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僞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照理說,新民大街上的幾大偽滿“廳舍”建築都應當是風風光光的。但事實上,偽交通部舊址在其中的存在卻顯得格外低調。

主要原因也許在於兩方面:

其一 個頭低矮。

所謂低矮,其實是由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市空間對比造成的。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長春的新民大街本是一條觀賞性充足到可以用“夢幻”來形容的街路——寬闊且通透、地形有起有伏、森林一般的綠化,加上極富律動感的精美建築對稱排列在道兩邊,連上世紀50年代參照街路整體風貌興建的舊吉林省圖書館大樓(今省文化廳)都恰到好處地與環境融為一體,一切都呈現出和諧有序。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後來,有如“半大小子”總是無度地釋放自己的“創造力”那般,在人們極度渴望發展而全然不知美感為何的年代,銀貿大廈和吉林電視臺——兩座毫無生趣且身材體量極端失調的高樓轟然降臨在其間,“暴力”地破壞了整首“樂曲”的秩序感,新民大街的整體面貌由此變成了一口崩碎的牙齒,這些老屋也從當年的風光無限演變為泰山壓頂之姿。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即便如此,當你不經意來到這條街上,邂逅一座單體的老建築時,也還是能輕易體會到被一件好作品擊中心靈的感覺。

其二 “小弟”身份。

在新民大街上的“國”字頭老建築序列裡,偽交通部被排在末位。即便是在偽滿十四大“廳舍”建築當中,偽交通部的身份也顯得稍稍勢微。

也許是需要凸顯主次關係的原因,從偽滿新帝宮發端,向南到偽國務院、偽軍事部,再到偽司法部和財政部,最後才是偽交通部,建築的規格形制便要逐次遞減。因而與其他幾座官廳建築相比,偽交通部的體量本就偏小,配套的又是簡單的“凹”字形(平面)結構、平淡無奇的對稱樣式、等級低下的硬山頂,連個重簷都沒有。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所以,偽交通部的存在感並不太高,儘管身處核心路段,卻又在茂密樹叢的掩映下鬧中取靜,易被人忽視。

然而,始終不夠顯赫的身份——不是不顯赫,只是不夠顯赫——竟意外為其造就了一種遺世孤立的氣韻,大隱隱於市,便是形容它。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相較於偽國務院的“二手”屬性、偽軍事部的粉飾性改裝、偽司法部的設計硬傷、偽經濟部的“不求上進”……

如今的偽滿交通部舊址,竟成了偽滿幾大部委中最為亮眼的一個。

雖然命格“低微”不可逆勢,但在有限的施展空間裡,這座老屋卻將渾身的細節裝飾做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你無法選擇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選擇生命的寬度;

你無法改變自己的命格,卻可以活出真我的風采。

上述的話,偽交通部做到了。

儘管多年來總是矗立在安靜角落裡沉默不語,但這卻是一座華美到足以成為鄉愁的建築。假如你有一天離開這座城市遠走高飛,它是值得你寄託思念的存在。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偽滿洲國時期,當局在“國都”新京建造了十四幢“廳舍”建築,按照時間順序,偽交通部辦公樓排行第八。這座大樓於1935年始建,設計工作由擔當過偽滿民生部、吉黑榷運局等建築設計的偽滿洲國營繕需品局營繕處接手,設計團隊成員的名字和具體分工至今不詳。

由於修建時間相對較晚,這一時期的設計師們對於“滿洲式”建築的風格探索已經趨於成熟,在偽新京也有相當多可供借鑑經驗的樣本存在,因而在1937年底竣工後,這座閃爍著琉璃光彩的建築在人們眼中大放異彩,被贊為“新興滿洲式”建築的一件力作。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偽交通部成立於1932年,是偽滿洲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部門之一。該機構在偽滿時期控制了東北淪陷區境內的路、海、空運輸及郵政管理,修建公路、機場、治水工程、推行“愛國郵政儲金”搜刮軍費,信檢和電話竊聽,取締短波收音機等,以此服務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政策。它的主要歷史角色為殖民者的“工程隊”,因而作為偽滿當局最初設置的幾大部委之一,偽交通部是在頻繁的機構調整中始終都沒有改換名稱的一個。

(乾貨就聊到這裡,歷史背景鋪陳太多容易惹人乏味,如果你能通過本文建立起興趣,自然會自行尋找補齊你所需的相關知識,今天印象君還是想著重和您談談審美的話題——)

——ta美在哪兒?

外牆裝飾做得出神入化。

這座建築的可貴之處並不在其華麗,而在於它華麗得十分有章法。整個立面構圖嚴謹,節制有序,留白恰到好處,毫無雜亂之感。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如你圍著整座大樓仔細端詳,會發現它的細部做工精緻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全身上下似乎沒有一個細節是多餘的設置,眾多來自不同地域的裝飾元素組合到一起竟絲毫不讓人感覺繁複維和。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經多年風雨剝蝕,其外牆琉璃裝飾的顏色卻光彩依舊。

深紫色的屋脊、褐色的牆面、灰黃色的裝飾構件…不同顏色的琉璃瓦、琉璃面磚相互映襯,被設計師不惜成本地運用。色彩的衝擊力讓建築立面顯得更加立體豐富,也足見設計者對建築裝飾及材料表現理解的獨到。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此外,建築女兒牆簷口外觀造型上採用了城牆垛口樣式,並巧妙地以石材壓頂勾線,使其看起來層次感十足又不失端莊。

垂花門造型窗套包覆的外凸式陽臺,讓整座建築的外牆有了音樂般的節奏感,也使它和今天城市裡大多數灰頭土臉、乏善可陳的樓房劃清了界限。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如今,除了它正面的大紅字、幾個外掛空調以及不定期懸掛的各種條幅,你很難在這棟建築上找到其他不協調的地方。

出眾的線條感。

有溫度的線條是讓這座建築變得出類拔萃的原因之一。

許多今天修造的房屋我們覺得不好看,很大程度上是線條與細節經不起推敲的緣故。

偽交通部建築身上有一部分線條非常奇特,它們不是簡單的直線、弧線、方形、半圓,而更似具有了某種生物的特徵。

從正面看去,組成“人”字形屋簷的兩條線都在中間停頓了一下,避免了單一和枯燥,也使其生出了些許動感和情趣。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屋脊正中高高豎起的“犄角”極盡力道,具有非常雄辯的動物性徵。讓人不免猜度在這獸性之下,存儲的是滿載的情慾還是無盡的生命力。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儘管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儘管它本質上是一座“滿洲化”了的西洋建築,但其周身散發的東方審美卻在氣勢上穩穩壓住了西方屬性。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本質上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批“滿洲式”建築背後,乃是東西方文化層面的融合與碰撞。

文化的交流和人與人的交往類似,都需要有來有往,相互磨合。全然的屈從只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相形見絀的後果。

東方的美和西方的美在根基上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美學注重的是視覺上的美,而東方審美則重寫意、重生氣、重活靈活現。

今天的人們追求苗條,其實就是西方社會加於我們的狹隘審美觀。當然,身材苗條、三圍突出的體型未必是不美的,但“以瘦為美”的概念由於是嫁接而成,所以在矇蔽人們對美真正感知的同時,也使其失去了創造力和深入認知問題的能力。

簡單的講 ,美的前提應該是你本人感知到美,而不是合乎“九頭身”“A4紙”“反手摸肚臍”等某種概念的美。在這一問題上,最要不得的就是勢利。

如何能讓我們的文化體系不至於全盤倒向西方?如何重拾被我們拋卻已遠的審美情趣?也許,這座老屋已然為我們做出了回答。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它就如同一尊古老的神獸,亙古永恆般守望著歲月長河。

這是任何潮流都比不得的雋永。

唯美神秘的異域風情。

偽交通部建築猶如一本古老神秘的書卷,每一個細節都那麼綺麗夢幻,精緻考究。

雖然部分裝飾系出自中國傳統建築元素,但其極具腦洞與想象力的組合形式卻又能使人充分感受到濃郁的異域色彩。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建築主立面鑲嵌的四組圖騰般的裝飾柱,風格已然逾越了東西方建築元素的範疇,似是帶有某種古文明的特徵。

任何創造設計都會有所參照,有所來源——自然,亦不可能是完全仿照。如美國華盛頓市中心高高矗立的紀念碑,便是仿建自古埃及方尖碑的造型。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起初印象君曾直觀地以為,偽交通部立面的石柱許是借鑑了古埃及神廟建築當中的某些元素,但搜尋資料集中比較的結果卻是完全不同。

後來,在前輩專家的點撥下,筆者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中美洲。

在墨西哥西南部有一處著名的瑪雅文明中心,叫作奇琴伊察。這裡最初是瑪雅人的文化中心地。公元967年,

托爾特克人征服了這裡,並在之後的歷史中將其奉為聖地。

托爾特克人在雕刻、建築、繪畫等方面具有極輝煌的成就。在墨西哥古代建築發展史上,托爾特克人以創造和使用圓柱與方柱而聞名。

他們擴建了整個城市,使之成為當時最繁華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如今人們在那裡發現了大量古托爾特克人的文化遺址,其中最著名的是庫庫爾坎金字塔東面的武士廟,這座廟的頂部已經消失,但留下了一片規模龐大的石柱,被世人稱為“千柱群”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在偽交通部主立面的立柱裝飾上,不難捕捉到些許來自托爾特克方柱的文化基因。

這是一座值得你走近細細品味的建築,當你與之相視並默然對話時,定會被它的歲月質感和鬼斧神工的設計驚豔震撼。

(偽交通部老夥計的內容到這裡已全數完畢,如果您點開本文只是想獲取一些科普或美普的素材,那麼讀到這裡便可以罷手。接下來是關於“態度”的選讀部分,並不在考試範圍之內……)

也許是因為殖民歷史的原因,許多人對過往的時代沒有辦法產生好感,多年來人們也始終在淡看這些歷史遺蹟。

如何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座城市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一則這樣的報道給了印象君很大啟發——

挪威男子海因巴雷克在13歲時因一次事故失去了右臂。他一直討厭自己手臂被切除後身體留下的傷疤和古怪形狀,直到一位紋身師在他的斷臂和傷口紋上了一隻海豚頭……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無論你用逃避、避掩、自我欺騙,或是何種態度對待過往的時光,歷史都不會有一分一毫的改變。

除了坦然面對,銘記於心,總結教訓,對歷史我們再無他法。

這些老屋已然矗立80餘載,陪伴了幾代長春人,早已融入了這座城市的血液。

它們承載的既是恥辱,也是勝利,更是不能忘卻的警示和紀念。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軍隊跨海征服西班牙後,對其進行了近800年的統治,並在那裡留下了阿爾罕布拉宮這件絕世的建築佳作。

1492年,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和丈夫費爾南多二世率軍包圍了格拉納達,提出非常寬容的政策,使得蘇丹保布迪爾和穆斯林們交出城堡投降。

“雙王”和他們的繼任者們一道精心保護了阿爾罕布拉宮,使得這件傑作得以留存,如今成為了世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

1526年,卡洛斯五世與新婚妻子來到這裡度蜜月時感嘆:“失去這座宮殿真是摩爾人的一大不幸!”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這對我們來說或許是件難以理解的事,也許西班牙人並不覺得勝利有什麼可恥辱,又或許他們更加懂得尊重美的事物。

——歐洲人曾生活在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下,今天他們依然堂堂正正地過著正常的生活。

——澳大利亞也曾是英屬殖民地,如今他們把殖民時代的建築物和其他遺存都保留了下來。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有過被殖民的歷史。

長春的問題則在於,我們似乎沒有學會反思和坦然直面真實的過往,一代又一代人,只是反覆強調“恥辱”這一廉價淺薄的口號性認識。

也許,很多人的大腦已然被瑣碎的生活囚禁。體制化與世俗化——

讓你漸漸失去了活色生香的人之屬性;

讓你凝固成某一個逝去年代的殉道和標本;

讓你不由分說把人的類別簡單分成了12個星座。

附庸風雅,人云亦云,只會讓你的人生淪為可有可無的副本。

之於上個時代,是從眾的怯懦;

之於這個時代,是世襲的愚昧。

你何時才有機會聆聽內心的聲音,從而對自己的文化真正自信起來?

活出真我風采,這世界上演的才會是你的故事,這才是你所擁有的世界。

(全文完)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ps:這是一篇較為“兇狠”的推文,在作者和讀者之間,很多時候會有立場上的對立或意識形態層面的矛盾關係。

讀城|偽滿交通部舊址:遺世孤立 卻活出了真我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