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玉屏桐木村:春暉社成脫貧攻堅主力軍

春晖|玉屏桐木村:春晖社成脱贫攻坚主力军

玉屏桐木村:春暉社成脫貧攻堅

主力軍

近年來,朱家場鎮桐木村依託資源優勢和改革發展機遇,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以“公司+專業合作社+春暉社+貧困戶”的模式,由公司解決產業技術問題,春暉社幫扶一定項目資金,貧困戶流轉土地收取穩定收益,種植養護獲得勞務費,解決脫貧渠道,培育出桐木村自有特色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春晖|玉屏桐木村:春晖社成脱贫攻坚主力军

桐木春暉文化長廊

桐木村位於玉屏自治縣朱家場鎮中部,地處3A級景區“最美花園”茶花泉和“最美生態”鐵柱山景區之間下轄5個村民組,205戶806人,其中貧困戶56戶197人。該村以“春暉社”為紐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通過開展春暉招商引資活動,帶領全村群眾共謀發展,走出一條“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新路子。桐木村“春暉社”於今年6月成立,目前有社員35人,禮聘春暉使者21人,募集春暉發展基金8.6萬元。

桐木村屬三類貧困村,土壤貧瘠,四面荒山,之前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村裡運轉困難,等、靠、要現象十分嚴重,為了改變這一面貌,桐木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圍繞黨建、富民做文章,充分發揮春暉社的作用,規劃了種養殖、加工、休閒觀光三條產業線,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創業就業。

該村抓住玉屏溫氏公司一體化養豬項目發展的機遇,由村級組織協調項目資金,牽頭建設了擁有10戶養殖戶的養殖基地。基於養殖小區的成功,該村又盤活利用廢棄原桐木小學和原敬老院資源,籌集資金開辦了桐木村麵條加工廠。看到了村裡的發展,在外務工的村民們也陸續回鄉,外出務工人員姚敦明回鄉後從信用社貸款5萬元入股麵條廠。

在幫助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村級集體經濟也逐步壯大,僅麵粉廠一年就能給村裡帶來20多萬元的收入。隨後,黨支部又把目光瞄準了旅遊產業,依託前靠茶花泉景區,後靠鐵柱山景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把旅遊產業很快納入了發展計劃中。

春晖|玉屏桐木村:春晖社成脱贫攻坚主力军

桐木紫語莊園

2017年5月,為盤活村集體閒置用地,用活200萬扶貧基金,探索建立新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春暉社社長唐文成帶領社員張健、張成等人遠赴浙江開展春暉招商引資,併成功將原籍是浙江的陳華平落戶桐木村。落戶後,陳華平捐贈3萬元注入該村“春暉互助基金”,同時陳華平被團玉屏縣委禮聘為縣級“春暉使者”。 通過成立村級“春暉社”,發揮社會力量,採取村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參股等方式加入景區建設,由“春暉使者”領辦,組建了貴州玉屏紫語觀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除每年按股率分紅外,村民還可以利用多餘時間到景區旅遊公司打工,可開辦集吃、住、休閒為一體的農家樂,拓寬增收渠道。2016年7月景區正式營業,2016年全村共分紅資金達190餘萬元,發放群眾務工費80餘萬元。

2017年7月,通過採取“村辦企業+公司+農戶”的產業運作模式,由春暉社社長唐文成任法人,陳華平入股合作成立的貴州玉屏桐木水榭雲亭木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落戶,註冊資金600萬元。在利益鏈接機制上採取以公司生產訂單總額的7.5%作為全村收益,在收益分配上採取“433”模式:即40%用於全村所有享受基金使用政策的貧困人口分紅,並規定全村系統內所有貧困人口人均分紅不超過3000元,多出部分則由全體村民再進行人均分配;30%用於償還扶貧基金本息、廠房維修和擴大再生產等,具體使用接受村委會和“春暉社”共同監管;30%用於村級集體統籌發展壯大新建集體企業、春暉公益事業等。

自桐木村春暉社成立以來,該村以春暉行動的文化理念感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農村公益事業,以社會化動員為主要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向農村傾斜,感召遊子返鄉,共同促進家鄉經濟文化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共青團玉屏縣委)

審 核 | 母 丹

編 輯 | 冰棍兒

供 稿 | 春暉欄目組

春晖|玉屏桐木村:春晖社成脱贫攻坚主力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