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中國建設報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漢江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4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40年後,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人脫離貧困……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中國不僅找到了解決自身問題的道路,也向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這一新的偉大革命,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40年風雲激盪,40年歲月崢嶸。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靠什麼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麼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麼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

書寫“春天的故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21世紀始於中國的1978年”,這是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多年前的判斷,也是當今世界的普遍認知。

時間是最客觀的記錄者。40年改革開放,書寫了一個個關於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春天的故事”。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40年來,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循序打開,全方位推進。資料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當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顯而易見,40年前,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成功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2017年11月13日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用中英雙語寫道,“中國贏了”。中國在推進經濟結構改革中展現出的決心與取得的成就有力回擊了唱衰的聲音,中國經濟的快速提質升級讓各國為之讚歎。

2018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元的歷史新臺階,經濟增速達到6.9%。先進產能、創新創業加快壯大,落後產能加速退出,優質供給蓬勃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8%,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30%。2017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下一步中國經濟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轉型升級。

而城市發展是經濟奇蹟的引擎和動力。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40年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城市奇蹟。2017年,中國有14座城市的GDP總量超過萬億元,其總和佔全國GDP總量的比例中達到28.6%。未來隨著區域協同發展,城市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愈加顯現。

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當中,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7個。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賙濟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和城鄉建設大規模開展,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實質性的改進。對照“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的重要要求,當前,人居環境建設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城鄉結構看,實現了從落後的鄉村型社會向富足的城鄉融合型社會轉變。1978年,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0%的典型農業型國家。此後,經過採取加大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單位體制、設立經濟特區、增設開放城市等改革創新,把農民從原有的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個社會呈現出高度的流動性,中國社會走上了現代城市化發展之路,城市活力進一步釋放。截至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8%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成為城市市民,並且產生了一大批人口超過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以及人口高度密集、經濟一體化的超大城市區域,創造了新的財富、新的產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對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轉變成一個以城市居民為主的國家,同時以高鐵、互聯網為主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得不說是巨大的成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未來中國社會,將是一個城鄉互動共融、協調發展的城鄉融合型新社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吸取世界經驗、不斷改革創新,在全球經濟格局變遷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發展模式、形成了具有全球參考意義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當前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來時路。四十載,中國用拼搏記錄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用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告訴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新起點新高度:“一帶一路”為世界開出“良方”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國改革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帶一路”正成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公共產品。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這一極具時代價值和歷史深意的偉大倡議,從理念構想到人心聚合,從頂層設計到行動規劃,都灌輸了堅定開放的理念,以創新、包容、協調發展作為新路徑,力求構建一個蘊含不同文明、實現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富強之路。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超出預期,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成型,貿易投資大幅增長,重要項目合作穩步實施,擘畫的“區域大合作”正在逐步形成。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就曾表示,“一帶一路”提倡與沿途各國共謀發展,是一個世界性的倡議,證明中國有意願、有能力為世界發展開創新紀元。

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

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表示,中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注重惠及周邊國家。現在世界人民已經看到“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公平、務實的平臺,讓沿線國家享受到發展的福利。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新興市場可持續發展對話倡議全球項目主任唐達寧稱,“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血液,是一種提倡包容、平衡發展的新路徑,確保符合各國利益。

2017年9月11日,“一帶一路”建設的“三共原則”被納入“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中國理念已轉化為國際共識。這再一次佐證秉持開放的合作精神,將成為全世界、全人類共同利益的追求。

“我們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後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們的事業會像古絲綢之路一樣流傳久遠、澤被後代”。

一系列合作協議和成果,讓世界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也是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的“良方”。

40年後再出發:唱響新時代奮進強音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釋放出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瞭前進方向。各地各部門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改革開放“雙引擎”動力更加澎湃。

40年後再出發,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正成為新時代神州大地上的奮進強音——

在北京,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一批新組建的國家部門相繼掛牌,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啟幕。

在上海浦東,速度成為自貿區改革的主要標識之一,在已有改革基礎上,浦東新區正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深圳,5000多件科技新品集中亮相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鵬城實驗室、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正式啟動,深圳的創新血脈更通暢……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外界也以“深圳模式”來形容中國經濟發展,並紛紛效仿。非洲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等國家官員均公開表示過,中國深圳特區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學習,對非洲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希望在中國的指引下建成“非洲的深圳”。

實踐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深圳模式”受到廣泛好評,也是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讚譽。來自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的贊比亞學員斯卡魯巴認為,“深圳速度”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經驗,那就是很好地結合領導層的戰略規劃與人民的參與。

“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處在新的歷史關口,我們堅信,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必將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共識,激盪起奮進新時代的改革強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為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啟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大型系列報道,並啟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大型系列活動,首站走進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市,併成功舉辦了2018年世界經濟特區(深圳)發展論壇。

未來,《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將聚焦住房城鄉建設事業,聚焦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總結改革開放40年寶貴經驗,展望新時代改革開放新藍圖,搭建政企研學媒開放共享的高端智庫平臺,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改革開放40年」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共同締造美好未來

住房城鄉建設部唯一綜合媒體

中國建設報房地產融媒平臺

支持單位: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