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史工作的新要求

新時代黨史工作的新要求

文/郎建華 駱小峰

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面貌發生前所未有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走向成熟的偉大時代;是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偉大時代。新時代黨史工作面臨著新的要求,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讓黨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就必須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看黨史工作有沒有影響力、有沒有感召力、有沒有塑造力、有沒有引領力,能不能為中國聲音、中國元素、中國方案提供強有力的服務和貢獻。

一 、新時代黨史工作的定位和使命

十九大報告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提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本次大會的主題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所以,大會報告回顧了黨的歷史,並從歷史、現實和未來進行闡述。這不僅是對黨的歷史的回顧,也是對黨史工作的要求,即如何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為當下為未來服務,使黨永遠不忘初心,不斷帶領人民實現勝利走向勝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所以,從毛澤東、鄧小平到習近平,每一代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黨史,並對黨史工作作出許多重要指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可以說,這為黨史工作指明瞭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承擔著新使命。

黨史工作在新時代承擔著新使命:

第一,目標更高了。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並提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因此,作為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史工作要在文化自信建設中先行。當前,黨史工作不僅是適應新時代的問題,而是要贏得新時代,最重要的是要有參與領跑新時代的能力。

第二,任務更硬了。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報告還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新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作為黨的工作部門,黨史工作就要按照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為黨的文化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需求更迫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了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這意味著,黨史工作今後的使命神聖、任務艱鉅、責任重大。黨史工作只有真的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了,真的做好了,才能讓黨史事業更為興旺,否則就是空想。

二 、黨史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

對當前的黨史工作,我們應該有如下基本判斷:

第一,黨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通過各方面的努力,黨史工作在挖掘紅色財富、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系統性工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黨史研究與史學研究最新發展的潮流包括史實理念、史學標準等同頻共振。黨史研究成為史學研究的熱點,宣傳工作的熱點,社會關注的熱點。

第三,黨史工作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與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熱點人物和事件的研究宣傳上,歷史虛無主義的陰影隨處可見,黨史研究與實現需求脫節的現狀也有所存在,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導致各類戲說、神劇等不斷出現,影響了人民對黨史工作的認識,毀壞了黨史工作的聲譽。

從總體上看,當前黨史工作面臨著以下幾個大的變化:

第一是地位和作用有了變化。之前,我們強調更多的是黨史工作是做好紅色文化宣傳的基礎支撐作用,現在我們要強調黨史工作是做好紅色文化宣傳和紅色精神傳承弘揚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並重,而且引領的分量要加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沒有黨史工作強大支持是不可想像的。黨史工作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發揮牽引力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因素。黨史工作要發揮好這種作用。

第二是發展階段有了變化。黨史工作從創立到發展至今,也經歷了很多的階段,如新中國成立前的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前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到現在的“一突出兩跟進”,可以說黨史工作進入新階段——新時代黨史研究階段。這必須對黨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是環境座標格局有了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必然對新時代黨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以世界舞臺的眼光、國際座標和全球格局來看待黨史工作,滿足社會需求,引領社會潮流,推動社會發展。

三 、新時代黨史工作要有新氣象

黨的十九大對黨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時代黨史工作,除了繼續履行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外,更要有新作為、新拓展、新氣象。要始終牢記“黨史姓黨”,積極弘揚工匠精神,從而更好的為黨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一是要做大家讀得懂的黨史。在工作中,要牢記如何讓群眾讀得懂、看提清、弄得明,我們黨是如何一步步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勝利走向勝利,如何展現我們黨在90多年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視死如歸、前仆後繼,還是建設年代激情燃燒、幹勁沖天,或者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拓進取、敢於擔當,他們用熱血和奉獻踐行著自己的誓言、追求著遠大的理想,所寫下的氣壯山河的精神史詩。從而,更好地宣傳黨的歷史,傳播黨的信念,弘揚黨的精神,傳承黨的衣缽,讓人民永遠跟著黨走。

二是要做經得住檢驗的黨史。記錄黨的歷史不僅涉及歷史資料問題,也涉及歷史記憶。因此不僅要考證史料,以證其真偽,更要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黨史工作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科學,是有一定的規範和標準的,有嚴格的要求,不能被虛構和消解,經不起歷史的檢驗,導致受人以柄,給歷史虛無主義者以口實,更不能影響黨的光輝形象、影響黨的領導和影響黨的事業。

三是要做服務社會現實的黨史。我們生活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黨史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更好地為現實服務,為黨的領導決策提供借鑑。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到:“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面對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更令我們警醒、催我們奮進。黨史工作在新時代更要有新氣象。

四是要做可以傳承引領的黨史。從黨的文化建設歷史說明,立意高遠方可長久不衰。新時代黨史工作要注意發揮好黨史文化的整合、引領、教化和傳續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實現文化自信作貢獻。發揮黨史文化的整合作用,即要充分發揮黨史文化是黨和黨員及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中介的作用,使之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從而推進黨的各方面目標的實現。發揮黨史文化的引領作用,就是通過黨史工作,特別是紅色文化宣傳,告訴人們社會的發展方向和追求的目標。即通過對黨員的引導和素質的提升,進而又可以通過黨員對全社會進行引導,從而引領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發揮好黨史文化的教化作用,即通過工作提升社會上人民群眾對黨的認同,引起人們的共鳴。要通過紅色文化,讓黨員和群眾在耳濡目染中,起到淨化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作用。發揮好黨史文化的傳續作用。要通過黨史文化的形成和確立,讓黨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被人民認可和遵從,使黨的發展就有了根本性的保證,使黨的事業能不斷得到繼承與發展,實現偉大的理想。

(郎健華,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駱小峰,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