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流氓殘殺中國兵,兩江總督發話:拿下,英國領事:我看誰敢

在上海與蘇州之間,有一個風光秀麗、水產豐富的澱山湖。

清朝同治年間,英國流氓貝爾尼在上海糾集了兩個同夥,買了一條木帆船,準備逛澱山湖。他們先僱了五個中國人,兩個作僕役,三個為船伕。將近澱山湖時,貝爾尼嫌船速太慢,正巧看見岸邊田間有個農夫在勞作,便將他也僱到船上幫著搖櫓。行至湖中,見對面有一地保駕著一隻運錢糧的船緩緩而至,貝爾尼便招呼兩個同伴,跳上糧船搶劫。地保抗議了幾句,就被他們拳打腳踢,只得跳水而逃。船上的錢財被三個英國人搜搶一空。

英國小流氓殘殺中國兵,兩江總督發話:拿下,英國領事:我看誰敢

地保正向岸邊奮力游去,忽見橋畔停著一艘官府的巡緝炮船,他認識船上的一名水勇,便大聲呼救。被救後,他向巡哨官敘述了遭搶劫的經過,並請求官船緝盜。

貝爾尼看炮船追來了,急令張帆而逃。炮船追了十幾裡,太陽已經落山了,哨官眼見追趕不上了,就大聲呼喝帆船停航,貝爾尼根本不予理睬。哨官只得下令發炮轟擊,第一炮沒有打中,第二炮只差一點點。貝爾尼見情勢不妙,急忙落下帆,三個洋人站在船頭以手相招,讓炮船開過來,假裝願意退還錢物。炮船不加戒備地往前開去,相距三四米時,洋人突然拔出手槍射擊。哨官和左右兩個水勇都被擊斃,其餘的水勇大吃一驚,急欲拔槍抵抗時,對面船上又是一陣槍聲,又有數人被打死打傷。有個水勇急中生智,假裝中彈落水,泅泳逃脫。最後,三個洋人持刀躍上炮船,將船上的人全部殺死,再將所有值錢的東西擄入腰包,然後將銅炮推入湖中,這才回到木帆船上,得意揚揚地張帆而去。

第二天,逃脫的水勇去縣衙報訊,上海縣令親至澱山湖勘查,水師營也已將炮船尋回,巡哨官、水勇地保等人的屍體都已撈起。死者的家屬聞訊而至,失聲悲號。縣令大為不忍,掩淚捐出俸銀,讓他將親人殮葬,又懸賞500金緝捕兇手。

英國小流氓殘殺中國兵,兩江總督發話:拿下,英國領事:我看誰敢

不到一個月,貝爾尼最先僱傭的五個中國人都被捉拿歸案。最後招僱的那個農夫在洋人開始行兇時就跳水而逃,無人知道他的來龍去脈,因此無法緝尋。縣令又用那五個人作眼線,很快就捉住了兩個英國人,唯獨貝爾尼逃往廣東去了。縣令便將案情向道臺稟報。道臺懸賞300金捕捉貝爾尼。

沒過多久,貝爾尼也在香港被捕。道臺一邊函請廣東官員將貝爾尼押來上海,一邊先審訊其餘案犯。證據確鑿,幾個中國人都如實招供,洋人卻百般狡賴,死不認賬。根據領事裁判權,中國政府不得拘囚英國犯人,官府只得把三個洋人分別交給在上海和香港的英國領事館暫時羈押。

因為案情重大,兩江總督親自主審,只待將貝爾尼從香港解來上海,就可會審定案了。可是香港英領事卻百般推諉,遲遲不將犯人押來上海。兩江總督便發諮文至廣東,請兩廣總督去催促,文中有“札飭該洋官”等字樣。哪知狡猾的香港英領事竟千方百計地將諮文搞到手,指著這五個字質問兩廣總督道:“中英兩國不相統屬,貴國官員怎能用這種命令式的語氣對待我?”

英國小流氓殘殺中國兵,兩江總督發話:拿下,英國領事:我看誰敢

無論兩廣總督如何解釋,香港英領事還是將貝爾尼放回英國。上海英領事也以“案犯不齊,勢難結案”為藉口,將另外兩個兇手釋放了。腐敗的清政府無可奈何,那些被無辜殺害的中國人只能死不瞑目。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沈淦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