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黑坑臭底爛底醬層?
黑坑相對野釣而言,魚的密度相對較高,特別是大炮坑,長期經營不清底,水底都會有一定的漿層,也就是淤泥和餌料長期在此處落下後形成的一種很稀、很軟、很厚的漿層,也叫醬層。到了夏季,因水溫高,死魚發臭,水底的窩料和餌料,發酵,水中的浮游生物快速繁殖等和醬層一道,形成臭底,爛底情況。造成魚塘底部缺氧,魚不下底,這種影響常表現在有魚星無魚口、假訊號特別多的現象。
如何判斷是不是遇到醬層臭底爛底?
1,通過黑坑營業時間來判斷,相對新坑來說,一般超過一年以上,長期經營沒請過底的老坑都存在醬層,只是程度不同,醬層不厚;
2,通過黑坑性質判斷,近兩年流行大炮坑,中炮坑,就是新魚投放量大,密度高,只要幾個月,就能形成醬層現象,在炎熱的夏季常伴有臭底爛底現象;
3,窩子裡魚星多,沒魚口,或者撞線假信號特別多;黑漂錨魚,中魚魚鉤常在魚嘴下方不在嘴中;
4,拋竿頻率高,餌量大反而越釣越沒口;
5,上餌大小,鉤子,線組不變,用輕質餌料和大比重餌料分別測試,兩者釣目差超出正常值,這個差值越大,說明醬層越厚;
如何破解?
1,首先,釣法上要變
如果黑坑規則必須釣劃定釣位,釣法上就不能再堅持釣底,要另選大一號浮漂。調高目釣低目,找到鉤餌在水底是下溝觸底,上鉤離底的姿態。如果發現中途截口增多,可果斷改成釣浮,釣行程,釣定層。
2,其次餌料方面要變,變比重,加入輕麩,雪花粉,四季等調節狀態的東西,減輕餌料比重。餌料的味型也要改變,特別是醬層,臭底,爛底現象並存,必須加重餌料味道,只有放大它的味型才能讓魚容易發現魚餌,並加入促食劑類型的小藥,如開口劑,魚開胃,開胃醬等刺激魚開口,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小藥,讓餌料味型的穿透力更強,讓魚更容易發現釣餌。
3,如果黑坑不規定必須釣劃定釣位的情況, 要果斷避開常用釣點,要麼偏離常規釣點1米以上,有條件可以坐沒有釣位號的區域,應為常規釣位水底,大家都釣,餌料散落後的殘留物,魚的排洩物,日積月累在這個點之後自然會形成漿層。
閱讀更多 漁人漁事漁樂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