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餉被拖欠,幾個飛行員直接開轟炸機投靠鄰國,另一大國心碎

戰略轟炸機是國之重器,一架這類戰機的造價往往是好幾億美元,而負責駕駛戰略轟炸機的飛行員也基本上是精英中的精英,可以說身價不菲,因此,你很難想象這樣的飛行員會為了養家餬口而投奔外國,但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作為重要加盟國的烏克蘭獲得了大量的軍事遺產,包括十幾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這款轟炸機可以媲美美國空軍的B-1B戰略轟炸機。烏克蘭對於這款龐然大物自然十分滿意。然而,好景不長,烏克蘭和其他大多數加盟國一樣陷入了經濟危機,不僅沒有錢來維護這些飛機,甚至還拖欠飛行員工資,而且一拖就是好幾個月。這讓飛行員們大為不滿,大夥都有一家老小要吃飯,你拖欠工資算是怎麼回事?

軍餉被拖欠,幾個飛行員直接開轟炸機投靠鄰國,另一大國心碎

無奈之下,飛行員們只能聚在一起商討出路問題,出路有兩條,一是脫下軍裝,另謀前程,這顯然不靠譜,在整個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要找工作養家餬口顯然是很艱難的,一是,在自己操控的這款戰略武器上做手腳,這條路有風險,但可行,或者說在當時是一種常態,蘇聯解體後,一些專家就攜帶著核心資料投靠外國,以獲取榮華富貴,一些部隊則賤賣武器,來維持自己的生活。經過一番討論,飛行員們的決定達成一致即駕駛飛機投靠俄羅斯,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尋找機會,富貴險中求嘛!

為什麼要投靠俄羅斯而不是西方國家呢?顯然,後者出價更高!估計飛行員考慮的是生活問題,畢竟要到另一個國家,學習一種新的語言,開始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是很困難,很孤獨的。去俄羅斯則不存在這樣的情況,而且飛行員中還有幾個是俄羅斯人,另外,此時冷戰已經結束,如果投靠西方,難保對方翻臉不認。因此,投靠俄羅斯是最佳選擇。

軍餉被拖欠,幾個飛行員直接開轟炸機投靠鄰國,另一大國心碎

1992年的一天,這群飛行員開始行動,8架圖-160直接奔向俄羅斯,與此同時,一起行動的還有幾架運輸機,這些運輸機主要搭載的是飛行員們的家屬以及一些資料、設備和生活用品。面對從天而降的大餡餅,俄羅斯自然笑納了,正好,他們苦於沒有大型轟炸機,而他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小—只要給他們一些錢,安排他們的工作和住房就可以了。

軍餉被拖欠,幾個飛行員直接開轟炸機投靠鄰國,另一大國心碎

對於這次行動,最懊惱的不是烏克蘭,而是萬里之外的美國,眼看自己的對頭一下子擁有了不容小覷的戰略空軍,美國人能不心碎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