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脾氣,多和氣,成大氣

少脾氣,多和氣,成大氣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莊重的畢業典禮,共同見證2018屆同學圓滿完成學業。在此,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所有畢業生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培育你們的老師和辛勤養育你們的家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這些天,當我走在校園裡,感受到你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觸摸、回味這所大學留給你們的記憶和芳華!

石工專業畢業生王楠哲同學說:“我們就要離開這裡,再也沒有機會感受夜晚十一點熄燈斷網的那份擔心,圖書館佔座的那份欣喜……‘洋蔥頭’、蟒山講壇、中石路快遞長廊、開往市區的885路以及深夜無法入眠時舍友的鼾聲……這一切都將化為我們美好的青春回憶。”會計專業畢業生黃媛瑛同學說:“今日石大一宴將盡,惟願一生長記。在接下來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會以多元化的價值觀審視世界和自身,追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意義,用我們的一生,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秉承石大精神,不負石大教誨。”親愛的同學們,我深深被你們的情懷所感動。感謝有你們的陪伴,與石大共同親歷了學校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目睹了校園從“曾經的南北”到現在的“無問西東”;共唱校歌《我為祖國獻石油》迎接學校65華誕。

軍都山的雲承載過你們的壯志,三教天台的晚霞寄託過你們的遐思,青年園的初雪記錄過你們的足跡,石大永遠是你們心靈的故鄉!

同學們,你們生逢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前在北大親切寄語大學生:“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新時代面臨新挑戰,更有新機遇;新時代需要你們有大夢想,更呼喚大擔當;新時代需要你們融入,更需你們成為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你們即將轉身開啟另一段人生旅程之際,心裡總有一份父親對孩子般的不捨和期許。今天,你們做好走出校門的準備了嗎?明天,等待你們的是什麼?想說的話很多很多,這裡,我用“少些脾氣,多些和氣,養成大氣”與你們共勉,為你們送行。

少些脾氣,脾氣裡蘊含著你的修養和見識。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大千世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條相同的河流,更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人有各自不同的性格、認知和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們對問題看法不同極為正常。觀點不一時,能靜心傾聽他人的表達是一種修養,能換位思考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多理解、善包容就會做到少些脾氣。少些脾氣是我們內心抱持的一種友善態度,但又不是無原則的附和。少些脾氣需要我們以讀書積累知識,以實踐增長見識,以思考打磨思想。見識多了,思考深了,看待事物、解決問題的高度自然也就不同了,脾氣自然也會少了。見識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心境,當我們俯瞰問題迷宮時,自然就會做到有膽識而不咄咄逼人,有遠見而不居高臨下,不急不躁,泰然處之。說話不疾不徐,對人不偏不倚,以開闊的胸襟、真誠的態度與人交流溝通。

無論順境逆境,都努力做到不迎不拒,將其視為磨練我們心性的機會,不讓脾氣大過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心上學,事上練。很多道理,僅僅明白是不夠的,需要慢慢來浸染。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既要入乎其中,還要出乎其外,努力做到我們駕馭事情,而不讓事情駕馭自己。

多些和氣,和氣裡蘊含著你的智慧和自省。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人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當今社會,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和諧的團隊,作為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就需要多些和氣。因為和氣是一種協作精神,和氣是一種團隊意識,和氣是一種包容的胸懷。和氣的人,熱情而不做作,忠誠而不虛偽;和氣的人,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多些和氣,不必事事高下立見、輸贏必爭。和氣是外圓內方,是恪守原則下的服從大局,是權衡利弊之後的適度謙讓。和氣需要內在心靈的修為,和氣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光,光裡有愛、有擔當、更有智慧。面對物質極大豐富,信息爆炸而又碎片化的世界,能保持內心的寧靜,是我們一輩子需要修煉的功課。人的心靈猶如庭院,如果不加耕耘,就會雜草叢生。我們要隨時清理心的灰塵,保持心的清明。這份“清明”裡,既有辛棄疾“破陣子”中為了達到理想的矢志不渝,又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那種澄澈萬分的心境。

多些和氣,需要常自省而不自咎。“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自省要為成長留下時間和空間,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厚積薄發,有人默默無聞。勿論節令,靜待花開,守得心靈的淨土,自會澆灌出鮮花遍野。

養成大氣,大氣裡蘊含著你的格局和未來。

大氣是一種“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的氣量,其外顯於光明磊落、坦蕩自信的精氣神,內隱於敢想敢幹、勇於擔當的價值追求。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忙碌,有人問他們做什麼。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我在砌牆。”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三人在做同樣的事情,但心境和生命狀態卻完全不同,也體現了做人的不同格局。當我們盡己所能去利益他人,服務社會時,自我價值感、滿足感、幸福感已不覺滋養了我們的生命。沙漠裡的鑽機、海洋上的平臺,是石大人自我價值和幸福感的載體,也是石大人服務社會和大眾的舞臺,更寄託著石大人向祖國傳遞生命之光的濃郁情懷。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會永不幹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社會、國家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希望大家做海洋之水,把個人理想與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激情匯入國家建設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格局。

李白心目中的未來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當他舉杯邀明月時,未來就在明月中,就在他那斗酒詩百篇的生命中。居里夫人心目中的未來是獻身科學事業,未來就在這專注中,就在她為人類謀幸福的信念中。我們石大人心目中的未來就是“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雄心壯志。為此,一屆又一屆畢業生赴遠洋、涉沙漠,甚至在槍林彈雨的國度尋找石油。你們的未來,就在這責任和豪情當中,就在這雖走出校門、但仍代代傳承的石大精神當中!未來已來,在勤勞的雙手中,在永不停息的腳步中,在你們歷經千帆而初心不改的堅守中!

同學們,少些脾氣,你會發現世界簡單而明淨;多些和氣,你會發現更多人同你守望相助;養成大氣,必將迎來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

同學們,言短而情長,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句吉卜林的詩: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滅為一攤零碎的瓦礫,

也不說放棄;

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變謙恭之態,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靜氣再做答時……

那麼,你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了!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就要走出校門了,但正如你們在畢業MV《起風了》中淺唱的:“念念不忘府學路拾捌,後會有期再相約石大。”

祝福你們,願同學們的青春永不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