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故事|血染頂紅

血染頂紅

光緒二十二年,山東省冠縣梨元屯村(今屬威縣)發生了一起天主教教民與村民為蓋教堂和蓋玉皇廟而爭奪地基的案件。

教民們仰仗教會和官府的庇護,為蓋教堂,要強佔玉皇廟的地基,引起村民們的反抗。村民們推舉本村武術強手閻書芹、高元祥為首領,齊心同教會鬥,幾經較量,他們感到勢單力孤,加入了沙柳寨村趙三多領導的義和團。從此,他們高舉義旗,南征北戰達四年之久,閻書芹、高元祥壯烈犧牲,趙三多被俘之後,絕食餓死在獄中。他們用生命譜寫出一曲悲壯的愛國之歌,將永遠激勵後人。按下這班武將不提,要說文的,還得說一說梨元屯村的一位秀才,他名叫王玉昌。

王玉昌雖是富家子弟,又中了秀才,可他具有一副俠義心腸,常為貧家小戶,鄉里鄉親抱打不平。廟地之爭,他親眼見到教民們用三齒刨倒廟基強蓋教堂,氣得吃不下,睡不著,找教民辯理。教民硬說地基是他們花錢買的,找神甫辯理,黃頭髮藍眼珠的法國神甫倒教訓他:“秀才是有前程的人,跟村民一起胡鬧,小心摘去頂冠。”他想不到開口閉口“天主“的神使竟然也這樣無理強辯,還這樣恫嚇人。他忍無可忍。寫了告冠縣眾秀才書,呼籲秀才們伸張正義,促使縣衙公斷此案。告秀才書要付諸石印,就得花一大筆款。他賣掉二十畝好地,在所不惜,立志要為鄉親們出這口窩囊氣。他得到不少同年秀才們的回信。大家鼓勵他上告。他深知“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一邊寫狀紙,一邊向差役們使動錢鈔,甚至給冠縣知縣曹倜送去厚禮。

威縣故事|血染頂紅

狀紙呈上半年,不見迴音,他氣得鬧了一場大病,但他對滿清政府仍抱有幻想,不信中國政府不給中國人評理。後來,曹倜迫於全縣秀才們的呼聲,才不得不傳訊王玉昌,而曹倜正想借此機會鉗制輿論,平息指斥他為“昏庸縣太爺”的聲浪。

王玉昌得到傳訊。興沖沖來到冠縣縣衙。曹倜當即升堂,他瞅了一眼立在堂前穿著破舊的王玉昌。王玉昌為何立著不跪,滿清朝廷規定,凡秀才見縣官是立而不跪的。曹倜慢吞吞地問:“你可是王玉昌?”

“正是學生”。

“你狀告何人?”曹倜對放在一邊的狀紙看也不看。

“洋人,洋教!”

“你可知洋人傳教是朝廷欽定?”

“村民們見他們胡作非為,尚且不容,焉有朝廷欽定之理?你是縣父母,當為中國臣民做主!”

“王玉昌,你身為秀才,何人賞賜?”

“學生應試,學臺大人奉朝廷之命賞賜。”

“你既然受恩於朝廷,敢不服朝廷!”

“不見朝廷旨意,實難從命。”

曹倜順手抄起一本諭鈔本,“咔嚓”一聲摔到王玉昌面前,王玉昌揀起來一看,面色蠟黃,瞪大眼睛,看了正面,看反面,怒不可遏,雙手用力一扯,“嘶啦”一聲,撕得粉碎。曹倜怒睜,鬍子直豎,驚堂木一拍:“膽大包天,竟敢撕毀朝廷命諭,來人!”值班衙役圍住了王玉昌,王玉昌立在那裡慷慨陳詞:“我這秀才不是賄賂學臺大人偷題騙來的,也不是捐班捐來的,是朝廷賞賜的,我代民申冤,撕毀騙人的空文,何罪之有?”

威縣故事|血染頂紅

曹倜大喝一聲:“除去頂冠!”

王玉昌意識到摘去秀才帽子將意味著什麼。他想不到中國政府不給中國人做主,反給洋人為虎作倀,真是有理無處申啊!滿腔義憤難消,不如索性裝瘋賣呆,將這班贓官痛罵一場,於是,他伸手勒去捆紮辮子的辮繩,抓亂頭髮,狂笑一聲:“痛哉,中華!洋人有罪啊!你可曉得好漢護三村,好狗護四鄰?”

曹倜喝令衙役們:“按倒,掌嘴!”

可憐個王玉昌被按倒在地,打得撇嘴流血,他掙扎著爬起來;衝著曹倜“噗”一口吐去,曹倜猛然向後一仰,躲閃不及,通紅通紅的鮮血噴了一臉,帽子由前頂甩到腦後,幸虧他雙手往後一撈,帽子才沒落到地上,不等曹倜發作,王玉昌輕蔑地一笑:“請問你那頂冠纓子是啥顏色呢?”

曹倜覺得這秀才問得蹊蹺,但又不知頂冠到底出了啥事故,摘下來一看,殷紅的纓子照舊系在頂上,王玉昌哈哈大笑:“是不是紅的?”曹倜越發覺得這窮秀才愚蠢可笑,不值得回答,王玉昌嚴聲厲色問道:“你可曉得這是血染的嗎?”曹倜不容再說,喝令衙役按倒再打。王玉昌狂笑著大喊:“哈哈,血染頂紅!”

衙役上前小聲對曹倜說:“老爺,王玉昌想必是瘋了,還不轟下堂去?”曹倜惡氣未除,還想編派治罪王玉昌的口實,隨口謅道:“蠢秀才,你受拳匪妖化,無視朝廷,羞辱本官,該當何罪?”他滿以為這會嚇的王玉昌魂魄出竅,立即肅靜下來,想不到王玉昌前仰後合,東倒西歪,狂笑不止,“血染頂紅!”“血染頂紅!”喊個沒完沒了。衙役提醒曹倜:“太爺,此人真的瘋了。”曹倜一想,這窮秀才本不該來告什麼洋人洋教,更不該撕毀朝廷命諭鈔本,捱了打不知求饒,越打狂笑得越厲害,是瘋了,這瘋秀才怎麼對上交代?他急忙宣佈:“將瘋人轟了出去。退堂!”

威縣故事|血染頂紅

王玉昌笑著喊著被衙役們架出大堂。那天,在冠縣城裡,人們見到一個披頭散髮滿口流血的光頭秀才,滿街喊著:“血染頂紅!”

曹倜聽說之後,第二天又派出衙役去抓王玉昌,可衙役們跑遍城裡回去對他說,那瘋子不知去向。王玉昌早就意識到曹倜不會輕易放過他,當晚逃回了梨元屯。從此,他再也不信告狀評理之事,真的就加入了義和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