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好好說話。

說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太多的人,把說話不經大腦當做率真,其實是缺根筋、情商低的表現。而為你的率真埋單的,永遠是那些在乎你的人。

有些人一開口就得罪他人,弄得大家下不來臺,不歡而散。“禍從口出”古話說的一點沒錯。

說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該如何才能好好說話呢?

01

好好說話就是表達感受,而非指責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太注意說話方式,以愛的名義演變成恨的種子。不會說話,不僅事情很難辦成,且可能造成語言傷害,誤會加深。

朋友小妖是一個全職媽媽,她很重視孩子教育,從小就給多多上早教,報各種興趣班。但她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卻存在很大問題。

一天,4歲的多多光著腳丫,在地板上跑來跑去,小妖生氣地對她說:“你看你這麼不講衛生,世界上最髒的孩子就是你了,快把拖鞋穿上。”

孩子撅了個嘴,不情願地把拖鞋穿上。

其實小妖只要說:“寶寶快把拖鞋穿好,不然著涼拉肚子,打針很疼的哦。”我想她也會乖乖聽話的。

某次在飯桌上,多多不好好吃飯。

“你這孩子這麼挑食,瘦得像個難民,知道爸媽賺錢養你多辛苦嗎?不能挑食,飯必須給我吃完。”孩子一邊吃一邊硬嚥。

其實小妖只要說:“寶貝,你愛吃什麼,明天媽媽給你做。但今天飯要吃完,媽媽獎勵你一個冰淇淋。”孩子就很愉快地吃飯了。

去年十一,小妖一家人出去旅遊。

多多看什麼都新鮮,到處轉悠,眼看就要脫離大部隊,小妖不耐煩地說:“你怎麼像個野孩子一樣,我們要去下一個地方了,快點跟上。”

於是,孩子不高興地走在隊伍最後面。

其實小妖也可以這樣說:“下一個景點更好玩,快點跟上,寶貝加油。”女兒一定大步向前走,很期待下一個景點。

……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通過這個故事,你會發現,正確溝通對我們太重要了。

我們為什麼要說話?就是為了把事情做的更好。那麼大家以一種舒服、愉悅的方式表達出來,效果豈不是更好。

好好說話,就是尊重對方的感受,而非只顧自己的情緒。

說話會帶有情緒,它能帶給人溫暖,也能傷害到對方。而言語傷害往往比外在傷害更加嚴重,外傷容易察覺,語言暴力卻是無形的。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接受父母說的所有話,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觀念。

所以,當孩子的某些行為讓你不能接受,你可以這樣說:“你這麼做,真的讓我很難過。”

我們只表達感受,而不要帶有指責。這樣說話,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02

好好說話就是換位思考,而非抬槓

步入社會後,發現很多人都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不管親朋好友還是情侶之間,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將心比心,非常重要。

一天,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見女兒在沙發旁玩玩具,那邊妻子在洗碗。於是他習慣性癱坐在沙發上,掏出手機玩了起來。

你看你,天天到家除了玩遊戲還能幹嘛?老婆沒好氣地說。

我玩一下怎麼了,丈夫頭也不抬。

好不容易回來,也不說陪孩子玩下。

上班累啊,回家換換腦子不行麼?

上班累,比我帶孩子還累麼?至少你還有時間玩手機。

每天在公司給人裝孫子我容易麼?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得了吧,就你那工作也沒掙多少錢,一個月就那麼點工資!

那你呢?你不就是帶帶孩子,做做家務麼?有什麼資格說我。

什麼叫帶帶孩子?!有本事你來帶啊!

……

只見女兒一臉驚恐表情,看著爸爸媽媽爭吵,哇的一聲哭了。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看到這裡,你是否有些憋氣,與另一半溝通也是這樣麼?

這對夫妻的溝通效果不是一般的差,不僅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製造新的矛盾,這是典型的不會說話。

兩人都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雙方都只站在自己立場說話,似乎說得都有理,但無疑對方聽著很不舒服,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結果會有云泥之別。

在這個家庭裡,丈夫作為經濟支柱,上班辛苦不言而喻。但整體操持家務的妻子,帶孩子有多不易,這也是明擺著的。

夫妻本是生活上的合夥人,彼此之間是分工合作的關係。我們不強調生活有多艱難,只是希望大家能夠互相理解,彼此包容,那吃再多的苦也不算什麼。

好的婚姻關係,就是我懂得你的辛苦,而你理解我的不易。

夫妻都是為了這個家而付出,那就多站在對方立場去看待問題,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夫妻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好好說話,多表達擔心,少一些指責。不要輕易動氣,遇到問題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不要摻雜著情緒在其中,要做到這些也不容易。

你會發現,越是最親近的人,我們越容易失去分寸,很不禮貌地說了一些傷害對方的話。

03

好好說話是學會傾聽,而非判斷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了一件小事而爭執不休,吵得面紅耳赤。

其實冷靜思考一下,為什麼會發生爭吵,大多都是要急著說服對方,證明自己說的有多正確。而不顧他人的感受,輕易打斷別人的話,或習慣性地反駁對方。

但你知道麼,溝通首先是從聽話開始的,只有傾聽才會更瞭解對方。很多時候,傾聽比說話更重要。

美國有位著名主持人,叫林克萊特。一天他在主持一檔節目時,採訪了一個小男孩,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小孩激動地說:“我想當一名飛行員!”

林克萊特有意逗他,追問道:“假如飛機在太平洋上空飛行到一半而燃油耗盡時,你怎麼辦?”

“我會告訴我的乘客繫好安全帶,然後我掛好降落傘跳出去……”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沒等他說完,觀眾和林克鬨堂大笑,以為這是一個自私的小孩。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讓林克萊特很慚愧,覺得自己的猜測很愚蠢。

於是他問男孩:“為甚麼要這麼做?”

小孩的回答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我要去拿燃料,然後再回來救大家!”

此時,眾人都沉默了。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有個壞毛病,就是不等他人把話說完,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自以為懂得別人的心思。

其實,無論結果對錯,這都是一種極沒教養的表現。

網上一句話: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為什麼只有一張嘴,卻有兩隻耳朵?是為了告誡人類,要多聽少說。

你會發現,人們說的通常都是一些廢話。

我們都沒有誰忙到等別人說話的時間沒有,因此你缺的不是時間,而是素養。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傾聽?

首先具有傾聽的意識,建立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其次才是掌握傾聽的能力和技巧,面帶微笑點頭鼓勵。

最後要善於傾聽,不斷給對方積極反饋,適當插入一些問題。

如果你想贏得別人尊重,其中最快也是好的方式,就是學會傾聽對方說話。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養。學會傾聽,是對他人的最大尊重。

04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生活中,許多人並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敗在了說話上。好好說話,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可見,會說話的人一句話可以把人說得笑起來,不會說話的則可以把人說得跳起來。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並非虛言。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是一個高情商的人。他從來不會喜怒無常,總是讓身邊的人如沐春風,感受到他的最大善意。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是一個極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因為你一句無心之語或不恰當的表達而大發雷霆,他能夠包容你的缺點,理解你的不易。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他不會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因為他知道親人之間更需要互相關愛,而不是彼此傷害。

好好說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