靈機一動,在一家知名的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聲稱可以免費為人們提供電腦生成的星座分析報告。法國各地共有150人對這則廣告做出了回應。高奎林把貝帝德的星座分析報告寄給了每一個人,並讓他們通過打分的方式評價收到的分析報告是否準確地描述了他們的個性。結果顯示,有94%的人認識分析報告的內容非常準確。有一個人在給高奎林的信中寫道:"

弗瑞爾及其追隨者所做的研究表明,在過去的幾千年裡,星座已經欺騙了數百萬人。占星師完全可以信口雌黃,只要說的時候足夠含糊其辭,足夠阿諛奉迎,大多數人都會迫不及待地表示占星師的分析"非常準確"。因此說,並沒有太多的科學證據可以用來支持占星術。既然如此,我們就很容易得出如下的結論:事實上,一個人的出生日期跟真正的科學毫無關係。

沒錯,我們很容易得出上述推論,不過這種推論卻是錯誤的。

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在作怪

如何破解“巴納姆效應”?大漠還魂草認為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

第一,要學會面對自己

第二,培養一種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

第三,以人為鏡,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

第四,通過對重大事件,特別是重大的成功和失敗認識自己

有人說"成功時認識自己,失敗時認識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歸根結底,我們認識的都是自己。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時,都應堅持辨證的觀點,不忽視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短處與不足。

(喜歡哲學、心理學、醫學、美學、IT、職場、營銷、旅遊、文化的朋友,可關注 大漠還魂草 。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面的擴展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