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都市區”這個詞大家也許並不陌生,但我國對於都市區的劃分個人覺得比較混亂,全國缺乏一套明確的關於都市區的劃分體系。就各地的規劃而言,對於都市區的理解也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各種“都市區”、“都市圈”、“經濟圈”、“城市群”、“城鎮密集區”以及各種“帶”的概念層出不窮,例如山東省有“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山東半島城市群”等等,經常看到一省內的多個規劃對於這種經濟區的劃分截然不同。

下圖出自《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青島城鎮密集區和濟南城鎮密集區在淄博附近不能連接在一起。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下圖出自《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 2016-2030年)》,淄博同萊蕪能連接在一起,但與博興、廣饒、青州就不能。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下圖可以看出,淄博同這三個縣級單位不能連接在一起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聯繫不夠密切。但為什麼經濟聯繫緊密的魯中地區在省內一些規劃中被劃歸為三個不同的都市圈(區)?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個人覺得,一是目前國內沒有一套關於都市區的劃分標準,什麼能連,什麼不能連,缺乏一些量化指標。二是區域協調在中國是最難的事,不把縣改成區就沒法搞一體化了,不把別的市的縣划過來就沒法協調了。魯中地區雖是城市密集區,經濟聯繫緊密,但多個縣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市,區域協調難度比較大。

比如下圖是直通鄒平縣城的鶴伴二路。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下圖右側紅線是我市的魯泰大道西延工程,只差2.5公里就可以與鄒平的鶴伴二路相連,但估計是受行政區劃的制約,魯泰大道拐了一個彎,與周村一條南北向的路相連,止於藍線處(周村區界)。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放大看是這樣的: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以及我市的淄河大道西延工程(見下圖),一頭扎進了鳳凰山,而西邊不遠處就是309國道。(紅線為周村區界)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周村與鄒平好生鎮的道路銜接更是一場災難(紅線為周村區界):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未來的淄博是這樣的!

如果魯泰大道能與鶴伴二路對接,淄河大道能與309國道對接,魯泰大道及淄河大道的西延工程所釋放的經濟效益至少比現方案要大的多。

三是如一位學者所言,“現在的都市圈絕大多數是政府領導按他們的意圖來確定的,領導說是什麼範圍就是什麼範圍,沒有規劃人員的主動研究”。

淄博能否屹立於未來城市之林,關鍵看是否能形成人口數量達五六百萬、範圍涵蓋五區兩縣(桓臺、鄒平)的都市區。目前淄博的規劃實際上已經跳出了組群式城市的發展思路,開始重視區間小城鎮所起到的連接作用,開始“推動淄川崑崙—博山白塔片區向小城市方向發展”,加快構建川博副城區——“奠定與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基礎”,但受行政區劃的制約,對周邊地區卻較少提及。個人覺得,淄博與鄒平是一種共生的關係,將來有希望形成一個連片的城鎮化區域,合作關係遠大於競爭,希望在編制各項規劃的時候能與鄒平方面多對接。

城市規劃不能就城市論城市,城市規劃的制定應符合地區整體的利益,未來的區域競爭將是打破行政區劃的都市區與都市區之間的競爭,而非單個城市間的競爭。

觀點片面還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