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離去爲何如此牽動人心?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所謂芳華,便是綻放在每個人的記憶中。

6月4日上午,淳安殯儀館最大的悼念廳內哀樂低迴,來自十里八鄉的近千名幹部群眾,他們手持著白色菊花和自制悼念牌,噙著淚水列成長隊,只為送一名“80後”幹部最後一程。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徐遂,1982年9月出生,鳩坑鄉人,2005年2月起先後任淳安縣浪川鄉人武部幹事、人武部副部長、司法所所長、綜治辦主任,2015年7月起先後任淳安縣鳩坑鄉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2018年5月31日,他在公務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遇難,年僅35週歲。

這位看似普通的基層幹部,他的離去為何如此牽動人心?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1“他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個兵”

徐遂是鳩坑鄉塘聯村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徐遂的姐姐徐早霞說,徐遂從小喜歡當兵。高考後,徐遂報了好幾個專業,每一個都和“兵”有關,最後被浙江工商大學的人民武裝專業錄取。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徐遂的“軍人”作風,從2005年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便給同事留下深刻印象。時任浪川鄉副鄉長汪家富至今依然記得,徐遂來鄉里報道第一天,由於看到保潔員忙不過來,便起早義務幫忙清掃大院。他開始以為這不過是“新人”的表態,不料這個一掃就是整整10年,直到他調離。後來不少同事看著熱鬧,也跟著試了試,但卻沒有人能和徐遂那樣堅持下來。光這件事,便讓不少同事打心裡佩服。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徵兵是基層人武工作的重點。徐遂在浪川鄉工作期間,將這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該鄉曾連續兩年被評為杭州市先進基層武裝部。

徐國良是洪家村村委主任,也是該村民兵連長。2011年徵兵時,徐國良20歲的兒子在上海當廚師,每月近5000工資,不太想去參軍,他一籌莫展。徐遂得知情況後,從參加硬性體檢,到去縣裡正式體檢,幾次面對面做工作。最後,徐遂和這位小夥子算了三筆賬:保家衛國的政治賬,個人收入的經濟賬,發展前途的成長賬,最後成功說服了他。

浪川鄉人武部長陸健說:“2014年徵兵,徐遂本來是在外面掛職鍛鍊,但他主動請假從掛職單位趕過來參加徵兵工作,這一點是我沒想到的,那一年我們超額完成徵兵任務,這個功勞是離不開徐遂的。”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2015年起,徐遂成為鳩坑鄉人武部長。在他的努力下,當年鳩坑鄉大學生入伍比例就達100%,居全縣之首,該鄉也因此被評為杭州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去年年中,鳩坑鄉黨委書記徐國建跟徐遂商量,希望在軍民融合上有所創新。經過一番思考後,徐遂主動和縣人武部對接,一場全省首創的“愛國擁軍、情繫國防”農民運動很快轟烈開展。

“徐遂最大的願望就是當兵。”孫綵鳳說,當兵便是丈夫的“理想”。

2“好像沒有他完成不了的任務”

不斷面對更加艱鉅的工作,這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基層幹部的常態。

2012年,汾口浪川生態產業園徵地項目正式啟動。根據上級的要求,必須在3個月內拿下2577畝的徵地任務,徐遂成了徵地組的主力隊員。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在王偉霞記憶中,為了把徵地工作做好,徐遂每天天不亮就上農戶家門,推心置腹地和他們講政策,量土地,3個月基本沒有踏進家門一步,還錯過了清明和端午,但從未聽到他喊過一聲累。“有一天下著暴雨,聽說一戶外地打工的夫妻剛回家,我們和村幹部趕緊上門做思想工作,可兩夫妻卻始終不肯開門,還把村幹部給罵走了。而徐遂考慮到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便全身溼透地在雨裡站了兩個半小時,農戶打開門那一刻,他仍然笑得一臉和氣。”

“還有一次,為做通農戶的思想工作,徐遂在對方家裡坐了整整一天,對方拿出《毛主席語錄》一段段讀給徐遂聽,其他人都忍不住笑了,但徐遂卻是一臉認真。後來,徐遂將這家的一畝地不厭其煩地量了七遍,從早上七點折騰到第二天凌晨兩點……”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最後,憑藉著韌勁和耐心,徐遂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

“好像沒有他不能完成的任務。”在基層工作中,面對任何一道難題,徐遂總能迎難而上,找到解決的辦法。

2015年,徐遂從浪川鄉調至鳩坑鄉。這一年,鳩坑鄉剛入選杭州有機茶葉小鎮試點,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當這個任務交給到崗不久的徐遂時,他沒有二話,600多名茶農,他一家一戶的走。茶農管利民說:“那段時間,常常在天黑的時候碰到徐遂,每次見到他,總是抱著一堆宣傳資料,講有機種茶、講不要打農藥。”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鳩坑鄉萬歲嶺茶葉專業合作社的陸發田還清晰地記得,為了開發一處800米高的荒山,徐遂拿著柴刀上山砍灌木,等到下山時,腿上盡是“血口子”。這股“狠勁”,感染了陸發田和其他5位茶廠業主,他們投入1000餘萬元,升級設備、改進技術。不到兩年時間,鳩坑茶創建成為了我縣首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鳩坑被評為浙江省農產品出口有機茶示範基地。

綜合治理工作是不少基層幹部眼裡的“頭痛活”,徐遂對此同樣很有“辦法”。

浪川鄉浯溪村的張衍林,在2010年成為了司法矯正對象,每個月需去鄉里彙報一次。剛開始,張衍林覺得這特別丟人,很不配合。徐遂上門工作時,他甚至大罵:“你這人精神病啊,天天往我家裡跑,不嫌煩嗎?”張衍林有心抗拒,但最後卻被徐遂折服了。原來,徐遂為掌握他的情況,竟每月去他家裡四次,時間整整持續了一年。“徐遂騎電瓶車從鄉鎮府到我們村,要花一個小時呢。”“服氣”了的張衍林,開始將徐遂當做良師益友,如今不但開起了建築材料店,而且還開上了奧迪汽車。他說,這一切改變,都是徐遂給的。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2013年,杭州市開展邪教人員矯正活動,鄉里有個接觸過邪教的村民聞訊後躲了起來。後來大家發現,他家養兩頭豬從來沒餓過,猜測是晚上偷偷喂的。於是,徐遂和同事一起去豬欄蹲點,手腳上被蚊子咬出了密密麻麻的包,終於在半夜“逮住”了對方。經過徐遂耐心說服,這位村民於次日心服口服地去杭州參與矯正了。

3“百姓增收是他心中最大的牽掛”

消薄增收,這是基層幹部的重要工作。作為分管大工業的鄉鎮副職幹部,徐遂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產業和資源,發揮助農增收的作用。

來到鳩坑鄉後,徐遂發現當地養蠶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有不少蠶農在飼養小蠶時,死亡率特別高。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推廣“小蠶共育”。

沒想到,這個“構思”卻遭到了一些蠶農的反對。“小蠶共育,有場所嗎?”“萬一共育期間出問題,全村的蠶會一窩端,後果誰承擔?”賦置村是鄉里最大的養蠶村,蠶農近百戶。徐遂決定,就從該村入手,把蠶農的思想工作做通。

村民意動了,但徐遂卻發現一個問題。那間下山移民的閒置房,附近的路不好走,而且旁邊存在安全隱患。為消除這些問題,徐遂在春節後向鄉里爭取了15萬資金,實施小蠶專用“保姆室”、村道改建和防洪堤修復工程。4月14日,在該鄉春蠶開始飼養前六天,這項工程順利完工。

“小蠶共育”很快大受歡迎。據鳩坑鄉統計,今年該鄉通過“小蠶共育”生產的春繭,已佔了春繭總量的70%。5月28日,徐遂去世前兩天,鳩坑鄉春繭開收。當天該鄉蠶繭每擔定價3000元,比去年同期高了700元。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年紀大了最怕養小蠶,小蠶共育解決了我們的最大難題。”這些天,賦置村裡餘坑清、餘和鳴、唐雪香等六七十歲的老人一直在唸叨徐遂的好。

集體經濟薄弱,是鳩坑鄉絕大部分村的現狀。金塔村是徐遂的聯繫村,以前的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村支部書記管士勤和村委副主任姚林福說,徐遂來了之後,一招就使村集體經濟有了春意。“徐遂得知村集體在海拔500米的毛坨嶺有片70畝的荒地,他便跑前跑後,將這塊沒人願意要的地以5000元每年的價格‘嫁了’出去了。村裡老茶廠遷建,他也是通過招拍的方式,使新茶廠的租金溢價了5倍……”

百姓的增收,永遠是徐遂心中最大的牽掛。為了助推全鄉削薄增收,徐遂根據不同村的情況制定了不同方案。如今,鳩坑鄉9個村中已有6個村實現了削薄增收,還有3個村,徐遂去世之前也正積極籌劃發展思路。

4“他是一個心有大愛的人”

2011年冬天,浪川隧道口發生了一起慘烈的車禍,一位村民用電瓶車載著放學的兒子回家,被一輛行駛的車輛撞倒,小孩當場被撞飛到路邊一個池塘裡,腦袋被撞破,現場慘不忍睹。徐遂當時剛剛趕到車禍現場,看到這一幕,想都沒想就跳到池塘裡,立即把小孩屍體撈起來。鮑善平哽咽說,車禍這事大家都知道,但徐遂撈小孩這事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徐遂去世後,一名群眾哭著跑來告訴大家的。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有事找小徐”,當地村民遇到麻煩時,總是最先想到徐遂。金塔村金塔自然村村民江雪萍的丈夫因病去世,上有80多歲的公公,下有上小學的兒子,家庭困難,雖有600元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遠不能保障家庭基本開支。徐遂得知後,多方爭取政策,幫她提高到了1100元每月。他說,要讓江雪萍家基本生活過得去,不然他心中過不去。

浪川鄉芳梧村75歲的村民王芝柏,他永遠忘不了2015年徐遂調走的那一天。“那天他說想和我一起吃箇中飯。他為我點了一碗麵,對我說‘長長利事,健康長壽’,又說‘大伯要保重身體,我年輕,以後還有機會見面’,沒想到這竟是最後一面!”王芝柏泣不成聲地說。

王芝柏是被辭退的民辦教師,無子女,因早年將半間住房賣了,2010年從杭州打工回家後,連住的地方也沒有。剛剛擔任綜治辦主任的徐遂,在處理該鄉民辦代課教師上訪退休待遇問題時,發現了王芝柏生活的窘狀。2011年4月27日,王芝柏被徐遂叫到了辦公室,開頭便是一句:“王大伯你的退休金和低保一起,每個月才300多塊錢,生活是不是有點困難?”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在徐遂介紹下,王芝柏有了鄉里繭站幫忙收繭的機會。此外,徐遂又為他在鄉工辦安排了一間空房間,以方便老人起居。“從2011年開始到2018年,每年除夕晚上都打電話給我拜年,在浪川工作的四年時間裡,他每年正月一上班都要來看我,還會塞給我一個紅包,每次裡面都是160元錢,紅包袋上寫著‘六六順利’。”

2017年8月11日,鳩坑鄉組織無償獻血活動,計生幹部餘良志無意間“撞破”了徐遂的一個秘密。當徐遂第一個走進了獻血車後,獻血辦的工作人員拿起獻血表格嘀咕了一句“徐遂,這名字好熟悉啊,好像每年都獻血。”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一般累計獻血量達到4千毫升是要頒發榮譽證書,徐遂獻血量超過4千毫升,可是我都沒有給他落實過這些福利呀。”餘良志說,後來到獻血辦一查發現,徐遂從2002年到2017年,總共登記獻血13次共4600毫升。

“徐遂剛剛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獎狀還沒來得及發下來,人卻已經走了。”淳安縣獻血辦主任唐冬梅惋惜道,“他是個心中有大愛的人。”

6月4日,徐遂的追悼會現場。幾乎每個為他送別的人,都能隨口講出兩三件徐遂“順手”辦了的“小事”:村民不會打字,更不懂怎麼辦營業執照,他全程跑腿代辦;村民發展產業受限於交通,他跑部門“討”來15萬元修路;給村民打電話發現停機了,順手給對方存進50元……點點滴滴,大家都記在心裡。

5“他是個不喝茶的茶鄉人”

徐遂是土生土長的鳩坑人。本地人的身份,為他開展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鄉里鄉親“通融一下、照顧一下”的請求,也極大考驗了他的“自身定力”。

在鳩坑鄉分管“無違建創建”工作期間,徐遂的小姑姑家住金塔村曹家自然村,12個平方的附房沒有得到審批就蓋了起來,如果不把這件事處理好,其他村民的工作就難以開展。

“為什麼要拆自家的房子,當個幹部有什麼了不起”姑姑的罵聲,“你姑姑家的房子能不能不拆”父母的求情聲,時時在徐遂耳邊響起。最後,徐遂一方面多次上門做姑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卻沒有降低工作標準,很快帶著工作人員將附房進行拆除。徐遂的姑姑心疼剛建好的附房,在一旁急得直跺腳。

“當時我看到他姑姑急紅了眼,現在徐遂不在了,姑姑每天都不停地掉眼淚,想著徐遂的好,這麼好的幹部去哪裡找哦。”村幹部洪灶根說。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徐遂的三姑父徐四順辦了一個茶廠,因沒有地方攤青,就想在自家門口的曬坦上搭個陽光房,但徐遂說這是違章建築,至今也沒敢搭。

在他的帶領下,親戚老鄉不再求情、書記主任不再觀望,黨員帶頭示範、群眾日漸理解。2016年,鳩坑鄉順利完成“無違建鄉”創建,拆出了美麗鄉村、拆出了發展空間。

在茶廠技改提升中,很多茶農嚐到了技術升級的甜頭,實現了增產增收,不少茶農為了表示感謝,紛紛向他贈送茶葉等禮品,但徐遂都拒絕了,由此被老鄉戲稱為“油鹽不進的黑包公、不喝茶葉的茶鄉人”。

徐遂的好口碑就是這樣一點點在村民中傳了開。村民們都說:“徐遂這樣的幹部我們是打心眼裡佩服,百分百地信任。”

6“他總是把榮譽讓給別人”

在同事和群眾眼裡,徐遂是個不折不扣的能人和忙人。

工作多年來,因表現出色,徐遂曾先後被授予浙江省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杭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淳安縣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2011年、2014年還兩次榮獲個人三等功。可是,無論榮譽多麼大,他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別人,而把工作留給自己,卻成為了常態。

“浪川鄉徵地後遇到縣裡評選‘十佳最美鄉鎮幹部’,徐遂同志才是最有資格當選的,可是他絲毫沒有猶豫就把這份榮譽讓給了我……”一想到徐遂,王偉霞的鼻子就開始泛酸。

去年茶廠改造,稍微鬆鬆標準便可輪到三姑父徐四順,但徐遂始終沒有給名額。徐四順揶揄徐遂說:“像你做事這麼實實在在的人,想升官是爬不上去的。”徐遂卻說,“我不要爬上去,我只要認認真真把自己事情做好就好了。”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2017年年底,鳩坑鄉班子中可推薦1名同志作為轉任重要崗位人選。作為合適人選之一,徐遂卻主動讓賢給年長一些的同事。他說:“我還年輕,以後還有很多機會,還是推薦其他同志吧。”

徐遂每次去二姑家總是風風火火。二姑讓他喝一杯水、歇一會再走,他總笑著說:“工作忙,沒時間。”二姑讓他偷偷懶,他卻說:“工作的事情要認認真真、盡心盡責的,要做就要最好。”

“徐遂做事從來不張揚,不少人都喜歡談成績,但是他卻只談工作哪個地方還做得不好,哪個地方還可以再提升。”公事多年的同事鮑善平感慨說。

7“他自己的困難從未向組織提過”

徐遂曾幫助過許多人,但是對於自己的困難,他卻從來沒有向組織提起過。

在山核桃開打期間,徐遂要值班負責全鄉生產安全工作,很少能回家幫忙。家裡幾棵山核桃樹,每年能產2000多斤山核桃,這些年基本上是三姑父、表姑姑等親戚幫忙打的。就算過年,親戚也很難見著徐遂。“去年過年,總算在村裡遇見了徐遂。他是30晚上回家吃飯的,初一早上吃完早飯又去上班了。”三姑父徐四順說。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2011年兒子“跳跳”出生了。因為徐遂父母身體不好,妻子孫綵鳳便辭職在家照顧小孩。“雙休日,徐遂要不在鄉里值班,要不就是幫村民辦事情。”丈母孃茅湖英說,徐遂總是在忙,只有放長假才在家裡多待一會,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家庭雖然困難,但徐遂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直到徐遂去世後,大家才瞭解到,由於條件有限,徐遂一家住在千島湖縣城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裡,至今仍有近十萬元的房貸沒有還清……

“徐遂說等退休以後就輕鬆了,讓兒子‘跳跳’出去,我們要麼去鳩坑山裡弄塊地,要麼去餘姚種田。他喜歡吃我爸種的大米,他想去學,自己種一點。”孫綵鳳說。可是,這美好的願景,徐遂再也不能陪著她實現了。

以行遂志,淡如開水,卻留下永恆芳華。

徐遂這名“白開水”式的、最解渴的基層幹部,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縱然千人哭喊,也未能將他喚醒。但是,他那平凡點滴中呈現出的精神之光,卻深深潤澤了淳安山鄉,成為了引領人們不斷前行的力量。

熱文精選:

依法防汛防災,積極構建平安淳安

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他的离去为何如此牵动人心?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最全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