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倉促更新,張小龍的變現壓力

核心提示:

  • 這次微信的變革,遵循的其實還是去中心化和用完即走。
  • 不止是內容創業者,小程序也會受影響。
  • 這輪改版還在“未完成”狀態,倉促上馬,說明張小龍揹負著越來越重的商業變現壓力。
  • 這只是變革的開始,內容創業者需做好迎接震盪期的準備。

誰將受影響?

這一頗有人情味的產品形態卻並不符合當下的要求。訂閱號不再是個體,而成了內容分發渠道和導流工具。而且,用戶閱讀內容和使用服務的場景並不一致,兩種功能事實上已經開始分裂,同時,第三方服務不便管理,也不便收費。

訂閱號負責內容,小程序負責服務,原有訂閱號還有一個功能無人承擔:情感互動。

這一功能會著落在作者身上。

而且,讀者可以直接和作者互動而非和訂閱號互動。原本的情感聯繫依然可以持續,並且比起訂閱號,作者更可能是活生生的人,互動交流可能更加緊密。

在原初的定義裡,信息按照幾乎同樣的樣式按順序排列便是信息流。不過因為頭條崛起,信息流的定義裡會加一些限定:智能分發、無限信息。

智能分發是頭條立業之本,使得用戶能根據興趣看到千人千面的內容;而無限信息則是智能分發得以實現的前提,“無限”不是實指,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頭條可以將整個互聯網的信息呈現在用戶面前,這已經近乎無限。

倉促的變革?

“未完成”三個字,似乎也在暗示著這一功能上線時的倉促,而未來持續不斷的更新,也會讓內容行業再動盪一段時間。

不過,因為抖音的出現,這一時刻提前到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