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容量擴增致現金流上升!標普確認上海電力BBB評級,展望負面

發電容量擴增致現金流上升!標普確認上海電力BBB評級,展望負面

6月29日,標普全球評級宣佈,確認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力)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BBB”,展望負面。標普同時確認其擔保的優先無抵押債券的長期債項評級“BBB”。

上海電力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的電力能源企業,截至2017年末的合併口徑發電容量為12.9吉瓦。上海電力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電投;A-/穩定/--)直接和間接持有該公司的64.49%的股份。國家電投是中國一家大型國有發電集團。

標普確認評級反映標普認為,上海電力的評級可以承受未來兩年內高資本支出的影響,原因在於標普預期利潤增加和資本成本具有競爭力能部分抵消掉債務上升的影響。然而,上海電力可能推進完成對總部位於巴基斯坦的綜合公用事業公司K-Electric Ltd.的收購,這仍是會影響其信用質量的一個未決因素。

標普認為,增加資本支出以擴增清潔能源資產,不會大幅弱化上海電力的資產負債表。標普的基礎情形假設信用比率將與當前評級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儘管餘留的緩衝空間有限。標普預估2018至2019年的經營性資金流(FFO)對債務的比率將自2017年的6.2%小幅回升至7.2%-8.2%。標普預估該期間經營性資金流對現金利息的覆蓋倍數將為2.7-3.0倍,而2017年為2.7倍。

根據標普的預測,上海電力將增加舉債以落實公司提升發電組合中清潔能源比例的發展戰略。上海電力的國內新項目主要集中在風電和天然氣發電,其次是太陽能發電,該等新項目不受近期清潔能源政策的影響。上海電力擴大本土以外業務足跡的戰略也需要公司增加資本支出。標普預計上海電力將於今年啟動位於土耳其的1.3吉瓦煤電新項目,該項目工期長。標普預估2018至2019年上海電力的債務將較2017年末的500億元人民幣增加60至80億元,且這已將經營業績大幅改善考慮在內。

標普預計2018-2019年上海電力發電容量擴增將生成更大現金流且利潤率將上升。標普預計2018年該公司的息稅及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改善至65至69億元,2019年將達到72至76億元,較2017年的56億元有所上升。標普認為EBITDA改善一半歸功於上海電力的發電項目陸續調試運營,即2018年投運的位於限電率低的富裕省份的1.1吉瓦風電項目、到2019年投運的1.2吉瓦天然氣發電項目,以及2017年末起投運的2吉瓦大型高能效煤電項目。另一個主要貢獻因素是,標普預期煤炭價格緩步下降(儘管依然較高)將帶動息稅及折舊攤銷前利潤率自2017年的低點緩慢回升。

資金成本對於上海電力保持信用狀況也十分重要。在債務基數較高的情況下控制好融資成本有助於穩定償債能力比率。標普預計上海電力最新發行債務的融資成本比過去略高,但成本增幅大幅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作為中國國有大型發電集團之一旗下戰略性上市子公司,上海電力擁有穩固廣泛的融資來源,且享有有利的融資成本。

標普的基礎情形尚未把上海電力對K-Electric的潛在收購考慮在內,原因在於標普認為交易的完成面臨不確定性。經歷數年的電價談判,迄今提出的電價低於上海電力的預期,或導致項目回報不及公司預期。標普同時認為,如果上海電力退出交易,或有助於保護其信用狀況,原因在於該交易涉及的國別風險、營運風險、匯率風險等因素或對合並後實體帶來巨大壓力。

標普預計中國進行監管改革推進更為市場化的電力銷售,會對上海電力產生負面影響,但影響程度可控,原因在於該公司的資產都位於用電需求高的地區,且旗下發電項目組合的運營效率富有競爭力。標普預計未來2年內已售電量中約22%-24%(或約20%的電力收入)源自市場化銷售,而2017年該比例為19%。即便如此,相較受管制電價和售電量,標普認為市場化銷售電量和定價更容易引發利潤波動。

對未來12-24個月內上海電力的評級展望為負面,反映了該公司可能會繼續推進對巴基斯坦綜合公用事業公司K-Electric的收購。

如果上海電力繼續推進K-Electric收購交易,但沒有解決交易潛在的較高國別風險和匯率風險等問題,標普可能會下調其評級。

如果上海電力的財務狀況惡化,其經營性資金流對現金利息的保障倍數低於2.5倍,且沒有改善跡象,標普也可能會下調其評級。煤炭成本上漲且無法有效轉嫁上漲成本進而壓縮利潤率,同時公司謀求缺乏靈活性且工期長的項目並主要靠債務融資,可能會觸發前述情景發生。

如果不推進K-Electric交易,或者把風險緩釋舉措考慮在內後,標普認為該收購交易對上海電力的整體信用影響為中性,標普可能會將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

展望調整為穩定還取決於槓桿水平保持穩定,表現為經營性資金流對現金利息的保障倍數穩固保持在2.5倍或以上。實現該情形需要上海電力在煤炭價格溫和下降,但依然處於高位的大環境下,實現槓桿水平和資本支出與現金流生成能力之間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