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閻錫山在抗戰中的表現?

小小狼王

閻錫山抗戰態度很堅決,綏遠抗戰是抗戰的先聲;太原會戰是華北最精彩作戰;堅持守土,克難晉西。

1、閻錫山與綏遠抗戰

閻錫山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在1926年與馮玉祥作戰後,得到了山西的派生地綏遠。自此就經營綏遠,在當地屯墾、經濟開發,軍隊也稱為晉綏軍。

在長城抗戰後,日軍逐步向西滲透,在綏遠地區就是蒙古德王與李守信合作,妄圖“獨立”、“自治”。

在1636年底,閻錫山指揮晉綏軍將領、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出兵粉碎其分裂企圖,並取得百靈廟大捷。一時全國抗日熱情高漲,大兵雲集西北。

閻錫山在山西開始備戰,準備徵兵,實行非常財政,太原兵工廠開始日以繼夜生產。

2、閻錫山與太原會戰

綏遠事件之後,閻錫山在1937年3月19日,紀念綏遠陣亡將士。在7月9日,就通令各地駐軍戒備,在太原開始疏散,在綏遠趕築工事。積極準備抗戰,要知道這時候宋哲元還準備調停呢。

在平津作戰失敗後,晉綏軍負責北線反擊平津,開始固守晉綏作戰。從天鎮、大同、平型關,到忻口作戰。

(太原會戰)

在忻口阻擊日軍月餘,在太原守衛數日。此戰20餘萬齊裝滿員的晉綏軍,傷亡過半。這是抗戰中地方軍絕無僅有的,也是僅有的以地方軍為主力承擔大會戰的戰役。

3、太原會戰後的閻錫山

太原會戰結束,1938年初閻錫山為策應徐州方面作戰,反擊太原,失敗。臨汾運城都丟失。中央軍撤到了中條山,晉綏軍已經被打殘。

(克難坡)

總結:

抗戰前閻錫山就有綏遠抗戰,抗戰中太原會戰即華北最精作戰。在山西大部失陷後,閻錫山顛沛流離三四個月,多有感慨、多發時艱,體會國土淪喪之恨。而一有穩定之機,就以之堅持,多以講話、訓練、奔走,不閒不暇,唯愛斯土,不以寸離

總之,雖然閻錫山在抗戰大局上犯過一些錯誤,但閻錫山抗戰還是有功的。

參考文獻:

民國閻百川先生錫山年譜長編初稿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閻錫山是山西的土皇帝,但是隻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面對我黨、蔣介石、日本三方面擠壓,他所做的永遠都是隻挑利己方面。


閻錫山前期思想是特別的反共,他早期受蘇俄商人影響。認為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是兩個極端思想,應該採用適中制度。甚至派出一個師的力量,支持蔣介石的“剿匪”政策。

不僅如此在山西境內,他還在思想、民眾、軍事、武力等多方面防共。甚至是以村為單位,設置各種反共措施。

然而1936年紅軍渡河成功,閻錫山方面告急,請求蔣介石前來支援。但是蔣介石援軍來到之後,就不願意再走。這時他又有了聯共的想法,準備來制約蔣介石。



在抗日戰爭前期,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我黨與閻錫山建立特殊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即我黨人員作為閻錫山團體的一份子,在我黨的思想貫徹下,比日本人進行抗爭。此時閻錫山是拒蔣連共抗日的想法!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我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正式確立國共合作後,與閻錫山在山西展開抗日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閻錫山積極抗日。

但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太原失守。

在這個過程中,閻錫山之前所建立軍隊,大部分被擊潰。他將希望寄託於犧盟會和決死隊,在他的努力下,山西的局面逐漸有所好轉。一時間成為全國共合作,以及抗日的模範省份

當抗日戰爭在山西出現相持局面後,閻錫山看到我黨勢力發展迅速,又動了反共的心思。他開始鼓動部下反對新軍,積極貫徹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反共的核心思想。

隨後聯合蔣介石發動晉西事變(十二月事變),雖然未能得逞,但是也標誌著聯共抗日的路子走到了頭。我黨為了大局考慮,與其進行談判,最終讓出了晉西北地區。

但是此時看到蔣介石無暇插手山西,我黨的群眾基礎又如此雄厚。其準備把寶壓在日本人身上,開始與我軍展開對抗。而此舉正是日本人樂意看到,雙方一拍即合。

甚至是與日本簽訂合議,內容中要求其脫離重慶國民政府,但是閻錫山一直沒有“落實”。

但是也由原來聯共抗日,變成了聯日反共。開始進行肅清運動,大肆捕殺我黨人士,其中劉胡蘭就是死在閻錫山手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眼看日本越來越不行,閻錫山轉變思想,其依靠日本為利用日本。又回到了開始時三方面抗爭的局面,閻錫山開始偏安於晉西南地區。

當閻錫山得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與日軍協商,要求其向閻錫山投降。之後閻錫山收留日偽殘軍,為其後來進行反共活動,留下充足砝碼。

Δ閻錫山與家人

其8年抗戰過程中,其抗戰建樹確實有。雖然與日軍之間有過合流,但是並不是真心賣國。而是隻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偏安一隅。其治理下的山西,在當時算的上全國前列。


史之策

如果閻錫山都能算作抗日勇士,那史論縱橫就無話可說了!

閻錫山這個人在抗戰中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堅持到沒有投降的地步,所以,他比很多軍閥都要強!

閻錫山的抗戰功績

關於閻錫山的事蹟,縱橫簡短的介紹一下。閻錫山是在清廷時期到日本留學的人,回國後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組織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從1911年一直到1949年一直主政山西達三十八年之久,可以說是民國時期最標準的地方軍閥。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閻錫山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參與對日抗戰,為了抗日作戰,閻錫山同意組織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和太原公認武裝自衛隊,並且給與武器。閻錫山之所以能這麼做,與當時山西複雜的環境有關係。

一方面是民族危亡之時,令一方面是日寇進犯之心,當時日寇在佔領平津後,有進一步向西侵略山西的打算,正是我軍平型關大捷,給予日軍極大的打擊,而閻錫山的部隊在抗戰之時全無抵抗直隸,因此才決定成立上述兩支新軍。

可以說,正是這個舉動,深刻影響了山西的抗戰局勢,可以說閻錫山在抗戰初期還是有功的。

在抗戰中兩面三刀,左右搖擺

而閻錫山這個人,其實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權衡利弊,早年在太原辛亥革命時,就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起義軍失敗,他就會倒戈向清政府邀功,如果起義軍勝利,那他就要奪取勝利的果實。

在抗戰中也是如此,前期藉助決死隊聯合我軍,從而排斥蔣介石達到抗日的目的,後來又聯合蔣介石反對我軍,後來為了擺脫我軍的威脅,認為日本侵略軍事難以戰勝,於是開始勾結日本對付我軍。

1940年,全面抗戰進入第二個年頭,日本攻勢已經放緩,這在閻錫山看來,和日本談判的條件已經形成,與日本方面開始接觸,並且簽訂《日閻停戰基本協定條款》商定雙方停止敵對行動,閻通電脫離重慶國民政府,日將山西政權交閻併為閻軍提供武器裝備等。

當然,閻錫山並沒有傻到直接做漢奸的地步,他對日本也是以利用為主,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已經出現式微,閻錫山深謀遠慮,認為日軍戰敗已是早晚的事,在1945年閻錫山在日本還沒有投降之前,就開始積極準備收編日偽軍的行為。

因此,閻錫山在山西的抗戰,可以說,完全是為了自身的考慮,只要能夠保住他山西的地盤,他什麼事都可能做出來。

閻錫山那種軍閥式的自保行為,正是對我民族最大的傷害

其實,不止是閻錫山左右搖擺,就是宋哲元、韓復榘等都有這樣的心思,他們都是標準的軍閥,尤其是舊式的軍閥,靠著個人陰謀奪取地方的政權,將其視為己有。心中全無國家概念。

張學良在面對日寇侵略時,坐擁三十萬東北軍竟然一槍不放退出東三省,實在是我國最大的恥辱;宋哲元的部隊雖然打響抗戰第一槍,在妄想和日本何談失敗後,真正到和日本硬碰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棄北平;韓復榘為了保存個人實力,害怕蔣過來接收他的地盤,竟然抵制中央軍進入山東抗日,在全面抗戰爆發之時,竟然還想著扳倒蔣介石,全無大局觀念與意識。

閻錫山和他們的行為如出一轍,就是為了保存個人實力,從而主政一方,心中全無家國概念。對於軍閥,我們一再放低評價標準,從原來的抗戰算英雄,到最後,只要沒投降日本的都算有骨氣的,想想也是一種悲哀。

史論縱橫認為,民國時期中華的潰敗,實際上就是軍閥割據引起,如果我們能團結一致共同抗日,局勢斷不會那樣危機。


史論縱橫

  閻錫山抗日老實說乏善可陳,但他搞的太原兵工廠對抗日還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裝甲汽車是具有裝甲防護的輪式軍用車輛,其特點為具有較出色的機動性能和不俗的防護,安裝的裝甲可在中距離上抵擋大口徑機槍的射擊,其火力也不薄弱,一般裝備數挺重機槍,有的裝甲汽車甚至安裝了小口徑機關炮,是非常重要的輔助戰鬥車輛。如果說起來二戰時的裝甲汽車,各位讀者肯定想起來的是歐洲和日本的各類裝甲汽車,但實際上,在抗日戰場上的中國軍隊,也裝備了相當數量的裝甲汽車,並在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戰時日軍裝備的裝甲汽車)

  裝甲汽車在很早的時候便已進入中國,1924年,蘇聯援助給廣州國民政府裝甲汽車4輛,組建了鐵甲車隊,是為中國裝甲汽車部隊之始,經歷了歷次戰爭的洗禮後,裝甲汽車因為其火力強大,防護優良(相對於當時的中國戰場來說),得以逐步推廣開來,除了引進國外製造的裝甲汽車外,當時的中國軍隊也進行了自行製造裝甲汽車,而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所製造的裝甲汽車。

  

  (山西製造的裝甲汽車)

  1920年,閻錫山在太原興辦了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山西近現代的軍工歷史便由此開始,除了傳統的製造步槍,火炮等工廠外,有感於汽車在山西的使用增多,閻錫山於1934年在兵工廠內新設了汽車修理廠,除了修理汽車外,還在德國技師的幫助下製造裝甲汽車。當時每個月可製造五六輛裝甲汽車,是在進口的卡車基礎上直接加裝鋼板改造而成,為了增強火力,除了車體內部的重機槍外,還在車頂安裝了可旋轉的重機槍塔,此外裝甲汽車還攜帶衝鋒槍,手榴彈,火力非常強大。閻錫山使用這些裝甲車組建了一個鐵甲汽車大隊,不久之後,這些裝甲車將成為中國軍隊戰勝日偽軍的利器。

  

  (太原兵工廠)

  1936年11月,在日軍的指示下。偽蒙軍和由土匪組成的“大漢義軍”向綏北發起進攻,著名的“綏遠抗戰”就此爆發,起初中國軍隊獲得小勝,但在百靈廟一帶遭到偽軍的頑強抵抗,戰況陷入膠著,為了打破僵局,中國軍隊決定出動鐵甲汽車大隊。

  

  (參加綏遠抗戰的中國軍隊)


戰爭史

閻錫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久負盛名的地方實力派軍閥,把持山西政權數十年。然而,日本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斷將侵略之爪深入山西,這使得閻錫山思考如何在南京中央政府、日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政權三方勢力下生存,也引發後人對於閻錫山在抗戰表現的濃厚興趣。儘管抗日過程中,閻錫山率領的晉綏軍與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摩擦不斷。但是總體而言閻錫山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與中共、南京政權以及其他愛國人士聯合,共同努力趕出日本侵略者,贏得民族獨立。

閻錫山在抗戰中主要表現在“拒絕華北分裂活動”、“戰事之餘大力發展山西”、“多次調停地方實力派與南京方面爭鬥”、“與中共合作打造抗日模範省”。

一、拒絕華北分裂活動。一般認為閻錫山留學日本,與當時日本侵華的重要高級將領十分熟悉,“本能”要倒向日本懷抱。然而,閻錫山卻對日“不妥協”,號召各方團結起來,共同抵禦日寇。九一八事變後,閻錫山對抗擊日本武裝進攻也作過建議和策劃。倒向日本的王揖唐曾寄信:“外交內部均已辦妥,擬以入宋哲元軍中,效馬廠誓師法,通電抗日驅張,只得公一諾,即行發動。”。閻終不為動,予以抵制。1932年春,山東掌權者韓復榘亦派人勸閻共攻天津以驅張,擁閻再出,不讓馮玉祥參加。閻答覆說:“豈可再生內江?且山東已在日人虎視中,若此正所以與敵以隙,國事更不堪問矣”。他堅予拒絕。1935年六七月,駐華武官高橋垣、日本陸軍省滿蒙科科長等先後到山西,勸閻參加“華北自治”。閻發表公開信揭穿其陰謀。日本在策動華北獨立的同時,還策動內蒙獨立。國民政府為對付日本挑撥內蒙與中央關係,穩定內蒙局勢,1933年12月8日,內政部長於太原晤閻會商,蒙古自治政府組織原則,晉綏察三省皆同意。在日本策動內蒙獨立日益囂張時,1935年閻錫山曾與中央政府派來的特使三次會商。閻認為蒙古事件日趨嚴重,建議中央處置辦法如萬不得已時,可在察綏各設一蒙政會,以免一丟全丟。

二、戰事之餘大力發展山西。抗戰光靠“口號”、“通電”遠遠不夠,還得需要堅強的經濟實力、尤其是軍火工業、鐵路運輸、糧食加工、礦產、紡織等行業。閻錫山在山西本省倡言十年建設,並編訂《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案》,在山西省經濟建設方面有所建樹。他還建議中央政府“自強救國”。1935年11月出席了國民黨五全大後參與制訂國防計劃、《三十年防守國策》。閻錫山主張採取非常辦法充實國力 1932年閻錫山大力發展官僚資本。其中“山西人民公營事業”是閻錫山官僚資本的形式之一。“公營”事業的範圍極廣,大到鋼鐵煤炭等等重工業,小到火柴等口用品,山西人民的經濟生活無不包括其內。尤其是創辦西北實業公司,涉及礦業、紡織、化工、製造、特產五個行業,共計25個工廠、資本近3000萬;乙、修建同蒲鐵路,全長850餘公里。這些企業的建設與發展為山西抗戰奠定堅實基礎。

三、多次調停地方實力派與南京方面爭鬥,倡導多方協力對外抗戰。閻錫山雖然作為地方實力派的典型代表,與馮玉祥、李宗仁等人曾聯合反蔣,但是對於日本的侵略行徑,他卻是呼籲各方“尊崇中央”、協力抗戰。閻錫山努力勸止福建事變及西安事變,斡旋調停中央與地方關係。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發動兩廣事變。閻錫山自始即持勸止態度。6月4日閻致電陳、李、白(崇禧):“弟深知政府決非不抗日者,前此之多方設法,亦欲為國家民族謀安全耳。以抗戰求生存,雖敗亦不致為民族留遺憾,歷史留非議。況尚有不敗之道存乎此,則政府當局不能不負之責任也。我輩身與國家同休慼,自不能不以此重責政府。然若事前未能內外一致,則禦侮之熱忱反演成招侮之事實,似非計之得者也。閻錫山顯然站在國民政府中央一邊,說明政府並非不抗日,對政府措置有不當者可以進言,政府力量不足之處,可盡力扶助,更不便向中央直言者他可轉達。他強調全國要精誠團結,若內外不統一,則“禦侮之熱忱反演成招侮之事實”,非為得計。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楊虎城竭力想求得閻的支持,南京則倚重閻斡旋調停,閻之態度舉足輕重。閻氏責備張、楊“以救國之熱心,成危國之行為”.要他們慎重考慮如何處置善。

四、與中共合作打造抗日模範省。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態勢以及中央軍“趁火打劫”的“居心”,閻錫山經過反覆思考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可以說中國共產黨與晉綏系閻錫山集團在山西結成的統一戰線是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一省範圍內的率先實現。中共通過與閻錫山結成的統一戰線關係,使山西成為抗戰的戰略支點,成為“抗戰模範區”。中共通過與閻錫山的統戰關係,以山西為依託,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綏、晉冀豫三大抗口民主根據地,在人、財、物上獲得了補充,使自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力的支持了抗口戰爭。誠如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魏宏遠先生所言:“在八年抗日戰爭時期,山西是最引人注目的省份……中國的抗日遊擊戰爭,就是以山西為戰略支點,日益開展起來,從而揭開了抗口戰爭新的篇章。”

閻錫山與中共合作最為引人矚目的則是犧盟會。犧盟會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由閻錫山與中共共同推動下的抗日組織。1937年7月31口,閻錫山向在太原的彭雪楓正式表示,彭可以用紅軍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義公開進行活動。至此,閻錫山與中共正式建立起了公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7月,犧盟會根據北方局關於武裝群眾起來抗口的指示,為了發動廣大工人群眾參加抗口鬥爭,開始著手組織工會,並爭取閻錫山發給工人衝鋒槍500枝、步槍2500枝等武器,1938年成立太原工人武裝自衛旅。 據不完全統計,至1939年夏,犧盟會領導下的各界群眾救國會會員已發展到250餘萬人,其中工救會員20餘萬人、農救會員170餘萬人、青救會員30餘萬人、婦救會員30餘萬人。包括這些團體在內的犧盟會員達到300餘萬人。他們團結著近千萬的工農大眾,投身於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到1939年底,山西全省105個縣中有70個縣的縣長由犧盟會特派員和新軍幹部擔任,為以後的八路軍三大主力開入山西、開闢敵後抗口根據地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和基層條件,有力地推動了山西抗戰的發動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閻伯川先生救國言論選集》第二輯,現代化編譯出版社1946年版,第94頁;

2、王生甫:《犧盟會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3、魏宏運《綏遠抗戰時蔣介石的兩副面孔》,《南開學報》,2012年,第4期;

4、《閻錫山史料/文件/電報/要電錄存 北伐東北易幟暨膠東靖亂案:附零星雜件》,臺北“國史館”藏,閻錫山史料,檔號:116-010101-0052-116;

5、日木防衛廳戰史室編:《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6、《蔣中正電閻錫山張學良楊虎城等已抵南京及令波音機明晨飛陝飭容克明日來京等手令錄底》,臺北“國史館”藏,“隸屬卷名/件號蔣中正手令錄底(五) / 000”,檔號:001-016142-00032-000。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趙士見撰稿


朱言論史

個人感覺閻錫山就是一個負責任的軍閥,他只關心自己的地盤,雖說算不上一個民族英雄,但是至少至少他保護自己的地盤,不像張少帥。總體上來說是守土抗戰。


在抗戰初期,閻錫山沒有增援敗退的26軍,在抗日態度上也不積極。閻錫山早年曾在日本留學,和日本政要關係也很密切。辛亥革命後閻錫山成為山西都督。在逐漸控制了山西以後,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曾經想除掉閻錫山,但是閻錫山靠著自己八面玲瓏的手段,一直遊刃有餘。在中原大戰時他和馮玉祥組成反蔣聯盟,但是由於東北軍的入關,反蔣聯盟迅速瓦解。閻錫山宣佈下野。

閻錫山逃到日軍控制下的大連,在日本人的暗中幫助下他又回到了山西。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閻錫山和日本關係密切。他們的關係也很默契,故不招惹。閻錫山的底線是不允許任何人染指自己的地盤。所以對西邊的紅軍控制的地區是反對最強烈的。就這樣山西四方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用閻錫山的話說就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個都不行。”


所以蔣介石希望派30萬中央軍進入山西,但是閻錫山怕被蔣介石架空,堅決拒絕。閻錫山信誓旦旦的保證:“晉綏軍有能力阻擋日軍。”回到山西后,閻錫山就開始大量擴充軍隊。晉綏軍總兵力30萬,日軍在華北有16萬。但是戰鬥力是不能通過人數算的。

閻錫山提出守土抗戰,只要日軍不進攻山西,閻錫山也不干涉日軍。事實上當時的軍閥都是這種心理,鎮守河北的宋哲元和鎮守山東的韓復渠也是這種心理。但是閻錫山和宋哲元這樣說也這樣做了,而韓復渠就有些不地道了,因為和蔣介石鬧矛盾就放棄了整個山東。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回答過,很多人說責任在蔣介石,我個人覺得,無論責任在誰,保護地盤是一個軍閥的底線。

不過閻錫山雖然沒有同意蔣介石入晉,但是同意紅軍入晉,因為紅軍人少構不成威脅。雖然山西進行了激烈的抵抗,這有一些不錯的成果,但是戰略上的部署還是有些失誤,日軍繞過中國軍隊的層層佈防,很快進逼太原城下。太原會戰是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會戰,日軍動用了14萬人,進行兩個月的激戰才奪取了太原。雖然山西大部分地區落入日本之手,但是山西地形複雜,閻錫山撤入臨汾,很快便和日軍形成長期對峙。直到抗戰結束,山西也沒全部淪陷。閻錫山至少也做到了守土抗戰。


漁耕樵讀

閻錫山又稱閻老西,執掌山西達38年。山西至今流傳著許多閻錫山的故事。比如閻錫山把山西經濟發展的不錯的時候,修鐵路故意把鐵路修的窄,只能讓山西的火車走。山西人對閻錫山治理山西的功績還是十分肯定的。


抗日戰爭中閻錫山前期表現還是很好的,後來1940年以後,屬於口號喊的響了。閻錫山面對日時提出來“寧在山西犧牲,不在他鄉流亡”的口號。忻口會戰,閻錫山傷亡慘重,但是同樣痛擊日軍,阻擊日寇南進。後來配合八路軍完成了平型關大捷。

與日寇的血戰,兵力的傷亡使得閻老西害怕了,山西也丟了大半。閻錫山怕自己的兵被打光。因為據統計忻口會戰閻錫山晉綏軍傷亡達10萬。這與“修鐵路”的傳聞一樣,閻老西有點扣,有點自私。所以他開始與日本談判,要槍要炮,然後投降。日本則要他先投降,再給槍給炮,所以一直沒談攏。但是閻錫山還是和日本商量好,只要不打山西,就一同對付解放軍。閻與日軍夾擊抗日根據地,這和漢奸無異的行為為人所不恥。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從1911到1949年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長達38年,作為山西土皇帝的閻錫山幾乎把一個軍閥割據一方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他牢牢的掌控著山西,甚至將山西的鐵路都修成窄軌,將山西經營的滴水不進。

1936年,紅軍東征,一萬紅軍把十萬晉綏軍打得落花流水,蔣介石乘機派5萬人進入山西。,閻錫山在抗戰中忽而聯共抗日,忽而聯蔣拒共,忽而聯日剿共,可以說是長袖善舞。


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簡稱犧盟會,並獲取閻錫山發給工人衝鋒槍500枝、步槍2500枝等武器,10月犧盟會已經基本成為我黨的外圍組織。 據不完全統計,至1939年夏,犧盟會領導下的各界群眾救國會會員已發展到250餘萬人,他們團結著近千萬的工農大眾,投身於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到1939年底,山西全省105個縣中有70個縣的縣長由犧盟會特派員和新軍幹部擔任,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綏、晉冀豫三大抗口民主根據地,在人、財、物上獲得了補充,使自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力的支持了抗日戰爭。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閻錫山擔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曾親赴雁北前線指揮軍隊迎擊日軍。閻錫山曾下令堅持“守土抗戰”並命令雁門關外各縣縣長“死守縣城,存亡與共”。在閻的領導下國共密切合作,取得了雁門關大捷,奇襲陽明堡,平型關大捷等勝利,9月忻口會戰爆發。閻錫山的晉綏軍、衛立煌指揮的中央軍和共產黨的八路軍,相互配合,對日寇進行那頑強的抵抗,也給日寇以沉重打擊,但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太原失守。


閻錫山多次調停地方軍閥與南京政府關係,極力倡導統一抗戰。閻與馮玉祥、李宗仁等人曾聯合反蔣,但對於日本的侵略行徑,他卻是呼籲各方“尊崇中央”、協力抗戰。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發動兩廣事變。閻始即持勸止態度,他強調全國要精誠團結,統一對外;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後,閻氏責備張、楊“以救國之熱心,成危國之行為”.要他們慎重考慮如何處置善。


1939年12月聯合蔣介石發動晉西事變,及日寇大舉進攻基本結束,山西抗戰進入相持階段。閻錫山眼看著日本佔領了山西,共產黨在山西敵後的影響力也迅速擴大,閻錫山開始感到不安。其準備把寶壓在日本人身上,甚至與日本簽訂合議,內容中要求其脫離重慶國民政府,但是閻錫山一直沒有“落實”。但是也由原來聯共抗日,變成了聯日反共。開始進行肅清運動,大肆捕殺我黨人士,其中劉胡蘭就是死在閻錫山手中。

1940年日本攻勢放緩,閻錫山與日本方面開始接觸,並且簽訂《日閻停戰基本協定條款》商定雙方停止敵對行動,閻錫山脫離重慶政府,日本為閻錫山提供武器裝備等等條件。甚至閻錫山與日寇開始進行了所謂“安平會議”。

1945年當閻錫山得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與日軍協商,要求其向閻錫山投降。之後閻錫山收留日偽殘軍,為其後來進行反共活動,留下充足砝碼。


其8年抗戰過程中,其抗戰建樹確實有。雖然與日軍之間有過合流,但是並不是真心賣國。而是隻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偏安一隅。其治理下的山西,在當時算的上全國前列。

“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合法。” 就是他在抗戰中表現最佳總結。


美麗青春您真痘

作為從小聽閻老西故事長大的山西人,我給你講講閻錫山是怎麼抗日的。

閻錫山這個人,很有才能,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掌握山西軍政大權,先後把勢力滲透進入山西的馮玉祥張學良蔣介石都沒能多去閻錫山這個“山西王”的寶座。



對於閻錫山的抗日,我簡單歸納這樣幾點。

1,二戰區長官盡心盡力。

作為二戰區長官,領導八路軍,晉綏軍中央軍的山西方面大佬,閻曾親赴雁北前線指揮軍隊迎擊日軍。閻錫山曾下令堅持“守土抗戰”並命令雁門關外各縣縣長“死守縣城,存亡與共”。

從1937年八月底,到11月初,二戰區國共密切合作,取得了雁門關大捷,奇襲陽明堡,平型關大捷等勝利,23天死守忻口,重創日軍。在閻錫山領導下,陝西成為了國共合作抗日的模範區。

2,三顆雞蛋上跳舞,臨深履薄。

1936年,紅軍東征,一萬紅軍把十萬晉綏軍打得落花流水,蔣介石乘機派5萬人進入山西。於是,閻錫山在抗戰中忽而聯供抗日,忽而聯蔣拒共,忽而聯日剿共,可以說是長袖善舞,機關算盡,最終也保不住山西這塊地盤。

3,犧盟會決死隊立功無數。

1939年夏犧盟會和犧盟會的新軍已發展為 50個團,約5萬餘人;在山西的7政區中,有 5個行政區及其所屬縣的政權由犧盟會掌握,在 105個縣中有70個縣長由犧盟特派員(共產黨員)擔任。

有了犧盟會,山西的抗日戰爭才牢牢掌握在我黨手裡,從此,日軍再也不能攻破黃河防線,開啟川陝計劃。這裡面有閻錫山的一份功勞。

4,閻老西迷信怕死。

閻錫山抗戰期間,因為迷信有幾件小事很有趣。

蔣介石要來山西視察,閻錫山特意把迎接地選為介休,意思是讓蔣介石休息退休。當時人們都說閻老西真小氣。

太原被佔後,二戰區司令部遷往陝西洛川,閻錫山覺得這是讓我閆百川(閻錫山字百川)日落西山。於是二戰區司令部遷到了宜川縣秋林鎮——宜川,這是閆百川的福地啊!形勢好轉,閻錫山又遷往黃河對面的吉縣南村坡。南村坡——這是“難存伯”,這是讓我閻伯川存不下去啊!於是又改名為克難坡,激勵大家克服困難抗戰必勝。

去壺口瀑布旅遊的話,記得看看黃河兩邊的這兩個二戰區司令部,買點好吃的吉縣或者宜川蘋果回去。去年我去壺口瀑布,堵車沒進去,買了兩箱蘋果回去,很好吃。

在我們山西,太多閻錫山的故事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從1911年辛亥革命太原起義成功,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橫跨整個民國38年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可謂軍閥的巔峰了。閻錫山幾乎把一個軍閥割據一方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他牢牢的把控著山西,甚至將山西的鐵路都修成窄軌,將山西經營的滴水不進。那麼,面臨日本侵略、山西淪陷的危險,閻錫山在抗戰中是什麼表現呢?


抗戰初期積極抗日。閻錫山一貫自詡“在三個雞蛋上跳舞”,面對日本人、共產黨和蔣介石,閻錫山左右逢源,堪稱最成功的投機者。全面抗戰之前,閻錫山面對日寇的侵略,他的口號是“守土抗戰”。很顯然,閻錫山的“土”當然是他的地盤——山西省。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人不進攻山西,那麼,他也不會與日寇為敵。

但是面對日本意圖佔領山西的威脅,顯然日本這個雞蛋他跳不成了。也許出於作為一箇中國人愛國的本性,也許面臨根本利益——山西被日本攫取的危險,也許兩者都有,閻錫山在全面抗戰初期,放棄了自己“三個雞蛋跳舞”的政策,積極聯絡共產黨和國民黨中央軍,與日寇展開了奮戰。

1937年9月,忻口會戰爆發。閻錫山的晉綏軍、衛立煌指揮的中央軍和共產黨的八路軍,相互配合,對日寇進行那頑強的抵抗,也給日寇以沉重打擊。但是,面對日寇的絕對優勢,三方的努力並沒有扭轉山西的敗局,隨著日寇的南下,閻錫山的老巢太原淪陷。



1939年,日寇的大舉進攻基本結束,山西抗戰也進入了相持階段。失去了絕大部分地盤的閻錫山,不得不退往陝西宜川縣秋林鎮。眼看著日本佔領了山西,共產黨在山西敵後的影響力也迅速擴大,閻錫山開始感到不安。面對強大似乎不可戰勝的日軍,閻錫山開始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他甚至產生了借日軍之力,消滅共產黨的想法。

1940年,閻錫山幾乎走到了成為漢奸的邊緣。他派部下趙承綬多次與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談判,並達成了一系列口頭協議,雙方甚至達成了停止敵對行動,閻錫山脫離重慶政府,日本為閻錫山提供武器裝備等等條件。甚至閻錫山與日寇開始進行了所謂“安平會議”。



但是最終,也許看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後日本失敗的可能,也許閻錫山最終良知發現,閻錫山最終並沒有與日軍達成協議,更未投敵,他趁午休時刻逃走。隨後受到日軍報復後的閻錫山,勢力進一步萎縮,也再沒有與日寇展開戰鬥,直到日本投降。

閻錫山在經營地方方面冠絕眾多軍閥,山西在民國期間也以“模範省”著稱。閻錫山在山西省建成了當時民國最完善的教育體系和相對完整的軍工體系。尤其是號稱中國三大兵工廠之一的太原兵工廠,使得晉綏軍有了輕重武器齊備的裝備體系。



但是閻錫山做的這一切,最終也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為了維護自己的勢力。所以在抗戰爆發後,為了自己的地盤,閻錫山可以積極抗戰,同樣為了保護自己的勢力,他也可能消極應對。用閻錫山自己的哲學來評價他在抗戰中的表現,再合適不過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