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征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真州府”首席攝影師周曉明報道: 儀徵市義工聯是江蘇省五A級社會組織,成立10年來,始終以敬老、濟困、扶殘、助學為己任,對政府職能和社會事務,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3600名義工,像3600面旗幟,正引領著無私奉獻的好人精神一路前行。目前,儀徵市義工聯近年來傾心打造的義工品牌項目——愛心蔬菜週週送、愛在藍天下、愛心牛奶、送愛到敬老院等活動正常進行,特別是“精準助貧”項目,把社會組織助力扶貧活動做到了極致,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心死”的奶奶臉上常露笑臉

老家大儀的王道玉,今年87歲了。7年前,因為終生未婚,到了生日那天,沒有一個親朋前來道賀。王老太太坐在低矮的公房裡,面對四壁,以淚洗面:“都是我命苦,無兒又無女,80歲生日連個道喜的人都沒有,想想心都碎了,這日子過的,不如死了算了……”

“王奶奶,在家嗎?我是前幾天來的義工小秦呀,聽說今天是您老80歲的生日,我們戴會長親自登門來看望你,給你送來下週的蔬菜,同時還在隔壁飯店訂了一桌飯,我們幾個義工一起為你生日祝賀。”八碟十六道菜,一個完整的生日宴會標準,細心的戴會長,還定製了一個八寸生日蛋糕。當生日宴會快結束時,義工們為王道玉老太太點上生日壽燭,參加祝賀的義工一齊站起來,為王奶奶唱起了生日快樂之歌,面對變化如此之大的反差,王道玉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感謝義工聯,感謝你們義工,有你們的幫助,我要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這以後,義工“子女”週週到訪,對生活失去樂趣和信心的王奶奶,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去年,王奶奶所住的公房要拆遷,義工聯領導認為這是改善王奶奶居住條件的契機,於是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宣傳發動,王奶奶也是第一個與政府部門簽約的拆遷戶。王奶奶還動員左右鄰居說,如今黨的政策好,城市棚戶區為政府改善民生的大好事,應該大力支持。一個怨世老人,到開心快樂生活,再到大力配合和支持政府工作,王奶奶一語道的:是義工週週上門送菜,讓我現在活得有質量;是黨的好政策,讓我生活變得有尊嚴,我沒有理由不支持政府為民幹實事。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87歲的王道玉,暴雪天收到“週週送蔬菜”和年貨,開心地對義工們說:“感謝義工聯,感恩共產黨!”周曉明/攝)

家住儀徵市前進路72號華僑新村的王秀清,今年82歲,孤寡一人生活清貧,是市義工聯開展的“愛心蔬菜週週送”讓她看到了好生活的希望。如今,每到週末,她就盼望著義工們的到來,除了接受義工們送來的一週蔬菜外,最關鍵的是,她盼望義工的到來,能讓她孤寂的心靈,得到了一絲安慰。原來,平時她住的小屋又矮又坡還很陰暗,根本就沒有人造訪,只有義工的到來,小屋才有了些生氣。老太太說:“生活差些倒沒有什麼,這麼些年早就習慣了,長時間沒有人講話,心裡面空嘮嘮的,感謝義工,他們真是好人”!孤寡老人把義工當子女、當親人。義工聯這個社會組織,採取這種“精準扶貧”的讓孤貧的老人辦法,讓孤寡老人感恩黨、感恩政府,在為孤寡老人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也為政府部門分了憂,可謂是一舉兩得。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82歲的王秀清老奶奶,把義工當子女、當親人。周曉明/攝)

“奇蹟”改變著一個貧困家庭

“戴會長,我現在在暴雨下,我站起來了,謝謝你,謝謝義工金愛紅。”今年5月的一天,天上正下著暴雨,儀徵市義工聯合會會長戴成紅,正在辦公室整理著義工聯日誌,一個電話讓她激動起來:“你說的是真的嗎?你可以站起來了,還能跑到室外去?快到室內去,雨水涼,別淋出病來。”

如今,義工金艾紅將自己的艾灸理療技術,經常用於為敬老院孤寡老人理療。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2018年6月16日,金艾紅在儀徵市馬集鎮敬老院,為孤寡老人艾灸理療眼花老病。周曉明/攝)

在艾灸理療3個療程又五天,奇蹟出現了。這天午後,天突然陰沉了下來,隨後不久暴雨來襲,侯桃紅撐起雨傘,艱難地來到自家門前的院子。突然一陣大風吹過,將侯桃紅的雨傘吹了起來,侯桃紅不自覺的跟著雨傘飛跑,當她追上雨傘,發現自己己經能站立起來,而且可以走跑自如,於是拿起手機,給義工聯合會會長戴成紅報喜,感謝金艾紅義務為她診治,感恩義工聯這個社會組織,讓她重新揚起生活之帆。如今,侯桃紅日常起居正常,她最近告訴戴姐,正準備再找一份工作,來補貼補貼家用。她說,有好人集體儀徵義工聯的關愛,她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起跑線上”貧困兒童一個也不能少

儀徵市義工聯成立之初,主要是捐資助學和訪貧問苦為主要義工內容。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一個民族,如果少年兒童積弱積貧,沒有學上,那麼國家再宣,也不會強大。同理,一個家庭,如果子女上不了學,即便暴發了,富裕的日子也不會持久。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儀徵市義工聯,將善舉的重點,落實在貧困學生家庭的救助上,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不讓一個貧困兒童掉隊。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2018年1月9日,儀徵市義工聯運作,讓儀徵市300個貧困學生,喝上了愛心牛奶。周曉明/攝)

2018年1月14日上午,正在家中的江蘇省儀徵市都會小學三年級11歲的趙妍萍小同學,驚喜地發現,經常資助的市義工聯合會會長戴成紅和義工聯的叔叔、阿姨一道,帶著棉衣、棉鞋和慰問品,來到自己的租居屋看望自己。這己是儀徵市義工聯捐資助學的一個常態化鏡頭,像趙妍萍一樣,全市目前在冊的有480名“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正在接受儀徵市義工聯或義工親朋、同事、同學的資助。從義工聯成立至今,由義工聯或者通過義工聯牽線搭橋資助,而圓滿完成學業的“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超過2000人,2000個家庭生活窘境得到了現實的扭轉,有力地促進了當地和諧社會的發展。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儀徵市義工聯合會會長戴成紅春節前慰問11歲的外來務工農民工子女趙妍萍小同學。周曉明/攝)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2018年1月14日,儀徵市義工聯和結對幫扶貧困學生的義工,走訪受助學生。周曉明/攝)

2017年2月12日,江蘇省儀徵市揚子學校,隨父親從豐縣來儀徵打工的安晨曦、安書琪小哥倆,在一批好心義工和志願者資助下,註冊入學再當學童。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2017年2月12日,正是全國中小學生開學的日子,儀徵市義工聯與市建發公司團委,共同資助南漂的安晨曦、安書琪小哥倆,到揚子中學讀書。周曉明/攝)

12日上午9時,11歲的弟弟安書琪,望著爬升的太陽和室外小朋友揹著書包去學校報名,焦慮地向14歲哥哥安晨曦問道:“哥,你看他們都去報名了,我們今天真能到學校報名嗎?”“能!昨晚上義工聯的戴阿姨,打過電話給爸爸了,今天一準來,趕緊收拾收拾,好心人一到,我們就可以再次進學堂上課了。”正說著,門外傳來了戴成紅的問候聲:“安國防,你在家嗎?我們建發公司團支部助學志願者成員和義工來了,己和揚子學校校長聯繫好了,現在就帶安晨曦、安書琪兩人去報名上學。”

介紹說話間,儀徵市建發公司團支部書記楊麗娟,己將團員青年志願者捐助的1000元,捐給了安晨曦、安書琪兄弟倆。義工劉力、程定也將自己昨晚上為小兄弟倆專門做的肉圓、蛋餃等食品,放在了飯桌上;建發公司的志願者也將米、食用油、書包、衣服等用品從車上搬到安國防臨時租住的家裡。原來,今年40歲的安國防,育有安晨曦、安書琪兩個兒子,去年,他妻子突然生病,安國防花去了所有積蓄,借遍了親朋,最終連自家住房都買了,也沒有能挽救妻子的生命,迫不得已的安國防,安葬了亡妻,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南漂”到儀徵沿江船舶工業園,打工養家餬口。由於造船業進入蕭條期,安家生活十分困難,安晨曦、安書琪只能綴學在家。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南漂的安晨曦、安書琪小哥倆,對新校園充滿期待。周曉明/攝)

如果說解決儀徵當地兒童失學是天經地義的善事的話,那麼,儀徵市義工聯跨省千里躍進大別山捐資助學,足可以探得義工們的偉大情懷了。

2016年12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太陽鄉小學操場上,來自江蘇省揚州市的義工“媽媽”們,正在給該校就讀的留守女童,紮上保暖的圍巾,這己是儀徵義工第三次踏上這片紅色基因濃郁的熱土,來捐資助學了。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2016年12月6日,儀徵市義工聯的義工在安徽大別山捐資助學。周曉明/攝)

當日,共青團揚州市委、儀徵團市委、儀徵市義工聯、會元春素食店、眾食和淮揚菜館、蔚圃文化傳媒等單位,將義工捐贈和愛心人士捐助的8臺電腦、1臺液晶電視機、3000件中小學生越冬棉衣,100多套圍巾、保暖手套等物品,千里挺進大別山腹地——安徽省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希望小學,將義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的一片愛心,傳遞到大別山區留守學童手中。

據此次組織帶隊的儀徵市義工聯黨支部書記孫明介紹,這己是儀徵市義工聯合會連續三年向大別山區留守學童捐資助學活動,適逢揚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20週年,共青團揚州市委專門派出學少部長,將社會愛心捐助遞送到革命老區大別人留守學童手中,就是對內陸貧困山區留守學童,進行精準的“點對點”幫扶,讓這裡的孩子能上學、上好學,能成才。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義工聯合會作為一個非盈利的社會組織,它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替政府分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這是政治社會多元化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是其他社會組織難以做到的。儀徵市義工聯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的經驗的做法,值得推廣和示範。

用善舉托起愛——江蘇省儀徵市義工聯“精準助貧”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