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經銷商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麼死,要麼重生!

下半年,经销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么死,要么重生!

下半年,经销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么死,要么重生!

在經過上半年的經營分析後,2018年的經濟形勢比2017年還要不好!銷售進一步趨緩!面對2018年下半年市場將如何呢?

1、渠道網絡中,各級批發商素質低、管理差、經營意識落後。

許多經銷商原來是批發市場上經營戶,可說是時代造英雄,但批發市場的鼎盛時期已成過去,但還有不少批發商不能及時轉換功能,改坐商為行商,沒有公司化的經營管理意識,只看到眼前利益,沒有品牌意識,不做網絡建設,不搞終端維護,缺乏科學的庫存管理、數據管理、客戶資料管理,更談不上區域經營的戰略計劃。

2.跨區竄貨、低價跑量、爭奪客戶、擾亂市場秩序。

因受廠家銷售唯量論的影響、為獲取年終返利、為爭奪客戶、為了帶動雜牌產品銷售,誘因種種,只求薄利多銷,只圖眼前小利,不顧後果,競相竄貨,樂其不疲;還有甚者,自己區域內賣正常價,賺取薄利後貼錢低價爭奪非責任區域內的客戶;置廠家政策、區域內正常價差體系、競爭品牌狀況而不顧,為自己一時之利,擾亂市場秩序,豈不知擾亂了市場價格和秩序就等於間接地丟掉了自己的飯碗,就像破壞樹木森林不管它水土流失一樣的道理。

3.中國的商業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的銷售主渠道是商場、批發市場以及零售店,而現在,大型零售連鎖店、超市、大賣場等終端大量出現。一個大賣場的出現將導致成千上萬家的零售店倒閉,超市量販的出現加劇了批發業的轉型,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傳統的批發市場已經逐漸消失,小店的老闆也開始涉足超市經營。

4、渠道網絡的經營模式複雜、混亂。

目前市場銷售的渠道非常複雜,有直銷的,有靠渠道網絡經營的,有網絡加平臺的,還有既有網絡經銷商又需要廠家出大批業務員為其跑單,經銷商只要送送貨就可以的。為了加強對終端的控制,廠家不惜代價又無處適從。渠道網絡經營模式的複雜、混亂,使渠道網絡的作用明顯下降。

5、區域內經銷商之間相互低價競爭。

或是為了爭奪客戶、爭取銷量;或是為了擠壓、消滅區域內經營同一品種的對手,導致區域內經銷商之間相互低價競爭。所造成的惡果僅次於跨區域低價惡性竄貨,屬於內戰中的一種,其結果是:經銷商沒有利潤,二批商沒有利潤,渠道受阻,品牌下降。這是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爭相好鬥的低下素質在市場銷售渠道網絡中的體現。

6、各行其是,寧為雞頭不為馬後。

個體經營,化整為零;自立門戶,獨霸一方;能賣多少貨算多少,不管利潤多少,買賣大小,或悠然自得,不思上進;或不擇手段,獲取蠅頭小利。

7、經銷商不具備對品牌的運作能力和市場的控盤能力。

經銷商因受規模、實力、素質、管理水平、經營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沒有能力做到整合營銷、優勢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等綜合實力的組合。即使是全國名牌產品在手上,也無法做到使當地消費者認可,成為佔有率較高的產品。雖然在當地有一定銷量的產品,但還會出現斷貨和亂價的情況,沒有能力控制局面。

8、經銷商不能正確樹立建設好二批網絡對區域銷售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對建立二批網絡的心態是:其一,寧可銷量做不大也不讓他人來分享自己的市場。其二,與廠家搶奪市場控制權。沒有完整的二批系統,這個市場除了我以外都是散兵遊勇,蝦米小將,廠家只有求著我才能控制這個市場,否則將會一盤散沙。其三,防止養虎為患。

9、經銷商對廠家的忠誠度下降。

廠商之間的信用度在惡化。只有廠商聯合才能做好市場,廠家與商家(包括:渠道和商店)的最佳配合能夠引導消費、創造消費,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目前許多經銷商不能按照廠家的規範操作,甚至貨款也很難收回;而一些品牌廠家又不能以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待經銷商,雙方簽訂的協議廠家一方說改就改,失信於人;有些大型超市和旺鋪卻“店大欺人”,產品的進店費、堆頭費高的離譜。

10、中國市場的渠道網絡對外開發的步伐相對較慢,

國外許多先進渠道網絡經營商上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流通領域,像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零售企業的進入也是近幾年的事,大的物流配送企業進入中國更是罕見。我們傳統的流通形態事從國有調撥市場,然後改成承包制,然後又逐步放開批發市場,於是誕生了一大批拉山頭、各自為陣的民營經銷商,演義出渠道網絡的春秋戰國,國內渠道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在自發鬧革命,渠道網絡混亂狀態就可想而知了。

11、新興商業形態的威脅。

近年來,我國流通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使得我們企業分銷渠道呈現不同體制、類型、層次合運作模式的混雜現象。尤其是渠道扁平化已成大勢所趨,新興大賣場的崛起,直銷、電子商務、大型零售終端等商業新形態的湧現,廠家也開始對經銷商說“再見”了。

12、而夾在終端和企業之間的經銷商們好像成為企業的負擔。

好像成為阻礙產品流通的“罪魁禍首”很多企業想跨過經銷商直接掌控終端,實施密集分銷的計劃--企業的手越伸越長,經銷商可以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小。一句話,企業到區域市場和經銷商搶飯吃來了!

13.企業自建終端。

我國商業流通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後就逐步被迅速成長的工業企業拋在了身後,整個行業出現了“區域割據、規模小、管理弱、信譽差”等阻礙工業產品流通的特點,迫使以家電行業為代表的一些覺醒的企業走上自建銷售渠道的道路,其中眾多的公司或建立品牌專賣店、店中店,或成立特許加盟店,成為自己產品流通的骨幹渠道。如TCL和海爾實為當之無愧的典範。

14、來自企業的誠信問題制約著經銷商的進一步發展。

製造商和經銷商的合作關係很不穩定。在很多企業,製造商的發展史,對經銷商而言好像就是一部淘汰史。很多企業都在宣揚“客戶至上”,可是他們真正為客戶著想了嗎?一些製造商為了搞活市場,培養競爭氛圍,在一個區域裡先後發展幾家經銷商參與競爭,本來這是一件好事,有利於產生“賽馬效應”,引發良性競爭,結果往往由於渠道經銷商之間為了取得獨家經銷權明爭暗鬥,互不想讓,好的壞的一齊上,最後是大家都沒的做。在企業經營初期,產品入市初期可能比較弱小,此時,他們利用經銷商的區域市場網絡“借船出海”;可是一旦市場做好了,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品牌影響力也不斷增大,市場獲得佔有的時候,企業又“過河拆橋,背信棄義”,令許多經銷商扼腕嘆息,又倍感心酸無奈!辛辛苦苦經營幾年的網絡說沒了就沒了--於是經銷商們只能選擇保護自己,選擇不斷地要政策,要費用來補償未來的風險。對於企業的高額返利和回扣的誘惑,經銷商們更關心與企業的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目前經銷商不是“無商不奸”,而是“無商不艱”,他們處在廠家與二批商的上壓下頂之間,他們是在煎熬中艱難地求生存和發展。

15、市場重心下移:由大城市向地、縣市場下沉。

以往許多企業以大城市為重點開發的目標市場,在大城市,至少是在省會城市設立銷售機構。當眾多企業為爭奪大城市市場而進行你死我活的競爭時,一些企業則已將市場重心轉移到地區、縣級市場,著眼於地、縣級市場地開發,在地、縣級市場上設立銷售機構,如雙彙集團在一個省設立辦事處多達一二十個。市場重心下沉是一個細化市場地過程,這種細化也反映在對經銷商的選擇上,銷售機構下沉,客戶也要下沉,企業對經銷商的政策也由此發生了變化,從重點扶持大客戶轉移到扶持二三級經銷商。如可口可樂、美的現在的渠道戰略是“弱化一級(經銷商)、加強二級(經銷商)、決勝三級(終端商)。” 康師傅推行的是“渠道精耕”政策,自設營業所,以經銷商為中轉庫,重點扶持二批,派人幫助其跑單送貨,加強對零售終端的控制和服務。這就使得經銷商產生誠惶誠恐的感覺。

16、企業全面進入了“微利時代”,“分手”成了廠商無奈的選擇。

首先舊模式難以適應新要求,中國市場的銷售通路發展經歷了從重視廠家階段到重視經銷商階段,最終進入重視消費者階段的過程。而原有的傳統通路模式制約了廠家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影響了通路效率。其次,微利時代的現狀特徵如供大於求,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等促使通路成本控制和經銷利潤的集中成為必然。

17、企業網絡渠道管理混亂,造成經銷商巨大損失。

混亂的企業網絡渠道管理,不僅導致營銷資源的浪費,而且造成企業在市場計劃、執行、推廣、監察、反饋等方面的盲目性,從而造成極大的經營風險,難以形成信息流、物流、財務流、促銷流等的良性循環,嚴重影響企業和經銷商的利潤。如浙江某水泥廠,由於考慮不周到,管理不善,在去年夏秋之際,正值水泥銷售旺季時,上馬水泥生產二線,結果造成電力供應緊張。於是,拉一線的電力,供應二線生產,造成水泥產量下降,出現向經銷商供貨緊張,導致多家經銷商排隊等水泥的現象,使經銷商錯失旺季銷售的良機,嚴重影響了經銷商的銷量完成和利潤提成。

18、銷售渠道扁平化。

1998年前後,以縮短渠道、加強服務功能為使命的渠道革命悄悄地在中國興起,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是眾多企業已深深地捲了進去,而且對中國的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度分銷、直銷、網絡銷售等模式日見成熟,經銷商模式輻射性的自由貿易模式又受到了衝擊。許多企業正將銷售渠道改為扁平化,的結構,即銷售渠道越來越短,銷售網點則越來越多。因此形成了多頭經銷,企業無法控制市場,衝貨現象嚴重,經銷商利潤受到威脅,一旦市場出現暫時的滯銷現象,都會造成恐慌性的降價。

19、片面強調終端的作用。

片面強調網絡的扁平化,廠家的渠道政策過於頻繁,終端促銷花樣不斷翻新,力度不斷加大。廠家對渠道、終端的促銷政策過於頻繁,導致了市場變態,廠家之間惡性低價競爭,各級銷售環節過於依賴促銷政策,像中了毒癮,不促不銷。

20、來自企業的壓力。

對於經銷商的手上的庫存和資金,製造商總是充滿激情,恨不得全部吞為己有。所以淡季時,經常對經銷商加壓,逼其壓庫,搶收押金,從而造成經銷商產品庫存壓力、資金壓力過重,影響雙方合作。

總之:

目前的渠道網絡是脆弱的,是經不起衝擊的。我國目前的整個物流配送體系屬於落後、凌亂、缺乏整合的狀態,中國市場至今尚未出現現代化管理的大型物流配送企業,入世後的格局將會產生新變革,這是必然的!但是我們是由內部覺醒的變革,還是要在受到沉重打擊、付出慘痛代價後的變革?讓我們試目已待!

下半年,经销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么死,要么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