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注 释

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译 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赏 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五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飞腾之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具体来讲,一三句属于描物写景,二四句属于叙事抒情。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是描物写景,主要是对女主人公室内的描写。“银烛”一作红烛。这句的意思是说,初秋夜晚,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诗歌首先对环境作了描写。“银烛”、“画屏”等意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是一个物质比较富有的家庭。看似美好的,然而,诗人却用“冷”字,使“银烛”和“画屏”增添了“寒冷”的意义。在此,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由视觉转为触觉,由物及人,在美妙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种凄美之感,在萧瑟寒冷之景中蕴含着伤感之情。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叙事抒情。“扑”即扑打。“流”即飞动义。意思是说,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拿着小扇扑打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一句承上而来,诗人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描写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与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诗句中一个“扑”字,从行动上表现出欢快的心理,似乎原来那萧瑟伤感之情没有了,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但是,我们在读解赏析时,要注意诗人所用“小扇”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扇”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意义源于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诗。由于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郁郁不乐,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以后,“扇”、“团扇”、“秋扇”往往都是比喻女子失宠,被弃之凄苦,成了弃妇、怨妇的代名词。因此,这里女主人公“扑流萤”看是愉快,实则是用“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只不过诗人用“小扇”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佯做欢快,内心其实悲怨罢了。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是描物写景。诗人一转,不写“扑萤”,由写白天到写晚上。“天阶”一作“瑶阶”,是指皇宫中的石阶,这里代指宫廷。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渐渐深了,宫廷内夜色夜朦胧,犹如凉水一般(使人倍感凉意)。在对这一句的理解是,首先,要注意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一个“凉”字用得很妙,由视觉转为触觉,不但与首句之“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为表现女主人公心理营造凄凉的氛围。其次,特别要注意的是“天阶”的特定意义。“天阶”在古代诗歌中,往往代指辉煌的宫廷。诗歌中的“天阶”却荒凉到萤火虫到处飞扬的地步。古语有云:“草木腐,化为萤。”这里,不是表现出了昔日辉煌的宫廷而今已经荒凉,女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的荒凉环境之中。诗人通过营造“夜色凉如水”的环境,更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凄凉和人生的不幸。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最后一句“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叙事抒情。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女主人公)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着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从表层来看,这纯然叙事,不曾抒情。描写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原想借助与萤火虫嬉戏以忘忧,想借“凉如水的夜色”之美以忘愁,可是,此时的女主人公却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这里,诗人以景结情,由地上转到写天上,从物理空间到女主人的心理空间,由外到内,把女主人公置于更为广阔的审美境界之中。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天上的牵牛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但心里总是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相会是的甜蜜,而自己却孤零零身处凄凉的境地,没有希望,更没有寄托,只有孤苦伶仃,形影相吊。主人公触景伤情,由此而表现出了她内心的伤感。

总之,这首诗,构思十分巧妙,诗人不但把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而且注重了典故和通感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诗歌在表意上蕴藉婉约,感情强烈而不深沉,在活泼的描写中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图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