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百億騙局炸雷,人均虧損百萬,小白該如何開始理財?

摘要:如今的理財大牛也是從小白一步步走來的,關鍵是學習和實踐

又一百億騙局炸雷,人均虧損百萬,小白該如何開始理財?

撰文|蜜姐

最近一段時間,股市慘淡、平臺暴雷的消息不斷。

每篇新聞報道的背後,都有成千上萬的焦急等待維權的投資人。

而最近,蜜姐看到一篇關於百億騙局炸雷,人均虧損百萬的新聞後,也著實吃了一驚。

人均虧損百萬是個什麼概念,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憑平臺?!

根據權威媒體的報道,一位投資額在4000萬元左右的投資者表示,這個平臺的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平均都在百萬以上,而每個投資者都是集合身邊幾個人的資金投進去的。

而這平臺是於2015年10月上線運營,可法人於2018年6月失聯。而這個平臺是主打一個眾籌炒股的平臺。

又一百億騙局炸雷,人均虧損百萬,小白該如何開始理財?

而在平臺上,有的操盤手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單個項目規模都過千萬元,投資者認購該項目的份額,然後由操盤手統一操作。

可是,據報道,過去兩年,雖然投資人稱"這兩年業績都算穩定",操盤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但資金監管卻一直缺失。

他們的操作模式是,先在平臺上註冊賬戶,然後投資人把錢打入法人本人,或他指定的人的賬戶,然後在由他們充值到投資者在平臺上的註冊賬戶中。投資協議中也明目張膽地寫著,"乙方自願將投資款匯入甲方指定銀行專款賬戶作為合買出資資金。甲方為執行合夥人乙方為合夥人。"

可沒有資金監管方。

不僅如此,該平臺所提供的項目有保本收益和非保本收益兩類項目,其中保本型項目的投資收益最高能到70%左右,非保本型的投資收益則更高,最高年化收益可超過100%。

然後在經歷股市的"端午劫"之後,A股依舊連續幾日低迷,雖然市場各方都在打氣,外資也進來抄底,但也沒能緩過來。而之後,就傳來該平臺法人失聯的消息。

據消息稱,這次的詐騙金額高達150億,受害人超過5000人。

而除了上述的找周邊親戚朋友湊錢,還有的甚至刷信用卡套現,甚至還有拿養老錢、買房錢等來賭上這次"好運"。可後來,等來的卻是漫漫維權路。

這段時間以來,暴雷的平臺各有不同,但被填坑的原因卻每每相似。最後,也都會歸於那句老話:你看中的是別人的利息,而他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也許,真應驗了蜜姐前幾天調侃的那句話,六月忌投資、理財。

既然如此的話,小白還要不要學理財,又如何開始理財呢?

其實即便是如今的大牛也是一步步從小白走過來的。關鍵是學習和實踐。針對沒有經驗的問題,首先是做好了解工作,至少"貨比三家",其次建議選擇風險較小的產品,比如某些銀行的手機銀行裡面可以直接買的貨幣基金,。這類理財產品方便隨時使用,不用的時候又有一定收益(在4%左右)。

不要小看這類理財,也可以積少成多,養成儲蓄的習慣。

再次可以小額分散選擇信譽好大公司的P2P產品,收益通常比貨幣基金稍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不同期限的產品,也較為靈活。

選擇平臺的時候,一定要各方去查平臺的資質和背景。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大企業,有媒體報道的企業,多看幾家權威財經媒體的報道,看看他們的評價是怎樣的,公司是否有違規或不良操作。

還有,就是自己動手去各種權威網站查企業的工商信息,比如媒體報道中常提到的中國工商網,天眼查等,梳理清楚企業背後運營者的關係,以及有無經營異常等。

年化利率高於10%收益的產品,要警惕,6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說收益率高於6%收益的產品就要警惕,可這些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重點是要看清楚你買的理財產品的條款。搞清楚三個基本問題:你的錢借給了誰,錢拿去做什麼,找誰還錢。

最後,如果有5萬以上,可以考慮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

據數據顯示,6月下旬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82%;其中1483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率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9%,逼近5%。

儘管現在說要打破剛兌,要求是保本理財產品將在2020年底逐步退出市場,也就是說現在銀行依然有保本型理財產品可以選擇,或者選擇風險評級最低的銀行理財產品,對小白來說,都不失為開始理財的穩妥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