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爲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這篇文章是關於欒布和季布舅舅丁公的不同下場。因為違背劉邦禁令,公開祭祀彭越、原本要被劉邦烹殺的欒布,被拜官都尉。曾在彭城之戰能夠活捉劉邦的丁公,放了劉邦一馬,結果項羽戰敗後,丁公投降劉邦時,立即被劉邦處死。為什麼劉邦要這樣做呢?本文就來探討下。本文以季布、欒布、丁公三個人為例子來說明。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劉邦赦免季布原因

季布在項羽被擊敗後,曾和鍾離昧被劉邦天下通緝。鍾離昧投靠了韓信,韓信卻拿他的人頭表忠心。

季布在自己強大的朋友圈下,得以被劉邦赦免並拜官。季布被劉邦赦免的原因,通過魯朱家和夏侯嬰的對話可以得知:

1、季布當年和劉邦的恩怨,是季布盡責效忠項羽,職責所在。

“臣各為其主用,職耳。項氏臣豈可盡誅邪?”

2、赦免季布,可以顯示劉邦胸懷廣闊形象。

“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

3、以季布的才能,如果季布投奔匈奴、閩越,豈非讓資助敵國強大來對抗西漢?歷史上就有春秋時期伍子胥脫離楚國到吳國,以吳滅楚故事。

“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劉邦赦免欒布的原因

欒布和彭越是好朋友,從小就認識,曾經一起外出做食客。欒布曾經被人作為奴隸賣到燕地去。其主人被殺後,欒布殺了其仇人為主人報仇。因為這個,欒布被當時的燕國將領臧荼所欣賞,任命其為都尉。臧荼即位燕王后,又提拔欒布為將軍。臧荼被擊敗後,欒布被漢軍俘虜。好友彭越聽說後,就向劉邦贖回欒布,並任命欒布的梁國大夫。

彭越被殺時,欒布當時作為梁國使者出使齊國。欒布回來後,不顧劉邦發佈的“有收視者輒捕之”禁令,欒布為彭越收屍後埋葬,並公開哭祭彭越。

劉邦對欒布公然違抗其禁令非常惱火,下令烹殺欒布。在欒布進入鼎中前,欒布要求和劉邦說最後一句話。這句話讓劉邦赦免了欒布:

“方上之困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遂西,徙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壹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欲傳之萬世。今帝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苟細誅之,臣恐功臣人人之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亨。”

這裡欒布主要是指責劉邦沒有彭越造反的明確證據就殺他而讓功臣人人自危。欒布指出了彭越的兩大功績:

1、合擊項羽、援助劉邦之功。

“項王所以不能遂西,徙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壹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

2、垓下之戰,沒有彭越,劉邦不可能擊敗項羽。

“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

欒布的話裡,還隱含著的意思就是:我為彭越收屍埋葬,正是幫助你劉邦安撫人人自危的功臣之心。

我好心幫你,你還要殺我!你還是不是人。欒布話裡隱含的這些意思,讓劉邦不得不做一場公關來安撫因為彭越之死帶來的大臣自危心理。赦免欒布,並任命欒布為都尉,就是安撫功臣自危之心的最好行為。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放劉邦一條活路的丁公之死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是項羽手下的將軍。在彭城之戰時,丁公打得劉邦落花流水。在交戰中,丁公準備捉到劉邦時,劉邦哀求丁公放他一條生路:

“兩賢豈相厄哉!”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就是這句話的最通俗理解。於是丁公退兵,放跑了劉邦。

項羽戰敗後,丁公和其他項羽部下一樣投降了劉邦。劉邦立即下令處死丁公,理由是:

“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

這個罪名太大,實在不是丁公所能承受的。項羽被擊敗,和丁公放跑劉邦基本上沒有關係。放跑劉邦後,項羽還是有機會、有能力擊敗劉邦的,只是項羽沒有很好的調整自己和齊國、趙國的關係,從敵對變為結盟。項羽失敗最大的原因,在於項羽他自己,和丁公放跑劉邦沒有什麼關係。劉邦這是栽贓陷害丁公。

丁公被殺後,劉邦還說了一句話:

“使後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是警戒自己的臣子,不要背叛自己,否則丁公就是榜樣。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劉邦真正要殺丁公的理由

以“使項王失天下”的罪名來殺丁公,肯定不是劉邦真正要殺丁公的理由,更不是因為丁公不肯盡力為項羽效忠這個原因——否則劉邦還有命在?劉邦也不傻。

項羽戰敗自殺後,劉邦殺投降的丁公,公開天下追捕季布和鍾離昧。這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行為,在作為項羽部下時,曾讓劉邦“窘”。

季布:“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

丁公:“為項羽將,逐窘高祖彭城西。”

鍾離昧和劉邦因何事不明,但在敦煌出土的唐朝抄本《捉季布傳文》中提到鍾離昧和季布一起罵陣劉邦,以至於劉邦發誓:

“唯有季布鍾離末,火炙油煎未是迍。”

劉邦和季布、鍾離昧的恩怨性質,在魯朱家的口中已經定性了:“而以私怨求一人。”私怨,已經說明了季布、鍾離昧和劉邦的恩怨性質。簡單說,就是他們曾經擊敗了劉邦,讓劉邦下不了臺。

現在來看季布等3人的命運:鍾離昧被韓信殺了表忠心,丁公被劉邦以不忠致使項羽失敗罪名處死,季布在強大的朋友圈下得以活命。

總的來說,這三個人都曾經擊敗劉邦,讓劉邦大出洋相,很沒面子。現在劉邦是皇帝了,如果不殺季布等三人,似乎是時時刻刻讓人記得自己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太沒面子了。


劉邦為何殺放他一馬的恩人 卻拜官指責其亂殺功臣的罪人

配圖

總結下,季布、鍾離昧、丁公三人曾經擊敗過劉邦,讓劉邦很沒面子。於是劉邦為了自己面子,出於私人恩怨,處死丁公,追捕季布、鍾離昧。劉邦以丁公不忠誠於項羽致使其失敗為由誅殺,只是找一個殺丁公的理由,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面子這個私人恩怨。

對於和劉邦沒有私人恩怨的欒布,劉邦因為欒布的話意識到了殺彭越而造成功臣人人自危這個後果後,自然樂於用赦免欒布這個小小的代價得到安撫功臣們這個大收益。

對於私怨,劉邦採取的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報仇心態;韓信對於讓自己承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則採取了寬恕的心態,提拔其為中尉。

季布因“忌壯士以資敵國”被赦免,欒布因“臣恐功臣人人之自危也”被赦免。鍾離昧交友不慎而死。丁公以為自己有恩於劉邦而自投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