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十二月又被稱之為“臘月”,自古就有“進了臘月就是年”的說法,臘月也是一年當中民俗活動最多的一個月份,喝臘八粥、祭灶、掃塵......各種民俗活動應接不暇,但你知道這些民俗活動的由來嗎?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1、臘八節,臘月初八又稱臘八節。人們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臘八粥傳自印度。臘月初八是“佛祖成道紀念日”。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此粥被稱“臘八粥”。他們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該習俗傳入中國之後,材料改成了五穀雜糧,意在慶祝一年的豐收。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2、祭灶,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被稱為小年。民間傳說在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3、臘月二十四掃塵日。據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關於掃塵迎新春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一則傳說。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掌握人間的動態,專門派了三尸神來到人間。每到年底,三尸神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三尸神為了表功,向玉帝說:“人間百姓十分可惡,動不動就罵人,連玉皇大帝您都敢罵。”玉帝一聽,勃然大怒,就讓三尸神去詳細察訪,把那些罵過他的人的名字寫到牆角上,再用蜘蛛網遮掩作記號,到年三十晚上,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抓殺。三尸神的陰謀被灶王爺發現了。為了拯救百姓,他密令人間,每戶人家務必於臘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把房屋內外牆壁上下打掃乾淨,不能留有任何蜘蛛網結,否則他將不再進住這戶人家。於是大家都遵照灶王爺的囑咐,從臘月二十四開始進行大掃除,掃除蜘蛛絲,清除牆上的汙跡灰塵,清洗門窗,就連床單、被套都清洗乾淨。


大年三十這天,天兵天將來到人間,挨家挨戶查看牆壁,一個名字也未能找到。於是回到天庭稟告玉皇大帝,玉帝就以欺君瞞上的罪名將三尸神打入十八層地獄。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4、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5、臘月二十六燉年肉。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舊時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6、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舊時正月初一到初五傳統是不能動火的,因此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的食物,發麵不容易壞,正月里人們一熱便可入食。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八會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蒸饅頭的寓意是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蒸出一些棗糕、佛手等形狀,點上紅點兒圖個吉利。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7、臘月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

臘月忙!祭灶、除夕......你知道這些民俗的由來嗎?

8、年三十,除夕守歲。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除夕會吃頓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也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年夜飯”、“閤家歡”、“分歲酒”、“守歲酒”、“辭歲酒”。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臘月的民俗習慣,快留言和小編一起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