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爲何遭打擊?

近年來,智能製造熱潮席捲神州大地,成為推進“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最重要的舉措。其中,智能工廠(Smart Factory)作為智能製造重要的實踐領域,已引起了製造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中國製造2025為何遭打擊?

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戰略諮詢委委員屈賢明曾展望,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世界第一;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天裝備等大部分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也有一些行業中國與世界強國還有一定差距,如集成電路、民用航空等。

屈賢明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中國製造仍有些薄弱環節,如芯片、航空、醫療器械等,需要大量進口。如果到2025年的七年時間裡,中國能夠迎頭趕上或接近,受制於人的因素就會大大減少,話語權也會增加。

“美國產業界將製造環節部署在中國等海外國家,將研發、設計、銷售等環節留在國內”,屈賢明說,如果在十大領域趕上,中國將會進入產業鏈的中上游環節,與美國形成競爭,威脅其地位。美國非常忌憚中國製造2025,說明這份文件的制定打到了其痛處。

中國製造2025為何遭打擊?

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的三重門

通過網絡及軟件管理系統把數控自動化設備(含生產設備,檢測設備,運輸設備,機器人等所有設備)實現互聯互通,達到感知狀態(客戶需求,生產狀況,原材料,人員,設備,生產工藝,環境安全等信息),實時數據分析,從而實現自動決策和精確執行命令的自組織生產的精益管理境界的車間;

智能工廠

以工廠運營管理整體水平提高為核心,關注於產品及行業生命週期研究,從客戶開始到自身工廠和上游供應商的整個供應鏈的精益管理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實現,從滿足到挖掘,乃至開拓和引領客戶需求開始的銷售與市場管理能力提高;提高環境,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研發水平;

提高整個工廠生產水平,提高內外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售後服務管理水平,提高能源(電,水,氣)利用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通過自動化,信息化來實現精益工廠建設和完成工廠大數據系統建立和發展完善,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實現從客戶開始到自身工廠和上游供應商的整個供應鏈的精益管理,這是智能工廠;

智能製造

以提高國家競爭力為核心,關注整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和領域以及對應農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組成部分的產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結合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大數據系統(含軟硬件建設)幾個方面來實現精益管理思想文化,從而保證製造業的永續經營,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製造業;

但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展開,由歐美把控的高端製造受到中國衝擊。我們的同類產品質量高、數量足關鍵還白菜價。自然會迅速佔領市場,除了滿足中國本土市場之外,還能迅速贏得海外客戶的青睞,並且也能在非洲、拉美甚至印度獲得穩固的客戶群體。這就等於佔領了歐美製造業無法觸及的市場盲區,並封死了歐美未來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關鍵的是,歐美本國客戶也不傻。放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不買,買坑爹貴的國貨?像芯片、電子信息技術、大型客機等一直被西方壟斷並藉此壓制中國的產品,在未來,中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反過來出口西方,把他們賺走的錢加倍拿回來。

現在你明白為何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如此敏感了吧。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而中國製造2025戰略就等於讓西方徹底喪失了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前,咱最多就是摸鷹過河。而如今,咱也開始薅鷹的毛了。你說他們能不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