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2017-12-第100期

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每一天,每一個個體,都在靠自己的能力工作和生活,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努力生存著。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在城市中,他的存在讓人們騎行更安全放心,他的存在讓故障中的電動車瞬間“生龍活虎”,他的存在辛勞了自己方便了大眾,他就是——電動車維修技師!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張海波,今年35歲。19年前,初中畢業的張海波從涉縣小城到邯鄲跟著修摩托車師傅學習修車技術,從此開始了他的手藝人生,時間一晃十幾年已過,張海波在這個行業一做就堅持了十多年。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2015年,張海波回到涉縣,在電廠街路邊駐紮了下來,一輛裝滿物件和我們叫不上名字的維修工具的封閉式貨車是張海波的“命根”,車上標記著修車字樣和張海波的手機號碼,有時張海波不在就會不停有人打來電話要修車,他中午草草吃完飯就得返回修車點。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一件滿是油漬的衝鋒衣,一條皮褲,一雙皮棉鞋,張海波修車沒穿過一身乾淨衣服。修車是個髒活兒累活兒,尤其是到了冬天,穿得厚點蹲不下無法修車,穿得薄了寒風瑟瑟冷之又冷。冬天的寒風,夏天的酷暑,張海波全都嚐遍了,不是在汗水中,就是在寒風中!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張海波看向貼著膠布滿是裂縫“油印”般的雙手說:“搞修理,手沒有乾淨的時候,大大小小都是崩的縫,但這就是我的‘生活’,我得用這雙手養家餬口。”就是這樣一雙手,幫我們補好了車胎,換好了電池,修好了電車,讓我們不用因為電動車的問題煩惱,能夠更方便安全地出行、上下班。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師傅便宜點吧,我看你什麼零件也沒換,光修了修就要我3塊錢!”一般人都知道張海波不亂要價,爽快的結賬走人,也有人覺得沒換零件就應該少收點,但他們卻沒考慮過為了修這輛車張海波用了多久的時間費了多大的力。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在張海波閒暇之餘和我聊了起來,為什麼維修收費這麼低?張海波告訴說:“來維修電動車的人收入並不高,如果我將費用收高了,以後他們再也不來了。我這裡生意還要做下去,只要價格厚道收費合理,維修的生意不會差的。”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張海波在修車過程中能修復就不會要求顧客換零件,“壞得不厲害就修一下,都是這樣,大家也都不容易,能給他們修好就修,實在不能修的就只能換了。”張海波憨厚地笑著說,“現在整個市場生意都難做,自己能賺到錢已經不錯了。”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沒想過幹別的,重新入行其實很麻煩。”張海波說。這十幾年裡,張海波從涉縣到邯鄲,又回到涉縣繼續憑手藝生活,從未想過再從事別的行當,如今他憑藉與修車的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現在正值冬天,氣溫過低,電動車電池蓄電能力隨之變差,電容量也有所縮減,張海波建議大家充電時最好選擇在室內不太冷的地方。騎電車方法也要正確,一擰到底對電車傷害很大,應當緩慢調節轉把,從最低速度至最高速度過渡應在10秒左右。

他靠這份“交情”養活了一家三口|涉縣人的一天 第10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