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昌以前爲什麼會被稱爲洪都嗎?

你知道南昌以前為什麼會被稱為洪都嗎?

據驪道元《水經注》載:“漢高祖六年,始命灌嬰以為豫章郡治。”唐初,在灌城之西北隅,重築豫章新城,是用青磚砌壘,石灰溝逢的,較灌城擴大一倍有餘,因建於唐代,故又稱“唐城”或“府城”。現在南昌市區就是在“府城”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起來的。豫章城經過歷代的變遷,直至明代才固定下來。

二、洪州隋朝改豫章郡為洪州總督府,不久又改回原名。唐代在中國曆經時間較長,南昌建制有過多次變動,至622年武德年間,又改豫章為洪城,設總管府。到五代南唐時,初仍稱洪州,已成江南一大都會。

三、鍾陵762年唐寶應年間,為避代宗諱,將豫章縣改稱鍾陵縣。785-804年貞元年間,又將鍾陵縣改為南昌縣,瞎地包括今之南昌、新建、進賢等地。

四、龍興(隆興)

北宋初年,南昌仍稱洪州,屬豫章郡,至1164年孝宗隆興年間,改稱隆興府,城池在唐制基礎上又加以擴展,元代改為隆興路,後因避諱,將“隆”改為“龍”字,稱“龍興路”,為江西行中書省的治所。

五、南昌在歷史上以“南昌”為名的有兩次。

唐宋五代時,南唐中主李璟認為首都建康(今南京)與敵國相距割江,不易據守,逐決定遷都豫章,而升洪州為“南昌府”,建南都於此。

明代初年,南昌稱洪都府,不久又改稱南昌府,屬南瑞道,清代沿襲明制。民國初年,廢州府,劃江南為四道,南昌屬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才正式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