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楊團:中國公益十年,大格局變化背後存在哪些缺失?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2018慈善藍皮書

以下內容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顧問、《慈善藍皮書》主編楊團6月20日在“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並經作者審訂。

——編者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

01

2017年中國公益慈善發展大數據

從《慈善藍皮書(2018)》所展示的慈善大數據中,基本可以看到中國公益慈善2017年發展的一個概貌。

首先,2017年中國社會捐贈總量預估是1558億元。由於政府統計數據和行業統計數據的滯後性,《慈善藍皮書》採取數據計算年度滾動法,每年公佈兩年前的確定數據和一年前的預估數據。所以,2017年的這個數據是《慈善藍皮書》根據部分統計數據和測算數據,結合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態勢預估的。

而2016年的社會捐贈總量,1458億元,是經過各統計口徑的數據矯正後得出的確定性數據,同理,2015年我國實際社會捐贈總量為1215億元。這樣看,2017年的社會捐贈總量預估值還是在2015、2016兩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勢,只是,增速為6.86%,為2012年來最低。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圖片來自作者在“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上的報告PPT。

第二,2017年中國志願服務的時間價值折算約549.97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10.48%。從2014年開始,《慈善藍皮書》推動了中國志願服務的測量研究,借鑑境外志願服務測量的前沿研究成果,開發出中國志願服務發展指數,不僅將志願者貢獻的時間價值作為對慈善事業的重大貢獻進入慈善行業,還直接推動了中國志願服務測量與國際的接軌,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事業領域和研究領域。

2017年,中國志願者總數達到15807.34萬人,其中活躍志願者6092.66萬人,志願服務參與率為8.7%;志願服務組織數量達130.67萬家;志願服務時間17.93億小時。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第三,關於彩票公益金的籌集。《慈善藍皮書》從2015年開始,增加中國彩票與慈善發展專題報告,闡釋了1987年以來中國現代彩票發展史和彩票公益金的籌集和使用情況,並開始了每年的持續性追蹤和研究。據統計,2017年,中國籌集的彩票公益金約1143.26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10.03%。

《慈善藍皮書》提出了一個新的統計概念,這就是把每年的社會捐贈總量、志願服務時間價值折算和籌集的彩票公益金相加,得出當年全國的“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經統計,2017年中國全核算社會公益總價值預估為3249.23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8.56%,但是增幅下降了約6.2%。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圖片來自作者在“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上的報告PPT。)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

02

2017年中國公益慈善發展的基本特點與思考

關於2017年中國公益慈善發展的基本特點,《慈善藍皮書》把它概括為“負重前行”四個字。具體而言:

1.社會組織數量繼續保持增速,但社會三大組織的增速有升有降

2017年是《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公佈並執行的第二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中國社會組織的數量變化保持增勢,但是增速有所變化。如下圖顯示,基金會的增速有相當幅度的下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增速有小幅上升。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原因有二:一是制度銜接出現空白,尤其是具體幫助《慈善法》貫徹執行的一些關鍵性配套制度仍未出臺,例如三大社會組織管理條例(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致使有關政府部門無所遵從。二是在加強對社會組織監管的同時,一些部門出現了認識空白。我曾聽到某些相關部門負責人講,我們的社會組織已經夠多了,監管不過來了,還成立這麼多幹什麼?

2.慈善市場供給側格局在改變中進進退退

去年發佈《慈善藍皮書(2017)》時,我就說過慈善市場供給側格局在發生變化。而今年的趨勢更加明顯,慈善市場供給側格局在改變中進進退退,也就是說,並非一直向好,而是出現了很多新的、過去沒能預料的問題。

比如說,網絡募捐市場在2016年是高歌猛進,2017年卻屢遭質疑,騰訊99公益日刷單、套捐等問題到今天都還沒能釐清;還有,民企有進軍慈善的意向和嘗試,一些企業大亨如何享建等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總體看更多的民營企業家仍在觀望,主因是缺乏政策支持,尤其是在股權捐贈方面;此外,“中”字頭的基金會,除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個別之外,下滑的趨向很明顯;社區基金會從2017年開始得到中央層面的鼓勵和支持,但是發展和問題並存,在某些地區行政干預佔主流地位;在現代慈善領域裡,科教文衛體、生態環保增勢明顯,但與技術、工商業有相當的交叉,這種交叉是慈善市場供給側格局正在改變的一種表現。

最後,關於慈善市場供給側改革,還應該提出的就是社群慈善的快速發展。社群慈善是非正式慈善,是不登記註冊的慈善,包括平臺型慈善。這種慈善的快速發展,正在給未來帶來新的發展、新的亮點。正由於它們適應了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的特點,所以,其發展勢頭很猛。不過,它們目前的成長缺乏規則的指導和監督。

慈善市場供給側改革進進退退實屬正常現象,這與當下中國和世界大格局的重大轉變密切相關。國內大格局的轉變是經濟新常態,即從高速走向中低速,從單純重視量的成長轉折為重視質量的發展。這推動了方方面面的變革,這其中當然包括公益慈善界。國際大格局更是出現以中美為代表的是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一國獨霸世界的很可能是長期的博弈局面。中國慈善市場供給側改革中出現的各類的問題,我認為是大格局轉變的一種正常反映。

只是,作為大格局一個組成部分的慈善格局,缺乏適應大格局轉變的大思考和戰略性規劃。慈善不是簡單的單純的孤立領域,而是貫穿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所有領域的具有精神特質的一種人類創造物,它能不能應對國內外大格局轉變帶來的新挑戰,並且把握由此帶來的新機遇以實現創造性超越,在未來至關重要。

楊團在“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上發佈《慈善藍皮書(2018)》。拍攝/申志家,益人錄

3.慈善出現新興業態,現代慈善探索新路

慈善事業在行進中的探路也是2017年一個重要現象。

第一就是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實際上給中國慈善帶來了巨大機會。在鄉村振興中,不僅是助力脫貧,不僅是為老人、婦女、兒童提供社會服務,更重要的是慈善有沒有可能進入鄉村振興的核心區域去做生態改善、產業興旺,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拉動農民合作組織成長,促進城市和鄉村的社會基礎的改變。

第二是文化興善。怎樣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文科學和生態科學連接甚至融合起來,是一個大題目。生態學和人文學目前是兩個不搭界的領域,一個屬於自然科學,一個屬於社會科學。但是千百年來的農耕實踐其實都是生態與人文融合的,而在工業時代,生態學成了技術製造業的詮釋學,與人文科學完全分離,導致沒了人文理念的生態變成無活力無動力的人造生態。文化興善就是要從大文化的角度,將生態和人文重新融合起來,甚至要建立生態人文學以適應這個走向生態文明時代的中國和世界。

第三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中國怎麼面對世界、怎麼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偉大的世界目標的問題。這當中,公益慈善和社會組織有沒有可能先行?與誰結合,怎麼走向世界?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第四是要處理多層面的多種複雜關係。傳統慈善走向現代民間公益,處理公益與商業的關係,就要提出普遍適用的規則。這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思考方向,走向一個創新的思考方向。2017年的“兩光爭論”正是打破傳統思考方向的一種嘗試。他們兩人的爭論不是簡單的個人爭論,而是現代慈善發展當中必然的思想衝突的一種表現。在慈善市場供給側格局改變的過程中,中國公益慈善到底往哪裡走?能不能不走向極端,而是走中道之路,是很可以認真討論的重要問題。

過去十年,我們一直思考的一些問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新的思考方向冒出來了。

例如,什麼是慈善?什麼是公益?兩者的關係是什麼?現在看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像過去那麼重要了,因為現代民間公益可以包容傳統慈善。

還有,政府與慈善、公益的關係是什麼?現在看來,分立不那麼重要了,合作更重要。政府已經表現出學習的意願和行動,包括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希望慈善組織或者是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改革和創新,等等。反而是民間組織適應需求的供給意願和能力還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這不能一味地歸因於大環境不相容,因為只要你沒有做好準備,機遇來了你也抓不住、鄉村振興中社會組織到底能做什麼就是一例。不能總是怪政府怪環境,民間組織更要反思自己。

個人慈善與組織慈善、公募與私募的邊界要不要劃清?現在看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也減弱了。在互聯網時代,個人可以隨時組群,可以成立很多非註冊登記的聯盟型、平臺型的社區集群式機構並開展非正式慈善。這說明各類邊界在打破,新的融合、新的集群在產生。

公益慈善組織和商界組織如何釐清邊界?現在看,邊界固然要劃,不過,其實很多事情是一起做的,到底是先劃邊界重要,還是先融合起來一起做事情,在操作中發現問題並且釐清更重要?如何跨界整合,成為共同做事的社區集群型組織,這可能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創新方向。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現場。拍攝/申志家,益人錄

03

展望中國公益慈善未來十年新方向

總之,中國公益慈善正面臨國內外大格局變化中的巨大機會。中國要向前走,一是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是要參與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單純的經濟量的增長為中心變化為以高質量發展的全面建設為中心。這要求中國的各個方面都要發生適應性的轉變。公益慈善也不例外。這是機會,同時也是歷史性的新挑戰。面對挑戰,中國的慈善如何改革體制、培育機制、增強活力、貼近現實,是我們這次“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需要特別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首要的方向就是要打破“公益小圈子”,進入政、產、學、研、社共商的平臺型思維和共同協作的行動。民間公益慈善組織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同時又要具有促推其他各界發揮優勢的能力。這可能是未來十年很重要的一個新方向。

要在這個方向上走好,就要在《慈善法》的指導下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建設更多的的針對性更強的平臺型組織和社區集群型組織。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在晚年談及中國走向世界時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名言:“各美其美”,大家把大家的優勢發揮出來;“美人之美”,別人的美我們要喜歡欣賞;“美美與共”,所有的好,所有的優勢大家結合起來形成共同體,這樣,才能實現“天下大同”。

重磅|杨团:中国公益十年,大格局变化背后存在哪些缺失?

在“2008-2018中國公益十年高峰會暨2018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會”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社長梁豔玲向《慈善藍皮書》編委會贈送《慈善藍皮書》10週年紀念版。拍攝/申志家,益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