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跨境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有一群人一直低調地賺著外國人的錢,把中國的產品如螞蟻搬家一樣地賣到世界各地,這個行業就是出口跨境電商。哪裡有金礦哪裡就有中國人,沒錯,很多中國人商家正在前赴後繼地走上跨境電商之路。其中有傳統生產型企業,有傳統電商,也有一些跨界人士,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全世界的人足不出戶買到中國貨”。

跨境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2010-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進口結構

第三方機構iiMedia(艾媒諮詢)發佈的《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是2013年的2倍多,海淘用戶規模達到4100萬人次。艾媒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8.8萬億,海淘用戶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根據近六年的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進出口結構,進口比例在不斷加大,但是兩年內進出口比例不會超過1:5。也就是說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將超過7萬億,如此誘人的蛋糕怎不讓人趨勢若騖。

從逐年增長的交易規模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製造的產品正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物美價廉是中國貨的標籤。當然中國貨走出國門的時候也難免遭到質疑和阻力,不重視知識產權,無牌無專利的產品不在少數。不少好產品被擋在了知識產權的標準之門外,火名網聯合創始人陳楊認為“知識產權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獲利千倍,如果不會用則寸步難行。美洲、歐洲等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尤為重視,賣貨到別人的國家至少先得給自己的產品註冊商標”。

跨境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出口跨境電商在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態有點像淘寶的鼎盛時期,有千帆啟航的感覺,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必需經歷的過程,也將預示著高手過招的時代即將到來。產品、供應鏈、資金、引流等都將是篩選高手的標準,這是真的春天來了還是初夏呢?從前是國外產品瓜分中國的人口紅利,現在會不會是中國產品在瓜分世界人口紅利呢?作為中國人,我們是自信的。自信我們的產品,自信中國製造乃至中國創造,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