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陋習:入鄉隨鄉的黑人小姑娘


三寸金蓮屬於古代的審美習俗,它源於“女子以腳小為美”的觀念。這張照片是一張百年前的舊照,照片中的小女孩雖然穿著晚清中國人的服飾,但從外貌上看,明顯是一名黑人小姑娘。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名小姑娘也“入鄉隨鄉”,裹了小腳。在驚歎獵奇之餘,我們也感慨那些傳統陋習曾經的強大力量

三寸金蓮,最早出現於宋代,是古代婦女傳統習俗的極端發展。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而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

女子到了一定年齡,用布帶把雙足緊緊纏裹,最終構成尖彎瘦小、狀如菱角的錐形。雙足纏好後,再穿上綢緞或布面的繡花的尖形小鞋,此即為“三寸金蓮”。

實際上,“三寸金蓮”僅屬於書面用語,日常語言中常用的則是“小腳”,或“小腳兒”。

有些文章或報道把女子纏足後所穿的小鞋也稱作“三寸金蓮”,這是不對的。

三寸金蓮”實際上就是經過纏裹後的尖形小腳,但由於這樣的尖形小腳又是時刻不離所穿的弓鞋的,所以也可以把“三寸金蓮”看作是尖形小腳與弓鞋的複合體,但無論如何,單純把弓鞋稱作“三寸金蓮”顯然是概念上的錯誤。

也有人把纏足女子所穿的弓鞋稱作“蓮鞋”,這也是不對的。

“蓮鞋”這一稱謂僅僅是現代某些個人的叫法。

自五代起至清末的大量的書中並無這樣稱謂的記載,所以並不公認,故爾這樣的稱謂也應摒棄,而以“弓鞋”“繡履”或“弓鞋繡履”為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