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爲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竈?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我也不想

哎,也不怪他們。如今,在西方節日大行其道的時代,我國傳統節日的節日習俗正在被人慢慢遺忘,很多的節日禮儀都已經被大幅簡略,尤其年輕一代的人只知道過節,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過,更不知道為什麼。於是就出現了所有的節日都是“聚餐日”,所有的節日都是“情人節”,所有的節日都只是“吃飯、逛街、買禮物”(有女朋友和剛結婚的男士理解最為深刻)。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插播個花絮)記得小時候臘八不光要吃臘八粥,而且還要在前一天的下午到河面上去鑿冰,不是簡單的鑿冰塊,而是要雕刻成人的形狀(至少要有人頭和上身),鑿完了以後用驢車小心地搬運回家,立置於大院門口(通常在糞堆旁)。臘八當天一大早,要在太陽未出之前熬製臘八粥。在鍋中的水沸騰變紅之後,將冰人的頭打掉,在脖頸處澆上紅豆湯,意為斬首。等到天明之後,吃過臘八粥出去一看,家家門口都像是斬殺了個人一樣。據老人們講,此舉意在斬殺宋朝大貪官“秦檜”(以上風俗主要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農村地區流傳)。而這個習俗現在也已經很少見了。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鑿冰

(正文)自秦代以來,我國陰曆十二 月又稱“臘月"。臘月初八為 “臘八節”.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源於佛教傳說。一說釋迦牟尼成道前,苦修難耐之時,有牧女獻乳糜,釋迦吃後體力復,在臘月初八成道,後稱是日為 “成道節",用粥供佛以示紀念.一說釋迦成道前生活極為艱苦,時值臘月初八大雪鋪地,他與貧苦大眾一起水米未進。佛祖得知後,命諸弟了到各處收集糧米,用得到的雜糧熬粥,從而大家渡過了難關,此後,佛教徒每年臘八以粥為食,是舉傳入尋常人家成為習俗,粥的內容也充實了許多。北京人講究一點的以江米、粳米熬粥,加入八種乾果,適量放糖而成。八種乾果是蓮子、栗子、百合、棗、糖漬青梅、葡萄乾、玫瑰(薔薇花粉加糖製成)、京糕(山楂加水澱粉、糖熬製成)。一般人家用江米、小米、大麥仁、黃米、粘高粱米、各色雜豆加棗熬製。熬好的粥先向祖先靈位供奉,有的還送給親友。自進人臘月後,大街小巷內的糧店設有專櫃或出攤供應“臘八粥”的原料。臘八前後飯館中也多有熬好的粥供應,自臘八開始年貨陸續上市、年味日漸濃厚。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臘八

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祭灶日”。祭灶是周禮中的“五祀”(門、戶、井、灶、中溜)之一 ,有數千年曆史,傳說中 灶王是玉皇大帝派駐各戶人家的神祗。北京人稱木版彩色套印的灶王夫婦像為“灶王馬”,通常將它貼於廚房鍋臺上方牆上,臘月二十三灶王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職,彙報所在人家一年中的善惡行為。為了取悅於灶王,是日各家都將忍受一年煙熏火燎之苦的“灶王馬"清掃一番,仔細揭下供放在屋內桌上,前方擺放果品以及灶王的路上盤纏(紙錢)、馬匹的草料(黑豆加鍘成寸許長的稻草段),清水,還有空心的 “糖瓜”,長方的“關東糖”、 圓柱形中有藕孔狀空隙且外沾芝麻的“南糖”等。到了23點左右,全家人在供桌前團聚,大人能們在火爐口上用糖瓜轉匝塗抹使糖熔化在爐口,在燒糖的陣陣香氣中,口裡唸唸有詞“灶王爺上天,好話多說壞話少說”.據信灶王的嘴已被粘住(俗語中的二十三,糖瓜粘”源此),全家人在像前禮畢如儀,將“灶王馬”連同紙錢、草料放到瓦盆裡,在院中焚化。隨著灶王上天鞭炮齊鳴以示歡送。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過小年

祭灶過後,各家開始大搞衛生,採購年貨。年畫、門神、春聯、門心,斗方等應時商品紛紛上市,一副兩張的門神又稱“桃 符” 。其起源有二,一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樹,樹下是萬鬼出入之地,神人神荼、鬱壘專司捕鬼,帖二神像於 門可以驅鬼。一說唐太宗李世民怕鬼,命秦瓊,尉遲敬德二將把門,因每日值勤過於勞累,改將畫像貼於門一上。不論何說,均取鎮宅避邪之意。春聯一般為紅紙。服喪期以白紙、藍紙為聯,寺廟用黃紙。住戶街門上的春聯多為除舊迎新內容,如:“爆竹聲聲 除舊歲" “梅花點點報新春" 。屋門往往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類祈壽祝福之類對句。商家多有貼於門扇中、類似對聯的大幅“門心“,內容一般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住戶的“門心”常為“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商家還在櫃檯前貼“斗方”,即在一尺見方的紅紙上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貼對聯

寫四字合一的“日進斗金”、“黃金萬兩”、“招財進寶”。

臘月三十為陰曆除夕,入夜時分,各家將“請”來的新“灶王馬”放到供桌上,前設供品。點燃酒盅裡的燒酒,藍色的火焰與閃爍的燭光相映,院中地面撒芝麻秸,家人輪流去踩,是為“踏歲”。接近零點時,全家禮拜“灶王馬"(即“接神",現在北方地區都傳接“財神”)後,將其貼於鍋臺上方牆壁,兩旁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接神

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接著是參拜祖先靈牌即 “祭祖” “此後,在孩子們燃放鞭炮之際,大人們貼好門神,春聯,再在屋門對面牆上貼好紅紙條幅“出門大吉"、院內側面牆上貼“紫氣東來” “吉星高照"、屋內牆一上貼”富貴有餘”、睡炕對面牆上貼“抬頭見喜”等等“這些活動結束後,全家開始圍坐吃餃子。古代計時的

臘八為什麼吃粥?二十三如何祭灶?除夕要行哪些禮儀?請留住傳統

閤家團員

12時辰中,子時為23點至凌晨1點。新、舊年交替在子時稱 “交子”,餃子與之諧音,據說是這種食物名稱的起源。在全家徹夜不眠的說笑中,談古論今、互相祝福,是謂“守歲"(也就是“熬年”,現在都是打麻將)。待到黎明一元復始、大地春回,新的一年來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