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光:举办世界杯在什么情况下会得不偿失

足球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一个很少花时间在观赏球赛与运动会的经济学者,能够有什么看法呢?

黄有光:举办世界杯在什么情况下会得不偿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

一个事实是,很多城市与国家的政府愿意花很多金钱与精力争取主办像世界杯、奥运、赛车等大型运动会。一个简单的经济学解释是,这类活动会带来大量旅客,提振本地经济。从简单的传统经济学的视角而言,这解释是不成立的。增加总需求就能够提振经济,如果没有特别的外部效益,为何需要政府的补助?在没有重大像破坏环境类的外部作用的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全局均衡就是最有效率的,为何需要政府干预?

完全竞争必须排除报酬递增,而实际经济存有大量报酬递增,多数企业不是完全竞争者。完全竞争的生产者面对水平的需求曲线,不能影响商品的价格。这种生产者在其均衡点,同样的价格,他不要多卖产品,因为他的边际成本(多生产或多卖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已经等于价格,多卖会减少利润。实际经济很难找到这种情形。相反地,多数生产者是用“一件100元,两件160元”等方法来多卖产品,可见他们面对向下的需求曲线,要多卖必须减价。当绝大多数生产者面对向下的需求曲线时,他们的边际成本低于他们产品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多卖会大量增加利润。这解释为何很多商家花大钱来打广告与雇佣推销员。

当生产者面对水平的需求曲线,其长期的均衡点是在其平均成本曲线与这需求曲线相切的点。在这点上,超额利润等于零。如果能够在同样的价格多卖产品,利润会大量增加。因此,这类生产者有设法影响政府增加需求的动机。这作用对于许多服务性行业更加重要,因为今天没有卖出的实体商品,还可以明天再卖,但今天没有出租的旅馆房间、没有客人的餐馆座位、理发的时间等,不能够等明天再卖。因此,这类倾向于服务于旅客的行业,特别有动机争取政府帮助增加需求。因此,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有大量鼓励旅游业的支出。

既然增加需求能够增加有关生产者的利润,是否值得政府花大钱来增加需求呢?这类行业,虽然是不完全竞争者,却也不是完全垄断者,而是不完全竞争者。短期面对向下的需求曲线,而长期面对从业者进入的竞争而使超额利润趋向于零。因此,需求的增加,只能增加短期利润,并不能增加长期利润。(详见笔者2009年的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一书。)因此。除非有重大的超越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详),举办球赛与鼓励旅游业的大量支出,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超越纯经济因素,球赛、运动会与旅游业等主要有一负一正的两种影响。负的是增加国际间传染病的扩散。正的是增加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文化的提升与促进国际和平。笔者认为这正面的影响远远大于负面的影响,例如中国以前的兵乓外交对中美关系的改善,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从整体而言,多数还是有利的。

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运动员与有信心锻炼成专业运动员的人们,却是运动过分而影响健康,甚至缩短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