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會也是生產力——向綜合教育服務提供商轉型,外研社的會議力

【百道編按】目前,圍繞各專業、課程及職業培訓而展開的會議活動已較為普遍,且越來越多的會議由出版社來主辦或承辦。對於出版社來說,在主辦或承辦這類會議上有著怎樣的優勢?如何策劃一場會議使與會者都有所得?百道網於近日採訪了外研社職教分社社長李淑靜,通過外研社的案例,瞭解出版社如何做好會議的組織。

办会也是生产力——向综合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外研社的会议力

如何策劃好一次會議?承辦會議將對出版社的業務板塊會產生哪些促進作用?對於想要承辦各類圍繞教學而展開的研討會的出版社來說,這些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作為一家由出版機構向綜合教育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多年來積極策劃和組織各類教學研討會。相較於其他出版社而言,有自己獨特外研特色的外研社,所舉辦或承辦會議的會議,在學術性、專業性、廣度和深度上在業內處於領先的位置。據瞭解,外研社每年都會主辦、承辦上百場全國性的大型教育類會議,參會人員達到數萬人次。僅今年3-4月間便組織了4場大型會議。藉此,百道網於近日採訪了其中一場會議的組織者,外研社職教分社社長李淑靜,請她從出版社的角度為我們分享承辦會議的經驗,及承辦這類會議對於出版社業務的促進作用。

發揮橋樑作用,創新會議設計

作為深耕業界多年的出版社,豐富的資源積累使外研社在承辦會議上具有天然的優勢;與各方的合作和對話能力,讓他們在不同的資源間具有橋樑的作用。作為教育部在外語方面重要的出版基地,外研社在行業內浸淫多年,擁有豐富的資源積累,與全國高校都有著密切的合作,與教師有長期深度的接觸。因此,在外語教學,特別是高職院校外語教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上,外研社有著清晰地把握和深刻地瞭解。這使得他們在會議設計上會有所側重,不斷創新。

首先是會議主題的創新。會議策劃不是簡單的流程的堆砌,而必須是根據會議的目的藉助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藝術,構思會議主題、策劃會議內容、製作策劃方案以達到最終的會議效果,好的會議策劃,一定是對具體的執行方案有深入的思考,具有可行性;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突破,有新意、有創意才行。

以外研社4月13日在無錫舉辦的“2018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為例,這次英語教學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新課標、新人才”。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建設,推進一系列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和專業建設的研製和開發, 其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公共基礎課程標準成為標準體系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授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師要更加了解教學趨勢,更加理解新時代、新課標對於人才培養、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然後圍繞學科和核心素養的落實,去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評價的建議等。故而在此次會議設計上,外研社始終緊扣目前高職院校外語教育發展的趨勢,圍繞新課標研製等問題策劃會議內容。

其次是會議內容的創新。對教師客戶而言,教育類會議主要是為他們的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提供各種貼心的服務。教師與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是成人學習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自我導向、經驗中心等特點。在為他們提供內容時,必須充分尊重這些特點。因此,外研社會議團隊充分考慮客戶群需求,妥善安排會議日程,將整個會議按照頂層政策解讀、專業學術報告、參會老師的分論壇研討等方面進行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內容創新。

再次是對會議評價的創新。李淑靜表示,每次會後,團隊都會做參會老師的體驗調研,例如“2018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參會老師會後的反饋表明,他們的收穫還是比較符合會議設計初衷的。在此次會議上,老師們通過理解頂層政策解讀,獲得了自己所在教學領域課程標準最新、最專業的的權威解釋,這將為他們在之後的教學創新中提供方向上的指引;通過學習外語教育專家對更新的教學理念、更優化的教學方式及更具有創新的培養模式方面的見解與實踐上的經驗分享,獲得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新的教育視角;通過和全國同行的經驗交流與分享,讓老師們既能瞭解其他院校的情況,也能借鑑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解決教育教學困惑。

打造專業團隊,提高會服品質

在不同的會議中,外研社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比如,在今年的4月11日,外研社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承辦了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主辦的“2018年‘國培計劃’管理者高級研修班”,外研社主要是配合教育部教師司的工作,承擔相關的會務工作。而上述4月13日的教學改革研討會,外研社是在教育部的批准及外語教指委的指導下,承擔會議策劃、組織的工作。

無論是承辦還是組織,會議能夠成功運轉,離不開背後團隊的凝心聚力。例如4月13日的教學研討會,參會規模近800人,涉及到了全國大部分院校。李淑靜表示,籌備這樣一場大型會議,會涉及到很多環節和細節,包括髮言嘉賓的接待安排、參會人員的食宿體驗及會場設備設施等諸多方面。這些都需要團隊中的每個人各司其職,及時溝通。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一定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既有總負責人,也有各環節負責人,大家多次溝通協調,這樣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才能最快獲得解決思路。

“應對突發事件,最考驗的就是團隊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李淑靜如是說,“當然,問題解決後,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總結經驗,做好問題預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之後工作的突發事件發生率。”

擴大社會影響,提升品牌形象

會議對出版社業務板塊有哪促進作用,李淑靜從外研社自身經驗出發,總結了以下三點。

第一,助推教學發展。作為教育部重要的出版基地,外研社承辦教育類會議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通過外研社的策劃和組織,每一場成功的教學研討會,都會推動外語學科教育的發展,幫助教師們專注教學、夯實專業基礎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思維及語言邏輯性、注重課堂交流互動,對學生更富有情感與責任感,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教學能力和水平。

第二,助推自身品牌形象提升。對於外研社來說,辦會也是“亮品牌”的好機會。通過會議盤活外語教學,擴大外研社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並將自身品牌的專業性展示給參會者,讓參會的各個院校能全方位地瞭解外研社的品牌、產品以及團隊,為雙方之後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助推自身的教育產品。外研社根據教學理念的發展策劃組織不斷創新的會議主題,同時也是無形的推廣體現了這些理念的相關教育產品。採用推廣產品理念先行, 推廣一種產品即普及一種教學方法或推行一種觀念, 這樣的營銷策略更容易被客戶接受,客戶接受了產品,也就是認可了一種新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