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跳舞三十載,從未厭倦

年齡:62歲

現居住地:上海

跳舞感悟:62歲了,還在跳舞,神采奕奕!青春永駐!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50 歲時,父母生病,我暫別舞臺回家照顧二老,但總有種空虛寂寞的感覺。

我從小就喜歡跳舞,正好身體柔韌動作靈活,是個練舞的好苗子。當時進了學校的宣傳隊,當文藝骨幹進行文藝宣傳,可惜受各種條件限制,從沒人指導過該怎麼跳舞,也沒有登臺表演的機會。

18 歲時,我在上海鑄造廠做一名翻砂工。遇上了改革開放,機緣巧合朋友跟我說京劇院跳舞的人才稀缺,問我要不要去。從沒受過專業訓練的我不知道哪兒來的自信,憑一腔熱忱就到鑄造廠辦了協保,身無分文到京劇院跳起舞來,現在想來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在京劇院邊練邊演不分晝夜,還參與編排舞蹈,不亦樂乎。半年後,我離開京劇院加入上海的一家藝術團,開始了長達30 年的舞蹈走穴生涯。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那時跳流行舞,迪斯科、倫巴、吉特巴等,這些舞蹈都是改革開放之後從西方流入中國的。面對新的事物,師資匱乏,全靠苦學。我們的學習始於模仿,包括動作和衣飾。電影和電視劇中的演員是老師,整個藝術團相互切磋,摸索鑽研共同進步。

翻開珍藏的相冊,一張張舊照記錄了我走過的熱血青春,舞姿翩躚,神采飛揚。每次看到自己年輕時搖曳的身姿,就感覺像是坐上了時光機穿越到幾十年前,能看到年輕的自己在上海大世界跳舞的畫面。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20 世紀90 年代初,上海的歌舞廳發展繁榮,養活了很多樂手和像我一樣的舞者。跳舞最盛行的時候,彷彿一夜間,千樹萬樹梨花開,上海新開了形形色色的歌舞廳幾十家。我白天演出,晚上就去上海各大歌舞廳串場子,在上海80% 的歌舞廳都走過穴。那時去歌舞廳演出都是連軸轉,每天要忙到凌晨兩三點,不停換衣服串場子,每場勞務費二三十塊錢。在那個年代,這是筆不小的收入了。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聖誕節,下午兩三點到歌舞廳,到次日四五點收工回家,算下來大大小小會串十幾個場子,每個場子的勞務費是平時的三四倍,基本平均每場能掙個百來塊。

上海是中國演藝氛圍最濃、娛樂產業發展最早、觀眾鑑賞水平最高的地方。所以對我們演出水平的要求也格外高,自己如果不及時突破,快速編排出新的舞蹈,很難在上海的歌舞廳生存下去。我自己努力把舞蹈從優秀跳到完美,不僅是想賺勞務費,也是想對得起看我們跳舞的觀眾。回憶起那些年在上海串場子演出的經歷,我至今都感覺“後怕”又刺激。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正是那段經歷,讓我對自己要求嚴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別看我在臺上一連串動作可以一氣呵成,可以輕鬆托起舞伴,高難度的旋轉動作轉瞬完成。要知道,這些動作我在臺下已演練了無數遍,不管在哪個舞臺上,我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曾有分毫懈怠。一本本證書,一張張獎狀,是榮譽也是回憶,它們見證了我在舞臺上揮灑過的汗水,也見證了我的那一段歲月。我也很享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辛勤與汗水換來的甘甜。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30 多年過去,我從黑頭髮跳到了白頭髮,今年都61 歲了。有人看我去天平山遊山玩水,坐郵輪到普吉島放鬆,飛往泰國享受美好時光,問我是不是厭倦了跳舞。我認真地回答說沒有,我熱愛舞蹈,依舊追逐舞臺夢,但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徵稿啟事

目前,《歲月與旅行》第六輯徵稿火熱進行中,誠邀您書寫精彩旅途故事,瓜分萬元定製禮品~

您的過往和精彩旅遊故事,值得被歲月珍藏。

《歲月與旅行》丨跳舞三十載,從黑髮跳到白髮從未厭倦

我們渴望交流卻總找不到志趣相投的老友

從現在開始,咱也是有組織的人啦

關注今日頭條百旅會

和老友們一起度假養生,樂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