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獲報償的王興和他的「暖科技」美團點評

始終用技術做正確的事情是美團成為美團的關鍵所在。

美團點評終於要 IPO 了,對於王興來說,這很可能會是他主導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美團之前,王興被視作一個充滿極客精神但經歷尷尬的創業者。在美國高校讀博士卻選擇退學的他開了國內很多產品的先河,但又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比如,他率先在國內做了實名社交網站校內網(人人網前身),卻以賣身他人為結局;他做了國內微博的鼻祖飯否網,最終敗給了「神秘力量」。反而是美團點評這家以團購起家,遠不如他以前產品酷炫的公司,讓王興創業夢走得最遠。

终获报偿的王兴和他的「暖科技」美团点评

根據美團點評招股書透露的內容顯示,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美團網、大眾點評、美團外賣和摩拜單車。在一些人眼中,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它的這些業務種類龐雜卻都沒有什麼科技含量。但這不妨礙王興看好美團點評的未來,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王興認為美團點評將來能夠成長為騰訊、阿里級別的巨頭。

騰訊和阿里是中國目前市值最高的兩家科技互聯網公司,美團點評 600 億美元的估值與之相比相距甚遠。那麼,王興的底氣在哪,被視作極客代表的創業者真的不重視技術嗎?

技術對美團點評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互聯網圈,美團點評絕對是極特殊的存在。不僅是因為它由兩家原本是打生打死的競爭對手合併而成,更因為從外賣到打車再到共享單車,它總是在進入新的領域,並且每次進入新領域最終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终获报偿的王兴和他的「暖科技」美团点评

很多人將其歸結為美團點評的地推、運營能力強大,卻忘了美團點評其實是一家科技驅動的公司。人們習慣性的認為美團的外賣業務靠地推綁定商家、招募騎手,貓眼靠銷售拿下影院、共享單車靠足夠多的自行車和運營人員,美團和科技根本搭不上邊。其實不然,對於美團而言,技術同樣是革命性的工具,更是撐起美團比肩阿里、騰訊願景的真正底氣。

以外賣業務為例,要讓每一份美團外賣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用戶手中並不簡單,每天在用餐時間一座城市有數以萬計的會點餐,而送餐過程中更是涉及到大量的騎手調配、路線規劃。

為了保證這項業務的正常運轉,據《商業與生活》報道,「美團現在擁有超過 6000 人的工程師隊伍,他們自己研發的外賣智能配送調度系統每天匹配 50 多萬外賣小哥,100 多萬商家,1000 多萬消費者,基於海量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確保平均配送時長不超過 28 分鐘。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複雜度最高的多人、多點實時智能配送調度系統。」

事實上這已經是美團外賣成熟後的模式,在外賣大戰剛剛興起的時候,一切方興未艾。據 2013 年,時任美團網技術委員會主席夏華夏在一場公開演講中曾提到,他們是如何利用技術進行對供應鏈環節進行優化的,具體包含智能商家管理、自動上單、在線 PS 等諸多底層技術。

终获报偿的王兴和他的「暖科技」美团点评

美團網技術部的牆上,赫然寫著「美團技術部,要麼牛逼,要麼滾蛋」 圖 | CSDN

比起當時競爭對手鋪天蓋地的廣告,美團選擇了用看上去瑣碎技術切實給普通消費者、普通商家帶去便利,這也讓它有機會往產業深處走,形成美團與商家、消費者的深度綁定。美團不是第一個做外賣的公司,但數據顯示目前美團佔據 62% 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或正發生在酒旅、打車領域。

用暖科技做正確的事

王興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曾提到美團點評只關注核心,不關注邊界在哪。意即美團不給自己的業務發展設限,只要這個業務符合「eat better,live better」的宗旨,只要符合王興「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美團第三。」的原則即可。

從外賣業務出發,美團打車、貓眼電影等都是美團構建自己商業生態的重要一環。但有時候,美團做的事情不那麼讓人理解,甚至有點「土」。比如,當其他公司研發技術做無人駕駛,做充滿概念性質的自動駕駛汽車時,美團的新業務卻是利用無人駕駛技術給別人送外賣。

终获报偿的王兴和他的「暖科技」美团点评

今年 3 月,美團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測試了無人車送喜茶。旁觀者拍攝的視頻顯示,無人車帶著一個小小的集裝箱,裡面裝著幾杯打包好的奶茶,一路躲過行人和各種路障,最終穩穩當當的送到了目的地。

不難看出,美團仍然對前沿技術充滿熱情,但相較於其他主流廠商研發汽車而言,美團更強調從公司業務的核心——「eat better」出發,圍繞「吃」做服務品類研發。這樣的舉動看似不合常理,但細思之下卻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用無人車送外賣,比起載人或許不那麼酷,但卻更接近美團點評想達成的目標。

事實上,不知不覺中,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在無人車和無人機領域已經完成多輪研發迭代, 申請了 60 項技術專利。用技術做一個不那麼酷的事情,用技術解決切實存在的問題,或許是美團能夠在進入的每個領域中都能做的很好的重要原因。美團在使用技術方面或許不酷炫、但對於使用美團產品的消費者和商家來說,一定夠「暖」。

美團點評的這種不給自己設限、重視核心業務發展,用技術做正確的事的商業模式並非沒有先例,被外媒視作有望率先突破萬億市值的亞馬遜同樣如此。事實上,王興本人曾在多個公共場合表達對亞馬遜的推崇。此前我們曾介紹過,貝索斯任命亞馬遜 AWS 首席科學家 Animashree Anandkumar 負責亞馬遜雲業務的拓展。相似地,王興也讓曾為美團外賣立下汗馬功勞的首席科學家夏華夏負責探索無人車送外賣這項核心業務。

王興曾說「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7 月 21-22 日,在成都·東郊記憶,美團首席無人駕駛科學家夏華夏將來到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大會的現場,為我們講述他經歷的美團故事和設想的無人駕駛願景。

現在,你有一個機會,與亞馬遜 AWS 首席科學家 Animashree Anandkumar、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Daniela Rus、《區塊鏈革命》的作者 Alex Tapscott、美團 AI 首席科學家夏華夏、鏈家貝殼找房副總裁惠新宸、歡聚時代 CEO 李學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和錘子科技創始人&CEO 羅永浩面對面,聽 Google、Udacity、小米、京東和大疆的新想法。他們將齊聚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大會,為我們帶來他們在新技術與產業的縱橫中看到的下一個創業爆發的交點。

7 月 21-22 日,在成都·東郊記憶的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科技商業峰會上,你會找到那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