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點深訪】EKT通用積分周迅:開闢公有鏈發展新路徑

2018年將成為區塊鏈的公有鏈激烈角逐的一年,什麼是公有鏈呢?

公有鏈的基礎定義為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其有著去中心化、數據完全公開、系統自治等特性。

與互聯網應用為上的原則不同,區塊鏈則是協議為上。公有鏈負責搭建底層協議和技術標準,以此技術基礎來支撐區塊鏈行業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運行,因此公有鏈在區塊鏈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一條底層公鏈,以太坊率先引入圖靈完備的開發語言,開闢了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應用場景。截止目前,以太坊上面的DApps數量已經超過1200個,是全球最大的開發者平臺。然而由於技術限制,以太坊現有底層技術無法支撐大多數應用,目前多數DApps只發行了代幣,尚無實際應用落地。

正是由於以太坊的技術缺陷,市場上隨後出現了NEO小蟻、EOS柚子、EKT通用積分、Qtum量子鏈等眾多項目,這些公有鏈在跨鏈協議、公鏈擴容、交易效率等方面積極尋求突破,紛紛宣佈挑戰以太坊的霸主地位。

公有鏈的價值取決於所能承載的商業應用的數量,而商業應用基於何種公鏈的選擇權掌握在開發者手中。

對於開發者來說,選擇哪款公有鏈主要考慮五個方面的因素,安全、效率、成本、可擴展性和社區生態。安全和效率是一條公有鏈支撐商業應用運營的兩大核心性能,可擴展性是指公鏈可支持的應用場景是否豐富,社區生態則是開發者社區的活躍度和認可度。

從目前區塊鏈的發展現狀看,底層公有鏈尚未發展完善。2018年,各大公鏈的主網將陸續上線,以太坊能否繼續保持一家獨大?哪些公鏈將有機會超越以太坊?

【節點深訪】EKT通用積分周迅:開闢公有鏈發展新路徑

圖片源自網絡


V神的艱難歲月

2018年對於V神來說,日子註定是艱難的,如果不在技術上獲得突破,以太坊則面臨著被眾多挑戰者碾壓的風險。

以太坊目前面臨的問題:

安全性差。漏洞頻出,多次遭遇黑客攻擊,造成用戶上億元資金損失。

效率低。去中心化PoS共識,TPS僅雙位數,“加密貓”一款應用一度佔據以太坊20%流量,造成嚴重擁堵。

成本高。智能合約需要消耗GAS,用完則合約失效。

擴展性差。DApp只有發幣功能,支撐的應用場景很少。

社區四分五裂。過於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並且出現眾多分叉,治理狀態四分五裂。

針對部分問題,V神團隊發佈了Casper協議,解決了分叉和部分安全隱患,其他問題幾乎沒有解決。

雖然目前處於區塊鏈發展初級階段,以太坊的某些不佳表現可以獲得用戶的包容,但是這一切卻給了市場其他對手可乘之機。先是NEO和EOS,後有Qtum和EKT,挑戰者此起彼伏,並且短時間內斬獲眾多擁護者。

在以太坊的眾多挑戰者中,EOS來勢洶洶,勢頭最強勁。3月份,EOS在全球招募超級節點競選,國內的EOS引力區、老貓、區塊鏈第一社交網絡ONO等都參加了節點競選。

EOS自成立以來一直聲稱自己是“區塊鏈3.0”,並且可以解決以太坊轉賬慢、手續費高、難以擴容等問題,趕超以太坊之心人盡皆知。


周迅的另闢蹊徑

EKT通用積分的CEO、90後青年周迅提出了“多鏈多共識,一鏈一主幣”,似乎給市場釋放了一個全新的信號。

周迅主導開發的EKT是一條多鏈多共識的高性能公鏈。EKT將token鏈和DApp鏈分離,token鏈是一個並行多鏈的架構,多鏈多共識,一鏈一主幣。DApp鏈基於DPoS+Paxos共識機制,可以實現事件的秒級確認。

2016年,周迅嘗試在以太坊上開發一款去中心化應用,看到了以太坊的諸多侷限,在隨後的研究過程中,周迅提出了在一個區塊鏈系統裡實現多條主鏈和多個共識機制的設想,這既能提高運行效率,又可以實現跨鏈協議。

2017年下半年,周迅的想法成熟,並將這套“多鏈多共識”的完整體系付諸了實踐。

解決效率問題

EKT採用的共識機制是DPoS+Paxos。委託人節點是Acceptor,所有的全節點都是Learner,Proposer既不是委託人節點也不是普通的全節點,而是用戶。在用戶作為Proposer的情況下,用戶數量越多,Proposer的數量也就越多,而且因為Proposer的鎖都在用戶自己身上,所以理論上用戶越多,TPS上限越高。通過一個這樣的機制可以實現大部分事件的秒級確認,要求全局時序一致性的事件也可以實現3秒確認,相比於以太坊智能合約有限的複雜度和低TPS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改進。

解決成本問題

基於token鏈,交易手續費消耗自己發行的token,相比以太坊和EOS消耗平臺token,EKT交易成本相對低很多。


開發者的便捷之路

良好的開發者體驗對於公有鏈至關重要,EKT聲稱為開發者提供一條便捷之路。周迅在接受採訪時透漏,開發同樣性能的DApp,在EKT上開發的速度要比在以太坊上至少快十倍。

如此大的差距,如何實現呢?

多鏈多共識

在以太坊發行REC20協議token需要開發者寫智能合約,EKT則完全不用。EKT把token鏈和DApp鏈分開,對於想要發行token的開發者,只需要在錢包中操作幾下就可以發行一個自己的token。對於想發行自己鏈的用戶,則需要部署bootnode,在錢包中進行註冊即可發行自己的鏈。

由於多鏈生態,EKT可支持其他公鏈的token流通:

第一種情況是,願意和EKT對接的公鏈,EKT會通過跨鏈協議完成,通過跨鏈協議實現的跨鏈可以實現更好的性能,可以節省很多計算資源。

第二種情況是,側鏈機制。比如比特幣,EKT可以單獨發一條接入比特幣的側鏈,這條鏈擁有比特幣的全部功能,將這條側鏈對接到EKT協議,就可以實現跨鏈交易。EKT公鏈的這一跨鏈協議功能,將極大的方便用戶在各個公鏈間token的轉賬。

開發者語言

在開發語言上,EKT研發了AWM智能合約語言,預計到8月份將全部編寫完成,進行測試。AWM是一個事件驅動的語言,它與一般語言(例如C/C++、Java等)不同,AWM 沒有main 函數,所有的代碼都是圍繞事件去執行的。

AWM 支持面向對象的編程,開發者可以把一些常用的結構體封裝成一個對象,然後在對象裡封裝一些方法,在事件驅動的函數里,可以對對象的屬性和方法進行調用,這將大大提高編寫速度。

除了新語言AWM之外,EKT後期還會對主流的語言如Java、Python、JavaScript等進行支持,EKT會對這些語言底層的VM進行修改,禁用一些函數和方法,開發者可以使用EKT提供的SDK實現與被禁用函數相同的功能。

周迅總結EKT的技術創新,一共實現了三個首創首次將token鏈和DApp鏈分開,首次提出多鏈多共識,首次將DPoS+Paxos作為DAPP

的共識機制。

未來一兩年,鏈圈將呈現出萬鏈齊發百幣爭鳴的狀態。如何在眾多公鏈項目中脫穎而出,是每個公鏈創業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對於EKT來說,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周迅的目標,是做一個優秀的區塊鏈開發平臺,讓全球的程序員都可以享受到EKT的技術便利。

總的來說,如果EKT的技術創新點能夠全部實現,就可擁有DApp開發成本低、開發週期快、運行效率高等優勢,這個平臺確實是領先於業內其他智能合約開發平臺的。並且隨著開發者數量的增多,生態效應將呈指數級增長,形成一個正向循環,EKT的前景將一片光明。

以太坊作為已有實際落地項目的業界翹楚,霸主地位短期內無法撼動。但是,2018年註定是區塊鏈行業不平凡的一年,公鏈市場將會經歷怎樣的亂象叢生?舞林爭霸到底誰能最終問鼎中原?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