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軍身邊的人對「毛巾門事件」的中立看法和對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本不想在此時動筆,以避“蹭熱點”之嫌,然故事跌宕36小時,最瞭解始末的人有點按耐不住了。看到各種不實不公的評論和行為,我想是時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了。不為“最生活毛巾”,更不為“網易嚴選”!

5月23日中午“最生活毛巾”創始人朱志軍和我一起在公司附近吃午飯,因為公司在一棟樓,我們時常就很隨意地一起聚餐了。餐間朱說到準備寫一篇文章聲討網易嚴選抄襲他的產品,當時還打開手機給我看了。沒有仔細琢磨,就應聲說可以搞。其實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老朱想“借勢營銷”,但直接跟網易碰會不會有點“以卵擊石”,即使是雷軍投了你。也沒想過這事能鬧這麼大動靜,以至於我要用“毛巾門事件”來形容。

朱志軍身邊的人對“毛巾門事件”的中立看法和對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晚上9:30分,果然收到老朱發來文章鏈接讓我轉發朋友圈,作為朋友當然毫不猶豫地轉了。在這個創業者被認為是弱勢群體的年代,標題直接抓住社會痛點,《能給創業者一條活路嗎?》一文激起了千層浪,更激起了萬千湖南血性創業者的推瀾,不到10小時該文章就破10萬+閱讀量。此時我才知道這個事情可能真的鬧大了,大概13小時後網易嚴選的高水準回應文《我有個創業者的故事,你想聽嗎?》出現。媒體出身的網易出手可謂菜刀砍電線火花四濺,一時讓輿論導向轉了風向。23小時後老朱又一遍回應文《你說我是“說謊者”,我只說些事實》出現,20分鐘後網易嚴選網站上去掉了“G20專供”字眼,並開始促銷賣自己的毛巾。

朱志軍身邊的人對“毛巾門事件”的中立看法和對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關於老朱的創業經歷我就不詳細說了,除了網絡上拔出的那些,我可能比一般人知道的更多,但絕還不到定論他人格道德範疇。

一天半時間過去了,網絡上還有層出不窮八竿子打不到邊的文章冒出來。是時候結束鬧劇了,讓我們迴歸本真,深度地思考一些問題:

創業者面臨的問題

被資本碾壓:互聯網行業似乎在中國成了“反壟斷法”的禁地,共享經濟所體現出來的燒錢模式就是很典型的惡意競爭以達到壟斷地位的模式,然後在中國卻堂而皇之。對於一般的創業者,被模仿抄襲也就算了,後來者再拿資本來搶市場幾乎就是置你於死地。

朱志軍身邊的人對“毛巾門事件”的中立看法和對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市場面臨的問題

模仿跟風成癮:還記得那張有幾百個共享汽車的icon圖嗎?幾年下來我們記得的也許就只有滴滴出行了;直播、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只要有一個人融到資了,立馬如雨後春筍般地出來了,那裡還顧忌什麼知識產權。這種創業思維在美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有些荒唐。

賺快錢成風:一元奪寶、現金貸、棋牌遊戲、交易所,這些可以讓人一夜暴富的項目創業者們如狼一般地前赴後繼地衝上去,只要賺錢就做。不考慮對用戶有沒有價值,只考慮怎麼把用戶的錢從他們口袋裡撈出來。少有人再去鑽研科技,少有人堅持地做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事情。

再次回到“毛巾門”事件,我們得明確幾點:

2、網易嚴選在產品詳情頁排版、文案都刻意模仿了“最生活”,毋庸置疑;

3、最生活在產品上做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太少;

4、事件發生後網易嚴選促銷甩賣,並以“有錢任性”自居有點藐視商業道德;

5、老朱第一篇文章喊話“丁磊”確有借勢營銷之嫌,這是網易嚴選項目的事而不應該扯到丁磊身上。

“毛巾門事件”到現在為止,就影響力應可載入中國商業史冊,一個很好的案例借鑑,於國家、於商業、於創業、於自己。

“走正道方能行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