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爲經典的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01

位於香港九龍的紅磡體育館,歷來是每個歌手都夢寐以求登上的舞臺,在紅館開演唱會也從來是一個歌手走向演藝生涯成功的象徵。

可是在1991年9月到11月,舉行了5場生命接觸演唱會後,Beyond就離開了香港去日本發展,一場迫不得已的離開,那也是樂隊主唱黃家駒一生中唯一的紅館經歷。在他看來紅館的演出絕對不是Beyond走向輝煌的開始。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1991年的紅館演唱會也被歌迷認為是Beyond最經典的表演。

一晃黃家駒離開我們的時間已經有了25年。

1991年下半年,香港樂壇正式步入四大天王時代,黃家駒怒斥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音樂圈,甚至指出某個天王男聲女腔,直接引來媒體和天王歌迷鋪天蓋的斥責和謾罵,出走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了。

儘管他們的音樂在很多人看起來並不搖滾,尤其是那首著名的《海闊天空》,如果不是黃貫中在結尾部分於鋼琴、提琴、絃樂包圍中脫穎而出的速度吉他的生猛,那麼它和流行於四大天王時代的主流音樂會有多少區別嗎。或許我們一直在誤讀了Beyond?

02

1990年冬天的時候,我所在的中學校園裡突然開始流行黑豹了,真正嚇壞了我。對於14歲的我來說,那麼喧囂、硬朗甚至生猛的聲音能有這樣百聽不厭的效果,讓我一下子扭轉了對於搖滾的印象。

好像那個時候,搖滾這個詞也沒有真正流行開來,社會上對彈奏重金屬音樂、長髮披肩的看法幾乎都是負面的。

接受Beyond幾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了。第一次聽他們的歌是一首《你知道我的迷惘》,同學拿來的一盤盜版磁帶上印著他們的名字:比安,我們也幾乎不太會讀beyond這個單詞。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第一首讓我痴迷的歌是這盤磁帶中一首叫《大地》的歌,反覆地聽,讓我對香港音樂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香港不止譚詠麟和張國榮那樣的柔軟情歌,還有這麼熱血、青春的吶喊。

很快我就聽到了這兩首歌的粵語版——《真的愛你》和《大地》,也熟悉了磁帶上幾乎所有歌的創作都出自兩個人手——詞劉卓輝,曲黃家駒。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後來成功推出高曉松等人的大地公司就是劉卓輝在Beyond出走後創建的,那之前他差不多是那時候這支樂隊的御用詞人了,《大地》《灰色軌跡》《情人》等等,還有那被越來越認可的《農民》。

這些都是他們出走香港之前的作品。這些作品中Beyond的歌大多不是純情歌,有關理想、有關生死、有關環境等大愛,抑或是獻給母親的歌——《真的愛你》,再或者是寫給便衣的《秘密警察》,因此在主流情歌佔據流行樂壇,並沒有臺灣那麼多元的香港,Beyond的市場反響並沒有那麼好。

儘管也有妥協主流音樂市場而創作的《喜歡你》,但對於香港歌迷來說並沒有那麼“受落”。

這些歌的曲風也大多偏向電吉他和電貝司霸道的重金屬特性,樂隊也在多年出來進去的人員變化中逐漸固定成了主創主唱黃家駒、貝斯手黃家強、吉他手黃貫中、鼓手葉世榮。

03

他們的靈魂無疑就是黃家駒,這個普通香港市民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的願望是成為一名薩克斯手,可是薩克斯風太貴了。

天生的音樂細胞,無師自通的他,撿來一把吉他並逐漸開始迷上了六絃琴,他的偶像就是英國的著名搖滾樂手大衛·鮑伊,音樂成為他的人生理想。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家駒的偶像大衛·鮑伊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但在音樂生存環境險惡的香港,做音樂人沒有那麼容易。因此做電視臺佈景員、冷氣安裝工、裝修工、辦公室小弟等等角色都曾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直到他碰上了同樣痴迷於音樂的葉世榮,和他一起做了保險經紀這個工作。

這份工作也成為他們最後一份職場工作,每天也不出去跑客戶,都窩在葉世榮家裡從早到晚練琴。

葉世榮回憶,他和黃家駒有張穿西裝的照片在網絡上流行很廣,其實那是參加保險公司的年會,他們兩個後進分子坐在角落裡,不過臉上滿是青春的笑容。許多樂迷注意到,黃家駒幾乎每張照片都在笑,不管順境還是逆境,他對這世界充滿了暖意(《三聯生活週刊》)。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業績最差的兩個保險業務員

04

可是是非在這支樂隊成立那天開始就沒有斷過。

Beyond誕生的時候香港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1997又即將來臨,恐懼與不安引發了大量人移民,而搖滾音樂基本上是冷硬尖銳的社會批判和叫罵,搖滾青年都是與主流社會脫離的叛逆青年,再加上音樂人才比較少一向習慣於直接加工日本流行音樂的香港樂壇,一直將搖滾視為非主流,因此Beyond出道就步步艱辛。

要想生存就必須要適應主流人群的口味。因此聰明的黃家駒與樂隊其他成員取得共識,逐漸創作更多內涵的音樂,而不是僅僅有憤怒。

於是呼籲世界和平的《Amani》,獻給南非鬥士曼德拉的《光輝歲月》就應運而生。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大地》是黃家駒叩開香港樂壇的敲門磚,這首詞作者劉卓輝是寫來送給在臺灣當國民黨兵的叔公。

當時黃家駒原來定的歌名是《長江》,顯然不是情歌的路數,加上歌曲本身的大氣磅礴,所表達的感情複雜而深刻,當時正好臺灣開放了老兵回大陸探親,劉卓輝就自然想到了素未謀面的叔公。

這首歌在情歌為主的香港歌壇顯得另類、卓爾不群,一炮而紅。

真正讓Beyond在香港大火的歌是黃家駒本身並不很喜歡,但是按唱片公司要求照著主流音樂元素創作的《真的愛你》,可是要生存必須要妥協。

於是一邊堅持音樂理想,一邊在尋求如何與主流音樂相結合,Beyond一直於夾縫中求生存。

儘管那也是香港流行音樂最好的年代,如Beyond一樣的異數還有達明一派等,但黃家駒最終還是決定率領樂隊去風格更為多元、市場容量更大、創作環境更加輕鬆、技藝也更純熟的日本。

沒想到1993年6月30日就那麼沒有預兆地來臨了……

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上高二的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差不多是半個月後了。那個暑假我差不多隔三差五就會去音像商店看看Beyond的最後一盤磁帶有沒有上市。

05

有人說當今的華語樂壇,只有兩個人死後極盡哀榮,死後受到的歡迎遠遠超過生前。

於是四月是屬於張國榮的,六月是屬於Beyond的黃家駒的。儘管其他成員都還在,但是樂隊的靈魂人物黃家駒的逝世直接造成了這支樂隊幾乎再沒有進入主流音樂人的視野。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Beyond三子更多的表現將這支殘存的樂隊演繹成了實驗音樂的樂團,雖然從音樂性上有不少成就,但是不再成為大眾層面的主流音樂中的組成部分,最後也因各自理念不同,最終導致了樂隊的徹底解散。

堅持音樂理想的黃家駒最終成為娛樂的犧牲品,但他的死也成全了有他的Beyond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偶像,甚至是漠視經典老歌的90後、零零後,我們都意外地發現,Beyond的歌似乎成了他們唯一會唱並喜歡的粵語歌曲。

當然,經典也有賴於不同人等但同樣熱愛音樂的人的傳播。像黃家駒最後的專輯主打歌《海闊天空》,曾被著名的無伴奏組合Metro在2010年黃家駒忌日時演唱。

黃家駒是如何讓Beyond成為經典的

美國搖滾樂隊Metro翻唱海闊天空致敬黃家駒。

這支美國合唱組合用自己獨特的音樂審美將這首黃家駒的遺作進行重新編排,呈獻給觀眾一種新的迥異於Beyond風格的歌曲,受到新時代歌迷的喜歡。

每年夏天都在南海邊的這個小城唱響,讓雄渾激昂的力量成為少年們最好的畢業禮物,多少學子在高歌時淚光閃閃,黃家駒音樂創作的感染力不可謂不強,經典的力量不可謂不大。

汕頭大學畢業歌成為中國“最牛”的畢業歌。

當然,我最喜歡的歌還有創作於1991年的《不可一世》,這首歌也是被看作黃家駒所率領的Beyond樂隊為堅持音樂理想,不惜與功利的經紀人陳健添以及更市儈的香港流行樂操盤者TVB高層決裂。

這首歌熱血激昂,力量十足,是完全的黃家駒心中音樂的範式。在這首歌中,他們不僅痛罵背後那左右他們無形的黑手,也藉機向世人表明他們更加積極和勇敢,他們的歌有勵志也會有情懷。

黃貫中曾說,其實你們不知道我們一直揹負了什麼?

一場堅持理想與現實的鬥爭,這就是經典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