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居住在河州(今甘肅臨夏地區)東鄉而得名的東鄉族,自稱“撒爾塔”,主要以撒爾塔人為主,又融合當地的回、漢、蒙古等民族而逐漸形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東鄉族又被稱為“東鄉回回”,“東鄉蒙古”或是“東鄉土人”,總之,無論名字如何變化,都與東鄉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東鄉族是個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於他們而言,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禮儀。

尊老愛幼自不必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東鄉族的人們,直至今日,依舊有著晨昏定省的習慣。晚輩從外歸來,須得先見老人道“賽倆目”(漢語意思為:願真主的平安、慈憫和吉慶在你上)。

老人與青年同行進門時,要老人先進。平時,青年見長輩老人走進來,坐著的要起立,讓老人坐在上位。在家一日三餐,對老人無論倒茶、遞食品都要雙手呈送,老人坐炕必居中,就餐時,老人先吃,晚輩後吃。除長輩婦女外,晚輩婦女一般不與男子同屋吃飯。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來了客人,也必是長者出門迎接,客人進屋要先請上炕,隨後要獻上比較講究的蓋碗茶。有時還在茶中加冰糖、桂圓或燒棗,俗叫三香茶。正餐時東鄉族喜用雞待客,東鄉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主人陪客,但不和客人一起飲茶用餐,而是在一旁端飯倒茶,以示尊敬。女主人則一般不與客人會面。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東鄉人吃雞是把雞分為13塊,雞尾最貴重,最年長或最尊貴的人吃雞尾。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當然了,封建舊俗是要不得的,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東鄉族的觀念、風尚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家婦不見外男子”,這在舊社會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規矩。解放後,隨著男女平等政策的貫徹,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發揮的作用和家庭中的地位有很大變化。廣大婦女轉變觀念,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參與各種經商等活動,許多家庭主動送女孩子上學讀書,有的在政府部門工作,即使是家庭婦女,趕集上街也習以為常。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56個民族非遺傳承保護推廣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由天津榮程集團投資建設,其採用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它的建成,吹響了榮程文化戰略轉型的號角,以“生命、生活、生態”為發展核心,承載著挖掘、傳承、記錄、弘揚的使命,形成全行業與榮程集團共和、共生、共享、共贏、共榮的高度認知共識和文化行業高地。

民族嘗試|東鄉族的待客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