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自今年4月份開始,市文物局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孔孟之鄉優秀家祠與家訓”評選活動,得到了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各縣市區積極申報,經專家審核評議,共選出26個“孔孟之鄉優秀家祠與家訓”獲獎單位。

獲獎名單分別為

曲阜市孔氏家祠、鄒城市孟氏家祠、兗州區顏氏家祠、

鄒城市潘氏家祠、鄒城市杜氏家祠、鄒城市顧氏家祠、

微山縣西萬張氏家祠、微山縣仲氏家祠、微山縣傅氏家祠、

微山縣卜氏家祠、魚臺縣閔氏家祠、金鄉縣祝氏家祠、

嘉祥縣岳氏家祠、嘉祥縣張垓張氏家祠、嘉祥縣梁海梁氏家祠、

嘉祥縣靳氏家祠、嘉祥縣楚氏家祠、嘉祥縣郝氏家祠、汶上縣郭氏家祠、

梁山縣張坊張氏家祠、梁山縣後集馬氏家祠、梁山縣西張博士集劉氏家祠、

梁山縣韓氏家祠、梁山縣潘氏家祠、梁山縣周氏家祠

以及(經開區進士張張氏家祠

)(未找到資料)

嘉祥縣岳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岳氏家祠位於嘉祥縣孟姑集鎮嶽樓村中部。

岳氏家祠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建,後又多次修繕。坐北向南,南北長87米,東西寬45米,佔地面積3915㎡,由大門、二門、大殿、東配殿、西配殿組成,共分兩進院落,大門東西長10.1米,南北寬8.1米,面闊三間,硬山式建築,筒瓦覆頂,門楣上飾四隻閥閱,上掛“精忠報國”匾額,大門兩側為八字牆。第一進院落東側立有光緒十八年(1892)嶽葉吉德行碑和民國二十年(1931)記事碑;二門東西長10.1米,南北寬7.4米,面闊三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門楣上掛有“還我河山”匾額,第二進院落中後部為大殿,東西長16.9米,南北寬7.7米,面闊五間,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內供奉岳飛塑像及後裔子孫牌位。殿前兩側有清康熙九年(1670)碑刻2通,東為嶽崇功誥命碑,西為嶽峰秀誥命碑。東西配殿各三間,南北長9.5米,東西寬5.03米,硬山式建築,灰瓦覆頂。東配殿簷下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創建碑銘1通,殿前有民國三十二年(1943)嶽子良德澤碑1通。(見附件)

家祠內主要供奉人物是嶽峰秀。嶽峰秀,字鎮九號克亭,嘉祥縣孟姑集鄉嶽樓村人,生於1627年,卒於1711年,享年八十四歲,是岳飛第二十三世孫。為清順治八年(1651)科舉人,幼年時沉穩靜默、勤奮好學,成年後更是胸襟博大、氣宇非凡。康熙元年(1661)科進士第七名,初任河南開封府丘縣知縣,由於功績卓著,得到皇帝的讚揚,下詔書一步提升廉裡,恩授禮科給事中,又升刑部掌印,並代管72座造錢爐。嶽峰秀忠厚勤勉、廉潔奉公、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但與此同時也得罪了不少貪官奸臣的利益,遭到嫉妒和暗算。晚年,嶽峰秀奏請康熙皇帝恩准,便告老還鄉。如今岳氏家族九代同堂,輩分崇到慎。

嘉祥縣張垓(張家垓)張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張垓張氏家祠位於嘉祥縣馬村鎮張垓村村中部,是張氏族人供奉祖先的祠廟。

張垓張氏家祠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後經多次維修,現存兩進院落。家祠總建築面積約1301.7m2,南北長61.24m,東西寬21米。簷飾、門飾、雕飾工藝精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門三間,東西長7米,南北寬4.2米,前後均設廊,門東有偏門一座;拜殿三間,東西7.82長米,南北寬5.6米,前後設廊;大殿三間,東西11.4米,南北8.16米,前設廊;東西配殿各三間,南北9.5長米,東西寬4.5米。家祠整體設計得當,佈局合理,結構勻稱,造型古典大方,雄偉莊重,以上建築除東配殿為新建外,均為硬山式建築。(見附件)張氏先人從四川遷到此地時,先於元末時代修建了觀音廟,以求天神保佑。後來,張氏一族發展壯大後,張氏先人又於清乾隆四十年(1776年)正式修建了張氏家祠。自此兩百多年以來,張氏族人代代相傳,對家祠進行了多次修繕。道光四年,先人據倫,迎恩率眾修繕祖祠。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先人廷標、純福率眾修繕家祠大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先人兆銀、先為率眾修繕大殿瓦廈。公元一九九二年,承業、洪春主持維修祖祠。公元二零一三年,金閣、洪春、洪印提出全面修繕家祠,張氏族人紛紛出資,集資十幾萬元,月餘竣工,家祠煥然一新,信步院中立感靜穆優雅,心曠神怡,壯族觀瞻。從始建至今張垓張氏家祠已經歷六次大修,其中第六次修繕最為徹底,消除了隱患。全村捐款九萬餘元,保證了家祠修繕工作的正常開展。三十四孫張德寶捐獻水泥三十噸,捐家祠門前石獅子一對等。

嘉祥縣梁海梁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梁氏家祠位居於濟寧左衛嘉祥縣城北8公里處,338線路西,萬張街道西3公里梁家海。現梁氏宗親眾繁,宅佔地面積近千餘畝,平原地帶、交通方便。梁海村十二米大街路北,始建於600餘年,正堂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過廳三間,建房面積餘畝。西靠前進河畔,水電設施齊全,人傑地靈,全村耕地4300餘畝。

吾梁氏由來遠矣,周自夏陽長涉東原,其後居於河東安定邳之梁或渭由安定而鄄、由鄄而汶、由汶而鄆、由鄆而介休歷代相傳,先人之述,備焉先世汶漢高山候統之裔。自唐末孟渭公之鄄城以至於懷忠公後唐長與進士官天平軍節度涉籍汶陽乃為居鄆始祖也,餘乃宋狀元太素祖十五世孫,自戶部尚書執政殿大學士子美公之玄孫師程祖為山西介休令兵變殉難迨,元至年間其玄孫沈長、慶長、善長三公。

本祠堂始祖善長號全字,與太配太祖母李氏子一。兄弟三人由山西介休復歸山東,家於汶邑城南劉許村。長兄沈長又遷河南永城縣東王莊。仲兄慶長留居汶上劉許村,今改為梁家橋。善長祖於元朝季元年間遷江蘇邳州車福山,三子取名沂、沌、淮,本祠祖聚字軍保,原名沂後改為聚,祖居邳州車福山於明朝洪武二年遷山東嘉祥縣蕭官屯,嘉慶十八年改梁家海。配加口人子五,六百餘年至今流傳二十六世,人員眾繁、英雄輩出、功名蓋世、支系清晰、遠親近支一目瞭然,素稱文明家族。

天下無二梁,梁氏天下眾矣。祖籍梁林系國家重點保護墓地,1975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命名為梁氏墓群。梁吳父子文武雙狀元,香港行政長官梁冠華,梁林的梁必業大將,微山的梁步庭曾任山東省省長一職,而北京清華大學大學生數不勝數。而古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梁心恆任江南碭山知縣,做官清正、萬名頌揚驚動皇帝,親賜浩命一道,給梁心恆父母予以表彰。

國家軍官旅長梁如寶親為家祠題匾一副:

孝祖先敬祖德克勤克檢,

尊父母教子孫曰讀曰耕。

國有法,族立規。規則昭典範,糾錯謬,正歧途,興風尚,凡我氏嗣裔銘記。

嘉祥縣靳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靳氏家祠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老僧堂鄉大靳村。

靳氏家祠始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由大殿、西配殿、過廳組成,大殿三間,坐北向南,東西長11.4米,南北寬8.0米,磚石木結構,磚牆,硬山式,灰瓦覆頂,起脊,脊有花紋,前設廊,廊寬1.7米,有四個圓形木廊柱,圓形石質柱礎;西配房三間,南北長9.8米,東西寬5.3米,磚石木結構,磚牆,硬山式,灰瓦覆頂,起脊,脊有花紋,前設廊,廊寬0.97米,有兩個圓形木廊柱,圓形石質柱礎;過廳三間,坐北向南,東西長10.1米,南北寬6.9米,前設廊,廊寬1.3米,有兩圓形木廊柱,圓形石質柱礎。大殿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西配房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重修。過廳、前門建於1921年,東配殿由於歷史原因損壞,於2017年在原址重建。前門圍牆於2017年春重建,並立石獅一對。

靳姓於明代洪武三年由洪洞遷汶南董村社,後復遷各地,現有人口一萬二千餘人。相傳二十五世,分佈在嘉祥、汶上、東平、梁山、鄆城、鄄城、鉅野。靳氏東遷至今六百餘載,十世祖天篤率全族於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修家祠立主碑,第一次續家譜,流行輩字,以取一致而昭親睦,至今已第十五次修續家譜。嘉慶五年(1800年)移舊祠於村前,建主殿三間,後多次修建。

嘉祥縣楚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楚氏家祠座落在嘉祥縣城西北10.5公里處的馬村鎮楚營村中部。

楚氏家祠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39年)。家祠於明朝末期,由西遷曹州的三世祖的十一世裔孫、明末進士、戶部尚書郎楚煙衣錦還鄉修墳祭祖時所建。後經數次修繕,至今保存完好。家祠坐北朝南,結構緊湊,佈局合理。東西長15.6米,南北寬21米。楚氏家祠現存大殿、東西配殿和門廳,均為硬山式建築。大殿三間,坐北向南,東西長11.4米,南北寬7米,高約6.9米;東西配殿各三間,東西寬5米,南北長9.7米,高約5.5米;門廳東西長6.8米,南北寬4.6米,高約6米。可謂古樸典雅,建築精良。(見附件)楚氏家祠自始建至今,其僅存的建築、匾額、楹聯、禮器等都是當時經濟、文化的反映,因此對研究魯西南民俗、民居及祠廟祭祀文化都有重要的價值。2012年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楚氏家譜》記載,楚氏始祖於明代初自山西洪洞縣遷居,卜宅安住寺(今楚營小學地面)北15公里處,村名楚家窪。明永樂二年(1404年),三世祖又創宅於安住寺南鄰,因村子座落在昔日明軍北征宿營地,故易名為楚家營,後簡稱楚營。

昔日的楚營村設有東西南北四門,周築巖牆,牆外有壕,儼然城堡。村內有四處較大的聚族而居的宅院,其建築理念集宜居、安全、吉祥、美觀於一體,每一宅院都是藝術佳作。其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位於村西部,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房舍萬餘間。內有獨立院落5個,中有大客廳,後有白虎廳。今大部分古建築已毀壞,僅存南大院建於清代中期的單脊歇山式樓房1幢,北大院(俗稱“北關”)建於清代咸豐七年的樓房1幢,楚營學校院內(原安住寺)文昌閣1座。

嘉祥縣境內的楚氏家族以馬村鎮楚營村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族人分佈於萬張鎮駱堂村,楚莊村,仲山鎮顧莊村等。各村族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楚氏家族名人輩出,歷史上較有名氣的人物有:楚營村,楚廷玾,清同治年間人。其人尚武,氣功爐火純青。當年濟寧孫狀元之母患重病,楚廷玾運氣推拿,沉痾立消,孫府感恩不盡,贈“西序分榮”匾額一方。

楚廷義,清末人。民國年間任楚營村附近十八村疃長。其人寬宏大度,慈悲為懷,凡村內和鄰村人有不睦之事,無不全力斡旋,曉以大義,所到之處,化干戈為玉帛。眾方賢因之感佩,贈“齒德兼隆”匾額一塊,其德行至今為後人所懷念。

嘉祥縣郝氏家祠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濟寧嘉祥這七座家祠要載入史冊了!你還記得你家的家訓嗎?

郝氏家祠坐落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大張樓鎮郝垓村(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朝,後因民國二十六年地震大殿損毀,族人集祠堂商議重修大殿之事,於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二日重修,二零零六年進行再修,大殿內東牆上鑲嵌有重修祠堂大殿記,院內有重修郝氏家祠碑記。

整個祠堂建築古香古色,家祠整體為青磚、青瓦、木質結構,小瓦垂簷,鏤窗精雕細琢,房簷裝飾為木質雕刻伴有彩繪繪畫,屋脊五脊六獸。大殿建築面積76平方米,大殿門外走廊立有兩方形石柱,石柱精刻有對聯一幅,(上聯:春露秋霜永懷先澤 下聯:雲蒸霞蔚佑啟後昆)。大殿內供奉龍牌12位,神牌1000位左右。過廳55平方米,過廳內懸掛“狀元”匾(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武狀元十三世郝光甲)廳門兩側均留有圓形窗子。整個家祠保持著清代時期的建築風格,體現了獨特的地方建築特色文化。

郝氏始祖自明朝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民以來,居住郝垓村六百餘年,長支分別居住在郝垓村、老僧堂鎮高彥屯。二支遷居大張樓鎮方道溝村、馬村鎮馬西村、臥龍山鎮長直集村。三支遷居河北省任丘市邊各莊村,四支遷居大張樓鎮方道溝村,五支遷居馬村鎮郝莊村。現有人口叄仟肆佰陸拾捌人。

淘嘉祥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