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有這樣一位日本導演,他一生獲獎無數,被《時代週刊》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電影給無數人的童年帶來溫暖和快樂。

可這位大導演卻似乎對中國非常“不友好”:

30多年前,他曾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對此行隻字不提。

他曾對友人說:“我的書從來沒有在中國翻譯過,我的電影從來沒有在中國上映過,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知道我,熟悉我的作品?”

先別急著生氣。因為,你一定看過他的作品,或許還曾非常喜歡,併為之感動不已。

這個人,就是被譽為“動畫之神”日本導演——宮崎駿。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01 一個討厭日本的日本人

你或許會覺得奇怪,宮崎駿不是左翼麼?

沒錯,宮崎駿是個極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他是反戰人士、女權主義者、反核鬥士,並一直對二戰期間日軍對中國的暴行感到羞愧。在年輕的時候,他甚至認為“身為日本人是莫大的恥辱”。

宮崎駿的羞恥感來自於他的原生家庭。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戰亂的東京。他的父親宮崎勝次不想去前線流血賣命,就拿照顧老婆孩子當擋箭牌,堅決拒絕服兵役。

被貼上“懦夫”、“沒出息”標籤的勝次卻毫無愧色,他出任家族飛機制造工廠的廠長,恬不知恥地發起了戰爭財。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二戰期間宮崎家的工廠為零式戰鬥機生產零配件

“做人的道理、國家的命運,全都與父親無關。他惟一關心的是,一家人應該要如何活下去。”

什麼“飛機報國”都是騙人的鬼話。零件質量不合格,便給質檢員塞紅包矇混過關。戰敗後,父親依舊還是那副無所謂的態度,完全沒有為生產殺人機器產生絲毫罪惡感,甚至還經常對人吹噓自己戰時的“功績”。

這一切都令年幼的宮崎駿感到困惑又反感:日本是戰爭的加害者,我的家族是戰爭機器的助力者,可為什麼卻沒有人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和罪惡?

“從小我就有個疑問,我的出生是不是個錯誤?”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少年時代的宮崎駿是個纖弱敏感的男孩

戰後,他的母親又身患重病,宮崎駿只能將壓抑的心寄託於戰爭故事和漫畫上,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寫畫畫。

他還閱讀了很多馬克思、毛澤東等人的共產主義著作,加入日本共產黨,試圖在其中尋找自身存在的意義,但卻一直找不到可以為之獻身的事物。

這種自我認知失調帶來的內心矛盾也投影在宮崎駿的很多作品當中。

在1992年的帶有自傳性質的影片《紅豬》裡,他塑造了一個空軍飛行員波魯克。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紅豬》改編自宮崎駿漫畫《飛行艇時代》,宮崎駿是個飛機發燒友

波魯克的人生充滿了矛盾:他熱愛祖國意大利,可意大利卻開始法西斯化。他喜歡的人是死去好友的妻子,還是敵國人。他熱愛戰鬥飛艇,卻厭惡打仗。他的矛盾無法調和,為了逃避,他只能把自己詛咒成了一頭豬。

這個角色內心的矛盾掙扎正是大師本人的寫照。

事實上,宮崎駿本人的自畫像就是一隻圍著圍裙的豬,甚至叼著菸捲的動作也和大師本人如初一轍。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波魯克和宮崎駿

而2013年的作品《起風了》,更是將這種糾結的情感直接擺上了檯面:

熱愛飛行器的堀越二郎痛恨戰爭。可他設計的“零式”卻成了二戰時日本的主力戰鬥機,化作法西斯鋒利的屠刀。夢想的美妙和現實的殘酷形成了劇烈的衝突。

為什麼宮俊琦來中國交流訪問,回去後卻隻字不提

《起風了》講述的是日本飛行器之父堀越二郎的半生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