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持之以恆深入開展禁毒工作

​​​“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數量大,禁毒形勢依然嚴峻。檢察機關將持之以恆把禁毒工作深入開展下去。”6月26日,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以“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懲治毒品犯罪”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最高檢公訴二廳副廳長黃衛平表示。

當前毒品犯罪呈現五大特點

“目前,從檢察機關公訴部門辦理的案件來看,毒品犯罪主要有五個特點。” 黃衛平在發佈會上說。

二是毒品犯罪類型集中。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三個罪名,案件量在毒品犯罪中居前三位,佔比很大。五年來,該三類犯罪案件數和人數分別佔全部毒品犯罪總數的98.8%、98.4%。

三是毒品犯罪高發地相對集中。全國各省市區(包括新疆建設兵團)均有毒品犯罪案件,其中廣東、湖南、四川、雲南和貴州等案件量居前5位的省份,案件量之和佔全國毒品犯罪的40%以上。

四是毒品零包販售加劇的同時,大宗化明顯。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零包販賣等末端毒品犯罪增長迅速,10克以下零包販賣毒品案件佔比很高。與此同時,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大宗化明顯,公斤級的案件猛增。

五是毒品犯罪職業化明顯,手段翻新,偵辦難度大。當前毒品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一些大宗毒品犯罪還配備了槍支彈藥。此外,當前網絡毒品犯罪高發,犯罪分子利用現代化的通訊、交通和金融服務體系進行毒品犯罪活動,查緝、打擊難度加大。

加大對漏罪漏犯追訴力度

近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加大對毒品犯罪案件的監督力度,切實維護司法公正。

“檢察機關堅決貫徹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履行不批捕、不起訴職能,強化把關過濾,防止“帶病”起訴。”黃衛平說。

據統計,2013年至今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不批准逮捕涉嫌毒品犯罪案件65618件96998人,其中因證據不足的71836人,不構成犯罪的4064人,調查後排除非法證據595人次。共不起訴涉嫌毒品犯罪案件6442件10987人,其中因證據不足不起訴7863人,沒有犯罪事實323人,排除非法證據216人次。

黃衛平介紹,全國檢察機關監督偵查機關依法、全面、及時收集和固定證據,重點加強對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問題的監督,加大對漏罪和漏犯的追訴力度。同時,對不嚴格執法問題發出書面糾正意見。2013年至今年4月,共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提出書面糾正意見34003件次。

據介紹,各地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強對裁判的審查,依法對定性錯誤、量刑不當、嚴重違反程序的裁判提出抗訴,對於審判活動違法行為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檢察機關還依法監督法院和監管場所規範保外就醫、減刑、假釋的適用,督促解決患有嚴重疾病、自傷自殘涉毒人員收押難問題。

2013年至今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案件共提出抗訴2950件,已審結2126件,其中改判1152件,發回重審463件。對審判活動提出書面糾正意見3910件次,已糾正3635件次。

加強綜合治理瓦解毒品犯罪根基

最高檢公訴二廳二級高級檢察官劉明超介紹,針對毒品犯罪的社會管理漏洞,特別是易製毒物品、製毒工具、材料的銷售監管環節,以及快遞業實名投遞、房屋租住協議實名登記、手機卡、銀行卡實名登記的落實等問題,利用檢察建議書等方式促進有效監管,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介紹,雲南等地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在校學生涉毒引發犯罪情況時有發生,吸毒和毒品犯罪有向校園蔓延的勢頭,及時向學校、教育局和公安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書,督促全面排查校園吸毒販毒情況,加大力度整治學校內外治安環境,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四川省檢察機關積極回應全國人大代表關於整治鐵路沿線地區毒品問題的建議,牽頭建立了“路地合作”機制,對打擊預防毒品犯罪起到積極作用。

(檢察日報北京6月26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