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總是漢墓保存的這麼完整

漢代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漢代人視死如生的傳統,厚葬,深埋,我們今天才有舉世震驚的漢代大墓,為什麼漢代的最為完整。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1、首先說說深埋,馬王堆一號漢墓深埋於20多米深的幽深地底,可以說這個深度對於地面上發生的各種滄海桑田式的變化幾乎完全絕緣,形成了一個自我封閉與世隔絕的穩定的保存狀態,有利於遺體的保存。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2、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異常良好的密封:首先是棺木的密封,一號漢墓女屍的棺木每片棺板均以整塊梓木(楸木?)削成,板材之間以卯榫嚴絲合縫的扣合,其外再反覆多遍的髹漆,板材本身的緊密加上漆膜的覆蓋,基本上將可能鑽入空氣的孔道全部堵塞。這樣的棺材還一共套了四層,可想而知其良好的密閉性能。朱地彩繪棺為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槨中出土的四層木棺中的第三層,長230釐米,寬92釐米,通高89釐米。棺為梓木,通體內外髹朱漆。黑地彩繪棺為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槨中出土的四層木棺中的第二層,棺為梓木材質。錦飾內棺為馬王堆一號漢墓木槨中出土的四層木棺中的第四層,棺內修朱漆,棺外髹黑漆。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3、再次是整個墓穴的密封: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長沙,春秋戰國起就屬楚地,戰國楚墓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槨室四周以青膏泥包裹,青膏泥,學名叫作微晶高嶺土,今天大多用在陶瓷生產中。是一種純淨的黏土,非常細膩,粘性大,較溼潤,滲水性小,潮溼時呈青灰色,故稱青膏泥。青膏泥的粘性很大,能夠有效隔絕外界空氣的滲入,有青膏泥層保護的古墓,一般都保存完好,一般古墓的青膏泥層厚度也僅是十幾公分,但是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四周及頂面的青膏泥層竟然厚達一米,底面的青膏泥也有五十公分厚,可想而知,如此厚實的青膏泥保護層,猶如厚厚的蛋殼,隔絕了外界的氧氣,使得女屍和文物一起被好好的保護了起來。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其實說女屍不腐也不夠準確,在墓葬葬入初期,由於入葬時被帶入的氧氣,女屍還是發生了一些初步的腐敗,也產生了“巨人觀”的形態,如嘴巴張開舌頭伸出等,但是由於屍體的初期腐敗自己棺內大量隨葬絲織品的腐敗,迅速消耗了入葬時帶來的氧氣,使整個棺內環境迅速由富氧變為缺氧,而深埋和良好的密封又使外界的氧氣無法再進入棺內,於是需要氧氣參與的有機物腐敗過程就此停滯,而棺內的環境也漸漸穩定下來。(還有一些措施也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如古人往棺內放置草藥噴灑酒液等,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抑菌消毒的作用),當然主導整個保存進程的當然還是恆溫恆溼和缺氧的環境。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第三,歸功於盜墓賊的壞運氣。馬王堆墓地共有三座墓葬,但從外形看卻只有兩個封土堆,很多盜墓賊在盜掘了其中的二號三號墓以後,以為已經挖乾淨了就沒有再挖,還有一些盜墓賊已經挖到了一號墓的墓穴填土,但是怎麼挖也挖不到白膏泥,就以為是個假墓,索性就放棄了。(在後來的正是考古發掘中發現,一號墓最深的一個盜洞距離白膏泥層僅僅只有半個手臂的長度!好險!)如果當時那個盜墓賊挖來了白膏泥,那麼外界的空氣將長驅直入,那麼今天的不腐女屍也就無從談起了。總之,馬王堆漢墓女屍千年不腐是上述三大原因共同具備形成的奇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为什么总是汉墓保存的这么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