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二戰中最致命的錯誤是什麼?

大國紀實

多線作戰,還是多線作戰。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敗在了同一個錯誤上。

其實,希特勒早期的作戰計劃是對的,跟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實就是為了避免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局。只是後來,吃到了閃擊戰甜頭的希特勒有點飄飄然了。他在基本統一了歐洲西部以後,不是全力進攻英國,而是選擇了“芭芭羅莎”計劃。閃擊蘇聯。用三個月的時間攻陷莫斯科,趕在蘇聯的冬天到來之前,滅亡蘇聯。

其實,蘇聯再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正確的反應,時任國防部參謀長的朱可夫建議斯大林放棄第聶伯河南側,收縮兵力再伺機而動。但斯大林拒絕放棄基輔。朱可夫因此去當了預備隊司令。結果,基輔之戰,蘇聯死傷極其慘重。好在斯大林意識到自己的戰略有誤後,迅速的啟用了朱可夫,才保住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

而此時,進攻受阻的德軍迎來了蘇聯的隆冬,有人建議希特勒收縮兵力,由進攻轉為防禦,以待德軍熬過寒冬,但被拒絕。

德軍在東線與蘇聯紅軍苦戰的同時,還配合意大利進攻巴爾幹半島,而意大利這個搞笑的豬隊友又極其不給力,導致德國還有在意大利身上分兵,而此時,日本又偷襲了珍珠港,徹底引爆了二戰。

此時的德國,東線與蘇聯苦戰,南邊接管了意大利的佔領區,北邊在對抗英國,同時還要鎮壓佔領區的游擊隊。不但如此,在意大利兵敗北非之後,又派了一個只知道自己打的爽而沒有戰略眼光的“沙漠之狐”---隆美爾。隆美爾在北非不但打的很爽,還迫使本就焦頭爛額,四面受敵的希特勒還要給北非增兵。使得希特勒非常不滿,這與隆美爾兵敗北非之後,最終被殺不無關係。

到了這個時候,軸心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墨索里尼倒臺後,意大利變成了德佔區,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在中國又陷入了持久的拉鋸戰。而在得到大量美式裝備後,日本的優勢逐漸消失了。

盟軍的諾曼底成功登陸,成了壓垮多線作戰的德國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盟軍的進攻和蘇聯的反擊,德國已經回天乏術了。

二戰的德國之敗,並不是放過了敦刻爾克的幾十萬英法聯軍,而是德國作為一個西歐的中部國家,犯了和一戰時的德國同樣的錯誤----多線作戰,儘管希特勒前期一直在避免出現這種局面,但他還是沒能壓住他那顆狂妄自大的心。最終導致德國腹背受敵,希特勒無奈自殺。

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二戰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遊子天涯君莫問

二戰中希特勒最致命的錯誤,可能有人會認為是放走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其實不然

在1941年年初,希特勒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博—“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以“閃電戰”戰術入侵併且擊敗蘇聯,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啟動,德國空軍率先進攻了蘇聯機場,並且拿下制空權,此時的斯大林認為英德之戰未分勝負,因此對於戰爭的準備並不充分,導致蘇軍在面對德軍閃擊戰時潰不成軍,德軍裝甲部隊在兩天內向前推進80多公里。

在七天後,德軍兩支裝甲部隊在蘇聯明斯克東部地區匯合,對明斯克蘇軍形成包圍,隨後30多萬蘇軍被俘。

在1941年7月上旬,德軍裝甲部隊繼續前行,僅僅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推進到斯摩稜斯克地區,此時距離莫斯科僅有數百公里,7月22日,德軍包圍斯摩稜斯克並且展開攻勢,31萬蘇軍被俘。

在斯摩稜斯克地區淪陷後,德軍經過五天的休整準備繼續前進,此時距離莫斯科僅有320公里,並且前方沒有阻礙,但是此時希特勒卻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

由於南部戰線遭受到蘇軍強烈抵抗,希特勒決定讓準備進攻莫斯科的裝甲部隊,轉而援助南部集團軍攻打基輔,希特勒這一決定遭到古德里安將領的強烈反對,但是希特勒執意要暫緩放棄對莫斯科的進軍,南下支援基輔。

而希特勒此舉無疑讓接連慘敗的蘇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蘇聯在這段時間動員全國1600萬人參軍,並且眾多新式武器裝備服役部隊,例如著名的T-34主戰坦克,與此同時,蘇軍還設置了多道防線。

南線集團軍的德軍,在得到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支援後順利拿下基輔,終於在1941年9月20日,展開了對莫斯科的總攻,而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系列的壞天氣,10月8日開始大雨,持續的陰雨天氣嚴重影響了德軍戰鬥力,並且冬季很快來到,而希特勒此前認為,與蘇聯的戰鬥會在夏季結束,因此對於寒冬並沒有準備,導致大量的德軍嚴重凍傷,裝甲車、坦克無法運行,行軍進度大打折扣。

直到12月4日,德軍距離莫斯科只剩下30.5公里。

從7月22日德軍攻陷斯摩稜斯克,再加上五天的休整,就從7月27日算起,德軍中線裝甲部隊在支援基輔的過程中,一共浪費了長達數月的時間,而此期間蘇聯方面做了什麼?

1600萬國民被號召起來參軍,挖下多道防線,導致德軍裝甲部隊開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寸步難行,更重要的是,蘇聯東方地區的50多個師取道西伯利亞直接調回莫斯科,這50多萬蘇軍裝備精良,並且經受過嚴格的冬季作戰訓練,在12月5日,蘇軍打起了反擊的第一槍,希特勒以及德軍,對於蘇軍敢於率先反擊的情況表示震驚,面對蘇軍強勢反擊只能暫時後撤。

而在此後,希特勒又做出了一連串錯誤的決定,但是相比起來,在拿下斯摩稜斯克後沒有直接進攻莫斯科,留給蘇聯長足的喘息機會,是希特勒最大的戰略失誤,使得德軍此後由主動變為被動。


大國紀實

很多人喜歡說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了哪些致命錯誤,似乎他不犯這些錯誤就能打贏戰爭,然而這些基本上都是一廂情願。那些被人反覆拿來說道的所謂錯誤,其實要麼根本就是正確的決定,要麼就是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措施。

不信?舉幾個例子吧。

所謂的敦刻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決定。這個事情已經有很多人澄清過了,首先,這個判斷並不是希特勒做出的,而是倫德施泰特。其次,裝甲部隊經過半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在敦刻爾克附近的丘陵沼澤地區是否能發揮預想的作用?事實上,德國裝甲部隊在戰爭初期的輝煌勝利更多依靠的是其突然性,在面對預有準備的陣地時,表現並不理想,不信的可以去搜索“讓布盧之戰”。

至於先消滅英國再去打蘇聯的決定。這一點上,其實希特勒恰恰做出了最好的選擇。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正好趕上蘇聯軍隊最虛弱的時候。事實上,德國進攻西歐以後,蘇聯已經意識到戰爭的威脅,並開始逐步備戰。比如開始研製新裝備取代舊裝備、逐步減弱“大肅反”的力度、調整新的軍隊編制等等。1941年中,正好是蘇軍開始用新裝備替換舊裝備,新編制取代舊編制的過渡階段。如果再晚上半年一年,德國人碰上的難啃的T-34和KV坦克也許就不是一千多輛,而是五千多輛甚至近萬輛;空中面對的敵機也不再是伊-15、伊-16,而是大量的拉格-3、雅克-1,這仗還怎麼打?

所謂不打莫斯科而去打基輔的決定。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在中路進展非常順利,但南路撞上了蘇軍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進展很不順。結果就是斯摩稜斯克戰役結束以後,中路德軍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南路的戰線甚至還遠在一兩百公里之後。更重要的是,南線的蘇軍並不是沒有反擊的力量,僅南線右翼的蘇軍第5集團軍就在7月到8月間不斷對德軍發動反突擊。如果中路德軍真的不管南線,直接去打莫斯科,蘇軍從南線對中路德軍來個後路包抄……恭喜,蘇德戰爭就可以提前結束了。

至於斯大林格勒。以德國人的力量,打到斯大林格勒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看看德軍戰線背後綿延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的供應線吧。所以啥決定也救不了保盧斯。

其實,也許希特勒最大的錯誤是根本就不該發動戰爭。但是,以希特勒上臺之後採取的種種經濟和政治措施來看,德國實際上是用透支的方式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復甦。他如果不發動戰爭來轉移注意力,並通過掠奪來維持,經濟危機離德國並不遙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動戰爭或許也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吧……T


聯合防務

簡單說,希特勒不能兩線作戰。這是他最致命的錯誤。

當然,從歷史看即使希特勒在戰爭中沒有任何錯誤,二戰的結局還是一樣的。因為歷史不容許一個人獨裁全世界!

坦克大炮核武器,戰勝不了全人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共同感?






科普歷史

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

第一、放跑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三十多萬有了戰鬥經歷的老兵回到了英倫半島。如果沒有這些士兵,英國真的就可能完了!

第二、派他的親信赫斯去英國講和,這無異於給英國抵抗的信心。

第三、在錯誤的轟炸倫敦,又遭到英國報復性的轟炸柏林,憤怒的希特勒把珍貴的炸彈都扔到了英國的城市裡,沒有轟炸英國的軍工設施。還造成自己轟炸機的大批損失!

第四、錯誤的找了個豬隊友-意大利,意大利的士兵居然會因為沒有鑰匙打開彈藥箱而選擇投降,戰鬥中還要有必須的午睡!北非浪費了希特勒的裝甲精銳,意大利又牽扯了希特勒的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部隊,不分兵支援意大利東線也許還好些!

第五、錯誤的時間開始了錯誤的“巴巴羅薩”行動,本來計劃在4、5月份開始的進攻被拖到了6月底。

第六、過分自信於自己的閃電戰,閃電戰隊歐洲小國是十分有效的,但是面對戰略縱深很大的蘇聯就力不從心了。

第七、沒有做好後勤支援,嚴寒使得百萬軍隊喪失戰鬥力。凍死的士兵,凍僵的裝甲車輛,根本就沒有準備好過冬的準備!

第八、三個集團軍群的主攻目標不能堅持到底!堅持保盧斯的計劃,可能蘇聯會撐不住的!

第九、沒有在佔領的蘇聯地區建立更穩固的後方支援基地。摧毀了蘇聯所有的佔領城市。

第十、沒有及時佔領北高加索地區,北高加索的石油太重要了!

第十一、拒絕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的增援要求,有拒絕撤退要求!讓斯大林格勒成為了希特勒的夢魘的開始。讓一個優秀的紙上談兵的將領領導一次戰役!

第十二、偏執的經常撤換戰將,能打的都被召回來了,幸好戰將如雲,還能支持!

第十三、過分要求武器的壓倒性優勢了,盲目的和蘇聯展開的裝甲戰車的矛盾之爭!將那些精力和物資放到普通坦克的製造中,也許會好些的!蘇聯只是製造了一些蠢笨的大傢伙來迷惑希特勒,其實他們的T-34在瘋狂的生產!

第十四、過早的投入了V2火箭的使用。沒有繼續著力發展核武器!

第十五、判斷失誤,把加萊地區當成了重點防禦陣地。幾個裝甲師沒有第一時間趕到諾曼底,把英美趕下海!

第十六、沒有將已經使用成熟的輕武器大量換裝,G44、G43這兩支劃時代的好槍沒有得到希特勒的高度重視,關注重視的時候晚了!

第十七、在東線沒有做主動的大縱深的戰略後退,在邊打邊退的後退中損失了大量的部隊。

第十八、過分的相信戈林,卻沒有給他製造足夠的戰機!

第十九、輕易的放棄了海上戰鬥,把大西洋航線輕易的送給了英美,製造更多的U型潛艇會中斷英美的物資供應。

第二十、貿然發起了“阿登突出部戰役”,本來可以回防防守的很多部隊沒有回到柏林,否則還會帶來更多盟國部隊的傷亡!

希特勒的失敗是應該的,這個戰爭狂人執拗的過早的葬送了德意志帝國!


杜口無言

二戰希特勒在攻擊英國時就不斷的出現錯誤,跨越一個英吉利海峽讓德軍屢屢出錯,首先英陸軍己經沒有了戰鬥力,只依靠英吉利海峽和皇家空軍苦苦支撐,從一開始德軍只讓空軍攻擊英國本土,而不是海軍和空軍配合登陸攻擊,英國憑藉其先進的雷達搜索技術讓強大的德國空軍損失慘重!打到最後,英國財力和軍力消耗遠遠大於援助,眼看英國即將崩潰,也不知道希特勒腦袋是讓驢踢了還是讓門擠了,放棄了攻擊英國轉而殺向了蘇聯!在蘇聯戰場德軍後勤補給乏力是德軍致命的缺陷!也給了蘇聯喘息的機會!蘇聯調集遠東兵力反包圍了德軍,至此希特勒一敗塗地!



路上LS588

希特勒表面上智慧,實質上缺撼明顯。

一.堅持納粹第一,排斥其他。聽信戈林,重用希姆萊,在最關鍵的時刻,往往會採納同黨意見。足見其格局狹窄,難以形成大的局面。

二.戰略伙伴選擇錯誤。日本一貫奸滑,原來私下約定雙面夾擊蘇聯的行動,被日本食言。其偷襲珍珠港不宣而戰,激起美國人民強烈的戰爭熱情,從而使戰爭天平倒向盟軍。與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互為鐵桿,找了個豬對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常言曰,不怕神對手,就怕豬友。希特勒不幸被言中了。

三.剛愎自用.在敦刻爾克,英法聯軍走投無路,必滅無疑,希特勒竟成上帝之手,及時"挽救"落於水火之中的盟軍。違背諾言,兩線作戰,重蹈一戰時的覆轍。進攻蘇聯時,數次改變原定的戰略目標,且不顧前線將領的意見,獨斷專行,失去了機會。

四.朝秦暮楚,言而無信。凡其達成的國際協議,希特勒又自視為廢紙,無守約之意。己致於無人相信他的承諾。希特勒內心是希望與英國重敘友誼,其副手希斯深得希特勒真傳,為了建不世之功,私自飛赴英國尋求談判。此時希特勒的言語臭如糞土,英國躲之不及。他夢想與英國再接友誼必然化作泡影。故曰:希魔失德終失智,關鍵時刻出愚招,連連錯算失好局,走向滅亡是必然。#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希特勒在二戰中

第一個最大的錯誤是找錯了盟友。

意大利是一個沒用的國家。日本是一個戰略上非常愚蠢的國家,美國本來立國以後,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就說過不要管歐洲的事情。美國的孤立主義情緒非常嚴重,美國的位置天然非常好,大西洋跟太平洋是美國的兩道護城河,而且美國是民主國家,任何總統參加歐戰是要美國人民同意的,而美國人對歐洲的事情並不感興趣。

很多人認為,美國跟英國是一體的,其實不然。

美國人其實是歐洲的逆子,前往新大陸的第一批歐洲人是在歐洲被迫害或者混的不如意的人,在哪個時代遠渡重洋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美國人就好比歐洲人逆子,在歐洲被壓迫,被迫前往北美蠻荒之地建立的一個國家。

英國還曾經兩次入侵美國,還燒過美國的白宮。

德國跟日本結盟,日本忙不忙,還把美國這個龐然大物拖進了敵人的行列、

第二個錯誤是找錯了敵人,從地緣來說,世界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全球化以來,世界本質上就是大陸帝國跟海洋帝國爭霸。蘇聯不是德國的敵人,或許也不算盟友。

德國絕對不應該主動進攻蘇聯

德國主動進攻蘇聯之後,有跟第一次海陸爭霸的拿波侖法蘭西第一帝國一樣陷入了兩面作戰的處境,以德國資源儲備哪裡打的贏。

希特勒也是被勝利衝混了頭腦,重蹈了,拿波侖法國跟一戰德國犯的錯誤。

政治本質上就是分清誰是敵人跟誰是朋友,或者說該和誰做朋友,該和誰做敵人。

弄不清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一定失敗。


黑瞳視野



二戰中希特勒犯的最嚴重錯誤就是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全面進攻蘇聯。並且在進攻蘇聯的關鍵時刻,即面對斯大林格勒堡壘時犯下了致命的指揮錯誤,致使其前功盡棄,一敗塗地。


從開始的戰局看來,一切似乎不出意料,都在希特勒的掌控之中。在希特勒數百萬大軍的閃電攻擊性,蘇軍全面潰敗。而此時斯大林還處在德國短期內不會對蘇作戰的幻想中。前線傳來的情報也虛虛實實,直到大量國土淪陷,斯大林才如夢方醒,連忙進行全國戰爭動員,組織抵抗,但是兵敗如山倒,蘇聯軍人的全面潰敗已經無法挽回。

德軍一個衝鋒就兵臨城下,到了莫斯科跟前的斯大林格勒。這個時候的蘇軍已經在斯大林的死命令下將整個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個巨型堡壘,一層又一層的防線和地堡,還有後退者死的死命令。



德軍此時面臨一個戰術選擇,就是是直接攻下斯大林格勒進軍莫斯科還是繞過斯大林格勒,進軍北高加索再反包圍莫斯科。這個時候希特勒驢脾氣犯了,直接對德軍指手畫腳。必須拿下斯大林格勒,因為那是踐踏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的象徵。


從此,德軍一路所向披靡的無敵攻勢止步於斯大林格勒,在斯大林親自督促,朱可夫元帥的親自指揮下擋住了德軍攻勢,直到嚴冬來臨,德軍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謝金澎

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下的錯誤有很多,其中有四個最為致命:

一是,英法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沒有一鼓作氣,以至於英法聯軍大部分安然脫困。

二是,英國大不列顛空戰中,因為英軍的一次柏林空襲,使得希特勒暴怒,放棄轟炸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轉而轟炸英國的居民區、工廠;為英國贏得了喘-息之機。



三是,大戰略上沒有打下英國,就轉而對蘇開戰,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

四是,犯了胡亂指揮的毛病。

這四個就是其犯下的致命錯誤。但要選出最致命一個的話,那無疑是第四條“胡亂指揮”。



眾所周知,一戰時希特勒只是一個小兵,沒有經歷過正規的軍事教育,所以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將軍。 但好笑的是,二戰中希特勒卻渾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知兵”的缺陷,總是喜歡遙控前線將領,對德國參謀的諫言充耳不聞。

如大不列顛空戰,修改轟炸目標;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第六集團軍被蘇聯三個集團軍包圍,前線將領請求撤退,卻被希特勒拒絕並要求其誓死不退,結果全軍覆沒德國兵力一下損失接近4分之一。



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希特勒仍緊抓裝甲部隊的指揮權不放,導致德軍裝甲部隊反應遲緩,最終失去最佳戰機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