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不再是「香餑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窘境!

近幾年來,報考醫療專業的風向有所改變。今年會有多少高考學生報考醫學專業?恐怕形勢不會太樂觀。同時,從網絡輿論的風向也可以看出,醫療專業並不是像從前那樣廣受好評!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象,現如今的醫療專業前景又是怎樣的呢?

青年為什麼不願意學醫?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投入多、回報低、壓力大、風險高。醫學人才成長相對較慢,其實醫學生大多知道,本科學習大多需要5年。同時,醫療這個行業更需要的是高學歷人才,因此大多數還需要考研,同時剛剛進入這個行業也不會馬上上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積累,一般在40歲以後才成熟,但同時在別的行業,可能早就有所成就。相關教授認為,年輕人如果就此畏懼學醫,不得不說與年輕人的價值取向有關,太急功近利。

當醫生不再是“香餑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窘境!

然而,確實對於畢業生而言,醫學畢業生薪酬低也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在廣東省2013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醫學類畢業生的平均就業薪酬最低,僅為2394元/月。在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中,醫學類畢業生排名倒數第三,就業率92.64%。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正是導致醫學生想轉行的重要原因。

同時,不少醫學生埋頭苦讀5年甚至8年,卻找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由於醫學生所學知識的專業程度較高,很多人轉行後都不同程度地荒廢了所學。但是與之相對的,基層對於醫療人才卻十分的渴望。以江蘇蘇北地區為例,基層醫療機構大專以上文憑的醫生佔比都非常小,更不要說碩士和博士了。

當醫生不再是“香餑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窘境!

當醫生不再是“香餑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窘境!

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公黑龍江衛生人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