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從辛亥革命以後到國民黨政權之間的北洋軍閥史?

相關部門的部長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民國成立,南北談判,結果是清廷退位但是袁世凱成為總統。

按理來說,北洋軍閥是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只有在袁世凱手下當差、如“龍虎狗”這樣的人才算北洋系,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建立者,但他本人是法理上的總統,不算軍閥。

而且雖然北洋政府作為法定政府一直被軍閥左右,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大軍閥都是北洋系,題主既然問的是北洋軍閥,那就只有皖系和直系。

所以在1912年到1930年這段時間中我們分為三段時間:

第一段1912到1916,這個時間雖然孫先生一直在南方搞二次革命,但是法理上的政府仍然是袁世凱掌權,各地非北洋系的軍閥也都基本副手聽命,比如尚未雄起的張作霖、山西的閻錫山、雲南的蔡鍔等都入京覲見袁世凱。

第二段1916到1928年,1916袁世凱稱帝,天下共討之,袁世凱病死,他死之後天下再無能夠號令群雄之人,其手下北洋三傑王士珍隱居不出、段祺瑞和馮國璋則分別豎起了皖系和直系兩杆大旗,皖系代表了段祺瑞與其鄉黨部下,因為段祺瑞為安徽人,所以稱呼為皖系;同樣直系代表舊河北一帶為直隸。

皖系主要人物有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而直系主要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我個人認為,只有皖系和直系可以算做北洋系的軍閥,其餘的滇系軍閥龍雲等、四川軍閥楊森二劉等、桂系李白等人、奉系張家等、粵軍陳鄧等、晉綏軍閻錫山、西北三馬等都屬於地方軍閥,無北洋系血統。

袁世凱死後,直系皖系分別掌權,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在中國北方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博弈和戰爭,在數次直皖戰爭中奉系張作霖從關外而來多次坐收漁利,西北馮玉祥也逐漸崛起,最後皖系被直系擊敗,直系又被奉系趕出北京,所以說張作霖屬於第一個非北洋系的北洋首領。

而後的西北軍馮玉祥和五省聯軍孫傳芳都是出身於直系,也屬於北洋系軍閥。

1927年北伐戰爭,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閥倒臺,北方軍閥人人自危,張宗昌、褚玉璞、孫傳芳等人只得投靠北方勢力最大的張作霖,張作霖身穿大禮服祭天成為了北方十五省聯軍司令和陸海軍大元帥,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領,他的死標誌了舊軍閥消亡,新軍閥崛起。

第三階段為1928年到1930年,是新軍閥時期。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退回東北,此時南方政府又起矛盾,蔣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火併,被蔣坑過的馮玉祥和閻錫山在北方聯手南下,蔣被夾擊,之後1930年,中原大戰,蔣在劣勢之時說動了張學良,張學良易幟揮師入關,閻錫山見勢不好回了老家,馮玉祥全軍崩潰,西北五虎各自獨立,南京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歷史區的哈士奇

其實從1911年民國成立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段時期,人們都習慣稱之為北洋軍閥時期。這段時期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很黑暗的,畢竟常年打戰,民不聊生。俗話說,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可能很多人都對這段歷史不瞭解。小編大概梳理了一下,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這段歷史,一分鐘讀完你就明白這段歷史到底在幹嘛了。



1.袁世凱時期(1912-1916)
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開啟了袁世凱時期。袁世凱有三個學生最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此三人號稱北洋三傑,民間把他們喚作龍、虎、狗。後面這幾個人會出場,暫且不說。

在袁世凱時期,說下北方大地,此時除了中央的北洋軍閥外,還有兩個北方的地方軍閥是不能不說的。分別是東北的張作霖和山西的閻錫山。這兩人現在還是被袁世凱管著的,勢力也不大,不過後來分別成了奉系軍閥和晉系軍閥。

好了,說完北方,看下南方大地(革命黨的地盤)。南方也是孕育新思潮的地方,同時在那個時候,南方並沒有效忠袁大帥的表態,因為本身就獨立於北方而存在。先說雲南大軍統領,即雲南都督蔡鍔。蔡鍔武昌起義時響應革命軍,革命成功後,自然而然地成為雲南軍政府都督。雲南簡稱滇,所以蔡鍔旗下軍,也換做滇系軍閥。

還有廣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陸榮廷在職,響應革命號召反了,廣西簡稱桂,因此稱作桂系軍閥。然後接下來就是袁世凱稱帝,遭到國人的唾罵,北方的北洋將領不支持、不表態。南方革命黨更不用說了,蔡鍔為主的地方軍閥更是發動了護國運動。袁世凱很快就在唾罵聲中一命嗚呼,袁世凱時期結束了。



2.皖系時期(1916-1920)
袁世凱死後,無人有能力一統江湖,操持全局。就連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離析了。中央方面,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恢復約法,恢復國會。

但南方的孫中山不承認你段祺瑞的中央政府,然後老孫就糾結了西南地方軍閥要跟段祺瑞開幹,皖系段祺瑞讓直系的馮國璋去跟他幹,馮國璋又不是傻子,憑什麼我打你不打?幹了兩仗就不幹了,擅自撤兵,愛誰誰,你段祺瑞自個玩兒去。於是孫中山順利奪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讓段祺瑞很生氣,他向大總統馮國璋同志表示,這個總理我也不幹了。馮國璋說你不幹那就太好了,我讓王士珍幹(當總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馮國璋主持大局後,跟老孫說,不要打了,坐下來好好談談。結果孫中山說,我不想談。但西南的軍閥們卻已經跟馮國璋談好了,單方面宣佈停戰。但段祺瑞不幹了,召開了十三省軍代表表決大會,說是要跟西南軍死磕到底,收復天下。果然還是段祺瑞勢力更大,北京政府離不開他,畢竟他是虎,馮國璋是狗,狗與虎拼,那是拼不過。馮國璋說好吧,那還是打吧,於是又任命段祺瑞為總理。段祺瑞揮師南下,與護法軍大戰與湖南。

因為是直系當的冤大頭,為段祺瑞這個死皖系打前陣,有戰功的人,自然也是直系的。但是,直系將領曹錕、吳佩孚等人,辛辛苦苦奪了湖南,最後當上湖南省長的卻是皖系(段祺瑞)的人,曹錕震怒,讓吳佩孚不要再往前打了,辛辛苦苦幹活,最後讓不幹活的領工資,咱不值當的。為了噁心一下段祺瑞,吳佩孚發表聲明,說段祺瑞試圖武力統一中國,實乃亡國之政策。直系將領紛紛表示老吳說得對,段祺瑞真不是東西,段祺瑞被迫宣佈停戰。


好了,南北方不打了,但孫中山還是不願意,想著繼續北伐,從而圍攻北京,奪取革命的最終勝利。但西南軍閥又背叛他了,擅自跟北方簽訂合約:

西南各省和北方各省均同意:推舉黎元洪或者馮國璋當總統,至於孫中山,最適合當一名外交官,負責海外事宜.....

老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為了懲戒不認真北伐,反而排擠革命黨人的桂系,登上戰艦,發射大炮,炮擊了廣東都督府(桂系的勢力在廣西、廣東),向大家展示他的憤怒。


因為桂系根本就不想搞什麼議會,所以議員集體出走,出走的這群人,與孫中山聯合,又搞了新的軍政府,把桂系的陸榮廷趕跑了。但不久後,孫中山任命的廣東省長陳炯明就叛變了。因為陳炯明與孫中山政見不一樣,他主張像美國學習,搞聯邦自治,孫中山說必須要搞民主革命。陳炯明哪裡肯幹?領兵來揍孫中山,四千人馬。孫中山好漢不吃眼前虧,跑了。離開廣州,跑到了上海。之後就是回到廣東,驅逐了陳炯明,在俄國的幫助下成立了黃埔軍校,這是後話了。


3.直系時期(1920-1924)
這個時期,直系大佬馮國璋去世,曹錕當了直系的老大,因為受夠了皖系的段祺瑞,兩下里直接開幹了,史稱直皖戰爭(1924.夏)。直系將領吳佩孚,聯合奉系張作霖,圍攻老段。段祺瑞大敗,沒了槍桿子,就沒政權,自然要辭職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權讓給了直系和奉系。



4.奉系時期(1924-1927)
但是直系是英美在背後支持,而奉系的張作霖則是日本人在背後支持。你直系把皖系攆走了,想在中央當老大,張作霖願不願意?張作霖願意,日本人也不願意,衝突本來就多,直接就開幹了。直系吳佩孚與奉系張作霖打的這場戰,就叫直奉戰爭(1922年、1924年)。

一開始是直系勝利,但後來西北地方軍閥馮玉祥臨陣倒戈支持了張作霖,導致最後直奉戰爭是奉系張作霖打贏了,奉系控制了中央。南方這時孫中山組織的北伐國民革命軍之所以進軍的比較順利,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北方在掐架,沒空顧及南方。所以北伐戰爭算是一路高歌,北伐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基本消滅了直系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同時重創了奉系張作霖。



後來張作霖因為不滿足日本人的種種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主持大局,決定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至此畫上句號。

曉木曰兮

清末,政府把鐵路收歸國有,引起四川鐵路民發股份抵制,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川亂開始,清急調武漢新軍平亂,結果在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首義,其他省紛紛獨立,成立中華民國,國旗18星旗。其中閻錫山山西,蔡鍔雲南,湖北黎元洪,四川尹昌衡,廣西陸榮廷,廣東胡漢民,江西李烈鈞,陝西張鳳翽,淞滬陳其美,江蘇程德銓等18省。1912年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兼直隸總督,南下鎮壓民軍。2月,在袁世凱逼迫下,清帝溥儀遜位,清朝滅亡。袁世凱在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改國旗為五色旗,北洋軍閥統治正式開始。袁世凱解散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議會,宋在上海被暗殺,南北分裂,孫中山組織二次革命失敗。之間發生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時期,後籌安會成立,袁世凱稱帝,年號“洪憲”,在京前雲南都督蔡鍔在恩師梁啟超幫助下逃出京城,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袁被迫取消帝制,不久袁病死,北洋政府進入混戰時期。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與內閣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黎請張勳調停,張進京後復辟帝制,被段祺瑞鎮壓,黎元洪下野,馮國璋繼任總統。馮國璋與段祺瑞因一戰參戰問題和“和統”與“武統”問題發生齷齪,北洋分裂,繼而發生直皖戰爭,段祺瑞皖系失敗,直系控制北京政府,舉黎元洪為總統。此時,孫中山在廣東進行護法運動,就任護法大元帥。後起之秀的北洋旁系奉系張作霖因直系曹錕賄選總統與孫中山和段祺瑞聯合倒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直系獲勝,吳佩孚準備武力統一中國,恢復法統,這樣一得罪了老恩師賄選總統曹錕,直系分裂成保、洛兩派;二得罪了南方政權。奉系張作霖的保安軍決定復仇發起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於直軍第三路軍總司令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直軍失敗,吳佩孚逃到湖北,曹錕被囚禁。孫中山重組國民黨,主張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建立國民革命軍,改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馮、張決定迎請孫中山到北京組建政府,結果張作霖陽奉陰違把天津皖系段祺瑞請來做北京政府執政,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馮奉矛盾加深,張作霖聯合吳佩孚組成十四省聯軍在南口與馮爆發戰爭,馮軍退卻到綏遠五原。與此同時,湖南發生內亂,趙恆惕與唐生智發生內訌,國民政府聯合唐生智實施北伐,另馮玉祥從蘇聯回國“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黨。北伐軍打敗吳佩孚和孫傳芳後寧漢分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和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北伐停止,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國共決裂。在馮玉祥調和下,寧漢合流,武漢政府和馮玉祥驅共,二次北伐開始。張作霖戰勝馮玉祥和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之後獨攬北京政權,並殺害中國共產黨締造者之一的李大釗,在北京就任民國大元帥,在北伐軍乘勝追擊下退到關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殺害。張學良在奉天繼任大元帥後於1927年12月宣佈易幟服從中國國民政府。至此,歷時15年的北洋政府滅亡。


juzijingyuan

詳細瞭解北洋軍閥歷史,最好去買一本民國演義之類的書就可以。可是看完歷史知事的這一千字,應該讀起來會輕鬆一些。

北洋軍閥統治中國,大概就是1912年到1928年這16年,這16年,分為四個階段就行了,巧的是,正好4年一階段,好像北洋軍閥保質期就是4年一樣。

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在北京城飄了16年。


1,1912年——1916年,袁世凱統治時期。

1912年,袁世凱一面和南方革命黨人議和,一面逼清廷退位。袁世凱逼清廷退位,孫中山讓出大總統位置。隨後,革命黨人定都南京削弱袁世凱的計劃也因北京兵變而破產。

1913年,同盟會演變而來的國民黨,準備在議會政治上削弱袁世凱。結果國民黨憲政專家宋教仁被刺殺,國民黨瞬間從“議會黨”轉為“革命黨”,開始“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國民黨就被解散了。

1914年,這一年,袁世凱和孫中山不約而同走向“開明專制”,拋棄民主。袁世凱在國內廢除約法,解散議會。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要求所有黨員對他個人效忠。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在歐洲答了一年,德國的豬隊友意大利都叛變了。日本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際,拿出“二十一條”要求獨佔中國。袁世凱拖延4個月,最終接受了其中大部分條件。

1916年,無法整合國內勢力的袁世凱,想出一個餿主意——推行帝制。結果在這一年元旦登基,僅幾個月就引發了護國運動,在人人喊打中尿不出來憋死了。

2,1917年——1920年,皖系軍閥段祺瑞統治時期。

1917年,老虎不在家,猴子當大王。段祺瑞接管了袁世凱的勢力,袁世凱的總統職位卻給了黎元洪。黎元洪總統和段祺瑞總理吵架,找張勳評理,張勳趕走這兩位,讓溥儀當皇帝。12天鬧劇,讓段祺瑞再造共和(第一次是反對袁世凱當皇帝)。同時段祺瑞膨脹了,要求武力統一全國,南方小軍閥直接請孫中山回來主持“護法運動。”

1918年,這一年,段祺瑞成立“安福俱樂部”,安福國會,安福內閣,讓段祺瑞一時風頭正盛。與此同時,南方的護髮軍政府內訌嚴重,岑春煊和陸榮廷趕走了孫中山,繼續自己玩自己的。

1919年,皖系軍閥徐樹錚收復外蒙,給巴黎和會喪權辱國挽回了一點點面子。在五四運動的衝擊下,皖系軍閥的統治出現大問題。這一年,馮國璋去世,對皖系軍閥沒什麼好感的曹錕成為直係軍閥首領。

1920年,直皖戰爭中,直係軍閥曹錕聯合奉系軍閥消滅了皖系軍閥主力,段祺瑞被迫辭職。曹錕和張作霖共同扶持了徐世昌和靳雲鵬在北京執政。

3,1921年——1924年,直係軍閥曹錕統治時期。

1921年,這一年年底,靳雲鵬辭職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的矛盾逐漸公開化,外蒙徹底獨立出去。

1922年,張作霖宣佈長城以北的滿蒙地區脫離中國,成立在宣統皇帝統治下的獨立國家。但是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戰敗,失去日本人支持,逃回關外。自此,北京政權被曹錕控制。

1923年,曹錕通過賄選成為總統,被人罵作“豬仔總統”。給曹錕取外號的正是孫中山,孫中山在這一年聯俄聯共,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在廣東的統治開始穩固起來。

1925年——192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

1925年,張作霖把馮玉祥趕出了北京,直系將領孫傳芳和吳佩孚在華東和華中發展很順利。

1926年,蔣介石組織起來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統治範圍發展到長江流域。馮玉祥響應北伐率領國民軍攻取陝西和河南。奉系軍閥張作霖上演最後的瘋狂,自封為安國軍總司令,獨佔北京政權。

1927年,國民黨解決內部寧漢粵分裂問題。閻錫山馮玉祥繼續在北伐攻擊直係軍閥。

1928年,蔣介石開啟二次北伐,閻錫山佔領河北北京等地,張作霖逃往東北途中被炸死。

張作霖被炸死為標誌,北洋軍閥的統治就結束了!

青天白日旗飄起來,國民黨統治中國。


歷史知事

在此處,“詳細介紹”顯然不可能。要詳細,怎麼也得一百萬字以上。比如這種:

這段歷史,雖只有16年(1912~1928年),但頭緒繁多,事件複雜,無法簡述。

如果提綱振領、全面系統介紹,在1500餘字,還是能夠做到的。

筆者分成六個小節,正式介紹如下——

一、這16年“北洋軍閥史”,從時間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段:1912-1916年,袁世凱當國時代。(4年)

第二段:1916-1924年,北洋軍閥統治時代。(8年)

第三段:1924-1926年,孫中山實行聯俄容共政策時代。(2年)

第四段:1926-1928年,北伐戰爭,國民黨執政並實行白色恐怖。(2年)


二、這“四個階段”,從主題上,各階段圍繞一個主題:

第一段:袁世凱統治和改帝制失敗,革命黨人反袁鬥爭,蔡鍔發動護國戰爭。

第二段:北洋軍閥統治和內鬥、舊勢力復辟,革命黨人反軍閥反覆闢,發動護法戰爭:

第三段:孫中山實行聯俄容共新政策、趁北京政變北上但不幸逝世,國民政府南方成立;

第四段:國民政府進行北伐戰爭,打倒軍閥掌握全國政權,蔣介石白色恐怖鎮壓共產黨人。

三、這一段歷史之中,有四種主要政治力量,它們有各自發展的趨勢:

第一種:北洋軍閥勢力,從鼎盛走向衰落,背後原因是它的反動性,代表小集團利益;

第二種:舊的復辟勢力沉渣泛起,但不得人心,背後原因是它的腐朽性,代表封建勢力;

第三種:國民革命勢力蒸蒸日上發展壯大,背後原因是它反帝反封建,但在孫中山逝世之後,被蔣介石攫取領導地位,使得南京國民政府先天不足,如同北洋軍閥一樣,剛剛進入鼎盛就滑向衰落,因為其代表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力量,反帝反封建不徹底,其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埋下隱患,其統治時間只比舊軍閥多了5年。

第四種:共產黨作為新興的政治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應運而生,因為年輕而遭到白色恐怖,經歷了深刻的鍛鍊和嚴峻的考驗,屬於潛力最大的政治力量。

四、這一段歷史,有兩條鬥爭主線:

第一條:反封建。與舊的腐朽勢力作鬥爭,始終是這個階段的最大課題。

第二條:反帝。其中日本帝國主義,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危險的頭號外敵。

呈現特點:兩條主線交織在一起,貫穿在所有的鬥爭之中,任何政治勢力無法迴避。

五、這一段歷史,最大贏家和輸家:

第一,贏家:國民黨。

第二,輸家:北洋軍閥勢力。

六、這一段歷史,最著名的重大歷史事件:

1912~1916年: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從“責任內閣”到“御用內閣”、 贛寧之役、《中華民國約法》的公佈與袁世凱集權、“宋教仁案”、“二十一條件”、“洪憲”帝制、護國戰爭。

1916~1924年:南北新舊約法之爭、黎段府院之爭、張勳復辟和各地討逆、皖系軍閥統治的強化、親日外交政策的確立、忽戰忽和的南北戰爭,南北議和、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直皖矛盾的激化與直皖戰爭、皖系軍閥統治從強化到削弱;直奉軍閥的妥協與矛盾、吳佩孚練兵備戰與湘鄂戰爭、吳佩孚力倒梁閣與直奉關係日趨緊張、帝國主義與直奉軍閥、直奉戰爭、直係軍閥統治的建立、“法統重光”的騙局與黎元洪再次出山處境、黎元洪被逐與曹錕賄選、直係軍閥禍國殃民、中共成立與“二七”大罷工、第二次直奉戰爭與北京政變、溥儀被逐出宮、直系失敗。

1924~1926年: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和賣國外交、“外崇國信”、“金佛郎案”、關稅會議、孫中山北上與段祺瑞召開善後會議,奉系軍閥在北方坐大與勢力南下、齊盧之爭、張宗昌督魯、楊宇霆督蘇、姜登選督皖、“五省聯軍”抵制與浙奉戰爭、“郭馮密約”與郭松齡反奉、日本對郭松齡事件干涉、國奉直軍閥混戰、大沽口事件與“三一八”慘案、段祺瑞臨時執政府的垮臺。

1926~1928年:北伐戰爭、北伐軍勝利進軍與吳佩孚孫傳芳潰敗、國民軍聯軍西北崛起、張作霖“安國軍”與聯蔣反共殺害李大釗、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與寧漢合流、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全國、日奉關係惡化與張作霖皇姑屯被炸、張學良東北“易幟”。

一句話說完北洋軍閥史:北洋軍閥的興起、鼎盛、衰落、衰亡的歷史!

這段歷史在近現代史中的位置:北洋軍閥史,是近代史到現代史的轉移節點!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

懸疑大師,歷史作家,出版人,曾出版小說、傳記、歷史讀物數十部。


夜狼文史工作室



這不可能。

我看題主這架勢是想詳細瞭解北洋軍閥派系間的恩恩怨怨啊!然而,我不得不說然而,在這裡,這件事肯定沒人可以辦到。這段歷史不是三言兩語便可以說得清道得明,可是還是可以簡單說說歷史脈絡的,如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所言:“以一個偉大人物對於時代有特殊關係者為中心,將周圍關係事實歸納其中,橫的豎的,網羅無遺。”在此,我們亦可以將當時的主要歷史人物作為中心,然後將這條歷史主線連起來。



我們便看看這段歷時並不算久,卻足夠風雲變幻的歷史吧。

1911年10月,武昌首義成功,黎元洪被推為湖北都督,黎元洪當然是不得不提的人物。黎元洪原是清政府官員,武昌事起,在革命黨人拿槍頂著腦袋的情況下“被迫”當上都督。1912年1月,南北雙方達成共識,2月,袁世凱逼迫清帝溥儀退位,隨後組建中華民國,自此終結滿清將近300年的統治。

1913年3月,宋教仁當選內閣總理,後來在上海火車站遭暗殺,或言罪首是袁,或言罪首是孫。宋教仁案成為“二次革命”爆發的導火索,並以袁世凱的勝利告終。1913年10月,袁世凱和黎元洪分別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與副總統。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稱帝,南方諸省督軍蔡鍔、唐繼堯等發聲反對袁稱帝並宣佈獨立,發起“護國運動”,袁世凱最終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亡。



袁世凱的死則成為北洋集團分裂的開端,最終形成三個派系: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1916年,袁世凱在臨終前遵照“約法”推薦三位總統候選人,黎元洪、徐世昌以及段祺瑞,最終黎元洪獲勝,成為繼承總統位,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則為國務總理,隨後因是否向德國宣戰引發“府院之爭”,段祺瑞因此實際掌控北洋政府。1917年6月,張勳則藉口調解府院之爭率領5000辮子軍入京復辟,為段祺瑞鎮壓。1917年7月,黎元洪辭去總統職位,隨後由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任職代總統。



馮國璋當代總統以後,為避免重蹈黎元洪的覆轍,與段祺瑞爭權,可謂是“府院之爭”的延續。段祺瑞在“護法戰爭”中以權位相誘、拉攏直系軍將領曹錕與吳佩孚,最終因為直系首領馮國璋的阻礙,護法戰爭被迫終止,段因此遷怒於馮,並想方設法排擠馮國璋。1918年,段祺瑞操縱國會選舉,徐世昌當選總統,馮國璋則於1918年8月通電辭職,1919年12月,馮於北京病逝。馮國璋死後,曹錕、吳佩孚成為直係軍閥首領。

1920年4月,直系與奉系聯合反段。1920年7月,直系與皖係為爭奪北京政府的控制權,爆發“直皖戰爭”,皖系段祺瑞為直系曹錕、吳佩孚與奉系張作霖聯合擊敗,段祺瑞被迫通電辭職,收復蒙古的皖系將領徐樹錚逃亡日本。直皖戰爭結束以後,梁士詒內閣上臺,引發直系不滿,直奉蜜月期告終。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最終直系獲勝並控制北京政府,張作霖退回老巢。1922年6月,在直系的逼迫下,徐世昌通電辭職。1923年6月,曹錕逼走黎元洪,10月通過賄選成為總統。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吳佩孚對戰奉系張作霖。10月,馮玉祥趁吳佩孚與張作霖無暇顧及北京,悄悄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將曹錕囚禁於中南海,同時將清帝溥儀趕出紫禁城。因為馮玉祥的臨陣倒戈,導致直系戰敗。1924年10月奉系張作霖獲勝後,掌控北京政府,由段祺瑞任臨時執政。1926年,段祺瑞被馮玉祥趕下臺。1927年6月,張作霖成為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的元首。

1924年,孫中山先生決定創辦軍校,即後來的黃埔軍校,以解決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黃埔軍校的成立,迅速攬獲了大批軍事人才,為國民政府北伐事業的勝利注入了強盛的力量。1928年,奉系軍在北伐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奉系軍閥張宗昌逃亡日本,張作霖則決定退回老巢修養,但是因為不肯與日本合作,最終死於日本製造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的殞命也即代表著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代的終結,國民政府則正式走上舞臺。

這段歷史過於繁複與龐雜,自不是這區區千餘字所能道盡,仔細閱讀的話會發現我是在以“總統”作為基本的主線,然後再以圍繞“總統”的人作敘述,如此便可大致看清這段歷史的發展脈絡。但如果只是想簡單瞭解,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也夠用了。


吾與吾國

一切都要從袁世凱駕崩的那天上午開始說起。

作為北洋系的總扛把子,袁世凱一死,北洋系就群龍無首了。表面上,接管老袁權力的是大總統黎元洪。但因為黎元洪不是北洋系出身,他手裡又無兵可用,因此只是個牌位而已。

真正接管袁世凱權力的,其實是段祺瑞和馮國璋。這二位,都是北洋三傑之一。是北洋系中輩分最高、資格最老、能力最大、親信最多的大佬(另外一傑是王士珍,但老王與世無爭)。

一個人的權力,表現在何處?表現在有多少人願意聽你調遣。願意聽你調遣的人越多、職位越高,你的權力就越大。

段祺瑞和馮國璋,手下就有很多願意聽其調遣的人。而且這些人手裡有兵、有地盤。

於是,北洋系很快就分裂為兩個主要派系:皖系(段祺瑞是皖人)和直系(馮國璋是直隸人)。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幹戶——既不屬於皖系陣營,也不屬於直系陣營。

在單幹戶中,最牛的要數張作霖。張作霖擁有地利,在東三省的黑土地上任意馳騁。等他統一東三省後,他也立起了自己的山頭:奉系。

皖系、直系、奉系,構成了北洋歷史的三條主線。

不久,馮國璋死了。直系的扛把子由曹錕繼任。曹錕大大咧咧,人稱曹三傻子,但他手下有一個大牛人——吳佩孚。直系的一切事宜,幾乎全憑吳佩孚做主。吳佩孚喜歡打仗,於是北洋歷史正式進入了戰國時期。

先是直皖戰爭。張作霖攜奉系站在了直系一邊。二打一,結果皖系大敗。從此,皖系這個山頭就算被平掉了,剩下的將領都成了孤魂野鬼,要麼另尋山頭投靠,要麼各自為戰,不成氣候。

接著,又是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大敗。

張作霖佔據地利,敗了就退守東三省,勵精圖治。所以,奉系雖敗,但山頭仍在。

很快,奉系復仇,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直系的馮大將軍臨陣倒戈,結果直系大敗。

從此,直系這個山頭也算被平掉了。剩下的直系將領也成了孤魂野鬼。

至此,奉系成了唯一的山頭,張大帥意氣風發,跑到北京當了陸海軍大元帥,成了事實上的北洋首腦。

然而,在北洋軍閥之外,南方革命派一直在積聚力量。黃埔軍校的創建,讓他們擁有了軍事實力。

於是,北伐開始了。吳佩孚被打敗,孫傳芳被打敗,張宗昌被打敗。北洋軍閥中,只剩下一個張作霖了。老張見勢不妙,趕緊往東北跑。

可惜,半路上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了。少帥接班,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至此,北洋軍閥時期正式結束。

當然,以上只是這段歷史的一個大框架,是主線。主線之外,還有一些小支線,比如張勳兒戲一般的短暫的復辟——這些小浪花,不影響大江東去。


趣談秘史

1911年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而很多南方的省份都開始響應,宣佈獨立,但是清王朝還有一位手握實權的人物,他便是袁世凱。後來袁世凱在和革命黨進行過戰爭之後,達成了協議,便是清帝退位,但是共和政府的大總統由袁世凱來擔任。

而袁世凱建立的共和政府人們稱其為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在清朝滅亡後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但是南方的局勢卻比較亂,很多地方被軍閥和革命黨控制,這時期也是軍閥形成的一個初步階段,很多當時一省之督軍或者有兵之人都成為了軍閥,他們因清政府的滅亡而開始了軍閥時代。

但是實力在當時最為強大、而且是北洋政府所依靠的有三支軍隊,一個是直系,就是直隸的軍隊,首領是曹錕,一個是皖系的段祺瑞,還有奉系的張作霖。這三人是當時北洋政府最為強大的軍閥,後來在1916年袁世凱因稱帝失敗而病亡。

此時北洋政府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先是黎元洪當總統,因為和總理段祺瑞矛盾頗深,這就是府院之爭,而段祺瑞用武力倒黎,之後黎元洪電召張勳入京調節,沒想到弄巧成拙,張勳入京後大搞復辟活動。之後段祺瑞又成立討逆軍,張勳失敗後黎元洪無奈退位,所以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說。而這期間又爆發了直奉聯合對皖系的戰爭,皖系最後失敗,接著曹錕賄選總統,而孫中山進行了護法運動,都以失敗告終。

而接著北洋軍閥又是直奉的兩次戰爭,直系大將吳佩孚在第一次大勝張作霖,後來在第二次中失敗,在這期間,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而且把溥儀從紫禁城趕了出來,之後張作霖入住了北京城,自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大元帥。

此時,南方孫中山改組國民黨,聯合共產黨進行了北伐,之後十萬國民革命軍擊敗了張作霖,後來張作霖撤入關外,之後被炸身亡,北洋時代結束。


歷史之絕唱

這個問題、、、

我只能說:能回答的都是真愛。

這個問題詳細介紹一下,寫幾本書都不為過。我簡單說一下吧。

袁世凱怎麼盜取辛亥革命的果實我就不說了,他當政時期,底下有三個學生: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號稱北洋三傑。

然後同在一個時期的,中國北方有東北的張作霖,以及山西的閻錫山。也就是奉系軍閥和晉系軍閥。南方有云南的蔡鍔,以及廣西的陸榮廷,也就是滇系軍閥和桂系軍閥。

在這個時期,袁世凱為“正統”。後來袁世凱要稱帝,有軍閥不同意,然後袁世凱一命嗚呼,這個時期結束了。

中國人啊,從春秋戰國之後經歷過統一,不管是大混亂的五胡亂華,還是唐亡之後的五代十國,儘管勢力盤踞不一,但總得有個“正統”,這樣感覺上好像會好些。

袁世凱死後,“中央”不能空著啊,然後這時候黎元洪就當總統了,段祺瑞當了總理。後來段祺瑞成了安徽的皖系代表,馮國璋成了直系代表。

這裡注意一下,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學生,兩個人雖然派系上所說不同,但也是穿一條褲子的,中間因為某些原因孫中山攪了一下局,他倆就有矛盾了,然後段祺瑞就辭職了,說不當總理了。馮國璋一聽,哎,那好,你不幹正好,有的是人幹,然後總理就讓王士珍幹了。這就是傳說中的直皖分裂。

這之後,段祺瑞就和馮國璋互坑,還有孫中山,時不時的攪個局的。打過來打過去,不亦樂乎。

後來,馮國璋死了,手下的大將曹錕當了直系的老大。曹錕很看不慣段祺瑞,當了老大之後,直接就和段祺瑞開戰了,這就是著名的直皖戰爭。直皖戰爭中,曹錕手下大將吳佩孚聯合東北的張作霖,把段祺瑞打的屁滾尿流。北京政權就落在了直系和奉系手裡。

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

“中央政權”不可能兩個人和平執政吧,就算雙方老大都願意,一直支持張作霖的日本人,那性格,能願意?所以,不用想,直系和奉系又開戰了,這就是“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本來雙方勢均力敵,但中間有個馮玉祥,突然支持張作霖了,然後奉系贏了,張作霖進了北京。

正當北方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無暇顧及南方,所以南方的國民黨嗨了,這時候蔣介石也已經慢慢的接過了權杖。國民革命軍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等,一路高歌,勢頭很猛,基本上把直系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都給滅了。

再來說回張作霖,張作霖進駐北京沒多久,就因前方戰事不利,被迫準備返回東北,然後、、、、、、就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了。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接任。張學良很崇拜蔣介石,也認可三民主義,所以後來索性就易幟了,甘願歸蔣介石管,這就是著名的“東北易幟”。

至此,軍閥混戰時代算是劃下了一個句號。

哎,不盡興,不盡興!講的太匆匆了,裡面故事實在太多。


第一節歷史課

透過現象看本質

如果發現一個問題看起來很複雜,很難找出頭緒。不妨將整段歷史打包放到一邊,來看一下這段時間過後,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又是誰喪失了最好的機會,事情就會變得清晰很多。

蓄謀已久的背後推手

不應該從辛亥革命算起,因為辛亥革命已經是量變積累到質變了。應該從甲午中日海戰結束後算,到九一八事變。這一段歷史日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中國喪失了完成近代工業轉型的黃金期(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戰列強無暇東顧,日本爆發經濟危機),就連洋務運動的辛辛苦苦攢的老本兒也丟了個一乾二淨。

其實如果按日本高層的既定戰略,是不應該在九一八爆發全面侵華。如果繼續軟刀子割肉,再背後挑撥離間國內軍閥勢力,會細思極恐的!還好日本也有其自身矛盾,下層軍官與高層,陸軍與海軍等等,也正是這些矛盾給了中國些許機會。

這樣來看,會清晰一些,軍閥混戰的你方唱罷我的登場!看的眼花繚亂,其實看著檯面風光的諸君都是背後勢力的代言人,有的是士紳地主,有的是列強,也有的是左右逢源,都不外乎此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