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我一直都覺得《大話西遊》在中國電影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類型的巔峰之作,也是周星馳拍攝的電影裡的代表作。

不論該部電影拍攝前拍攝的電影,還是拍攝後拍攝的電影,都沒有達到這部電影的藝術高度。這部電影在融合了香港無厘頭搞笑的同時,卻講述了一個悲劇故事,討論的是一個嚴肅的不得了的問題。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曾經遇到過,但是絕沒有幾個人能夠順利的解決,所以電影在國內播出之後,引起轟動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但是這部電影,在香港卻不能引起轟動,這個也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

首先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東方的故事,裡面的故事情節,所要講述的人情事理,所要考慮到的問題,所包含的哲學思想,都是非常的東方化。而這些問題在非常西化的香港人們很難思考的到,或者有意識的不去做思考,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在西方文化裡,愛一個人就是愛,不愛了或者愛不了就不再去相愛,並沒有什麼生死相許。而在東方,不論從春秋的《詩經》,還是到清代的“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幾千年的時間裡,上從君王,下到黎庶都在講生死相許,都在講愛情,婚姻,家庭。所以往往東方人看一眼就能理解,並引起共鳴的東西,西方人卻不知所謂,他們既不懂得,也不理解。所以身處西方文化體系裡的香港,在九幾年,說要理解東方哲學思想,簡直就是可笑的,是落後的,是被人鄙視的,香港人也許懂得,但是並不屑於尊崇。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其次,這是一部在國內拍攝的電影。

除了主創,和主要演員,其他的很多人都是內地人參與。所以這部擁有一些大陸血統的電影,這在當時自詡為西方文化代表者香港社會精英們面前,當然是不屑一顧的。對於他們來說,在一個被稱作“文化沙漠”的地方拍攝出來的電影能夠有什麼思想呢?怎麼可能會精彩呢?好在星爺還有一點票房號召力,不然撲街到血本無歸都是有可能的。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第三,這部電影講述的思想過於超前。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思想其實是與當時香港的主流意識是互相牴觸的。95年的香港電影,正是小馬哥、陳浩南、山雞的天下,滿大街都是效仿他們講義氣的古惑仔。然而在這個以小馬哥稱王的香港,突然冒出一部全是談論愛情、人生的文藝片,這簡直就是滾滾的泥石流中突然冒出來一朵白蓮花,所以,你不死誰死?所謂提“前一步是先知,提前兩步是先烈”,很遺憾,《大話西遊》就變成了大家眼中的那個撲街的先烈了。

為什麼當年在香港票房失利的《大話西遊》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所以,從現在看來,《大話西遊》絕對是一部有思想,有藝術的好電影。但很可惜,生不逢時,就如同星爺的個性一樣,想的太多,卻不肯迎合俗人。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在撲街之後被大家廣為傳唱,一如同那些死去的著名畫家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